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目的] 完善江西省外来植物本底调查数据,为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和预警机制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标本研究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对江西外来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引入途径、引入时间、在各地级市的分布情况以及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江西省外来植物有106科407属599种:菊科最多(85种,14.19%),其次是豆科(52种,8.68%),10种以下的科有91个,占总科的85.85%;主要源于美洲(49.25%),其次是亚洲(20.80%),欧洲第三(13.81%),地中海和大洋洲较少;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乔木次之;大部分被用于观赏、饲料、药物等有意引入。江西省的外来入侵植物有53科168属267种;九江、赣州和南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及经济地位突出被入侵较严重。[结论] 江西省外来植物种类丰富,引入途径多样,入侵物种较多。建议构建风险评价系统,加强外来植物监管监测,科学引种;制订和更新外来植物防控的具体政策法规;同时,加大入侵危害宣传,及时防控和阻止外来植物逃逸入侵对本省生态环境造成侵害。  相似文献   
172.
173.
藏药翁布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藏药翁布(Myricaria germanica)的6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光谱、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3),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4),柽柳素(5),山柰酚(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8),5,7,3’4,’-四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9),槲皮苷(10)和阿福豆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7~11为首次从水柏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4.
目的:以S-SEDDS替代液态自乳化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制备非诺贝特固体自乳化制剂。方法:比较了固体自乳化制剂与市售产品、液体自乳化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及体内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固体自乳化制剂用水分散后平均粒径为820.2±26.5(nm);溶出度试验结果显示,30min累积溶出度达到80%以上,本研究制备的非诺贝特固体自乳化制剂AUC(0-24)为22.7±8.2 mgoL-1oh与SEDDS的AUC(0-24)(24.9±7.6mgoL-1oh)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市售微粉化胶囊(13.8±10.5mgoL-1oh)相比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P<0.05)。结论:S-SEDDS有液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5.
对携带IL-2/NK4双基因减毒沙门氏菌TPIN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将TPIN连续传40代,取10代、20代、30代、40代菌落进行鉴定,包括菌落和菌体的形态、质粒的纯度和浓度、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结果及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后目的基因体外表达活性。结果表明,每10代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一致,其所含质粒的纯度和浓度在传代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CR扩增的目的基因条带大小一致,双酶切鉴定结果正确,转染HepG2细胞后,每代间所表达目的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TPIN作为消化道肿瘤的生物治疗药物,在遗传方面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进一步进行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76.
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 家马(Equus ferus caballus)曾是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关于家马何时、何地被驯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其遗传演化如何被人类影响等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该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来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探讨了家马的驯化起源中心和驯化过程中的遗传演化特征,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遗传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分子标记遗传学和考古学研究认为家马可能来自多个驯化起源地种群, 然而最近的古DNA研究结果表明, 现代家马的驯化起源可能比之前人们所猜测的更加复杂, 古代博泰马被认为是最早被驯化的家马, 然而最近被证实并不是现代家马的直系祖先。如此复杂的驯化问题可能从多学科的层次才能解析清楚。人类社会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家马的演化历程,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家马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遗传多样性开始急剧衰退, 不少地方品种正逐渐走向衰落甚至灭绝。为确保农业生态安全不受威胁, 建议加强家马遗传资源保护与动物遗传学和文化地理之间的联系研究。  相似文献   
177.
178.
以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优选系A18和兔眼蓝浆果(V.ashei Reade)品种‘灿烂’(‘Brightwell’)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TDZ(0.5、1.0和2.0mg·L-1)、CPPU(2.0、4.0和8.0 mg·L-1)、ZT(2.0、4.0和8.0 mg·L-1)和2iP(4.0、8.0和16.0 mg·L-1)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TDZ和CPPU对叶片不定芽的诱导效果优于ZT和2iP,再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TDZ诱导不定芽出现所需的时间最短且再生率最高,不定芽密集并呈深绿色;其中,在添加0.5 ~2.0 mg·L-1TDZ的培养基上,A18叶片再生率均为100.00%,‘灿烂’叶片再生率最高达79.17%.CPPU也有较强的诱导能力但不定芽出现所需的时间推迟3~5d,且不定芽的密集程度也有所降低;其中,在添加2.0~8.0 mg·L-1CPPU的培养基上,A18叶片再生率为100.00%~93.75%;而‘灿烂’叶片再生率随CPPU质量浓度提高呈下降趋势(72.91% ~47.91%).ZT和2iP诱导能力差,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ZT和2iP的培养基上A18和‘灿烂’叶片再生率均为0.00%.此外,A18和‘灿烂’的再生能力有差异,在相同条件下A18叶片的再生能力优于‘灿烂’叶片.研究结果显示: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添加量是影响不同品种蓝浆果叶片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9.
近年来,纳米材料成为农业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基于其尺寸小的特点,可以在穿透植物细胞壁后,通过内吞作用被细胞吸收,进而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作物生长发育和植物健康等农作物领域,尤其在遗传转化领域,其可作为转化载体与基因编辑技术综合运用,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基于此,对纳米材料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机制及其在农作物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植物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农作物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后续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拓宽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水杨酸、乙酰水杨酸对番茄幼苗叶片中PPO和POD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品种改良美国908和合作9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和乙酰水杨酸(ASA)喷雾处理6-7叶期幼苗后,叶片内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 h内的变化.结果显示:SA和ASA对2个番茄品种的适宜诱导浓度分别为1 mmol/L和1.39 mmol/L;SA和ASA对PPO活性的诱导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对POD活性的诱导效果SA极显著强于ASA;合作906的PPO活性增幅显著大于改良美国908,而POD活性增幅却显著小于改良美国908,且合作906对诱导处理反应更敏感.研究表明,SA和ASA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叶片的PPO、POD活性,而酶活性变化在品种和诱导剂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