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绿僵菌产海藻糖水解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状真菌绿僵菌能产生一系列二糖水解酶,其中包括海藻糖水解酶。这些酶在绿僵菌对昆虫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cridum菌株CQMa102产生与分解昆虫血淋巴中海藻糖等二糖相关的海藻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山梨醇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金龟子绿僵菌均可产生海藻糖水解酶,但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因为由其诱导产生的海藻糖水解酶具有最高的总活性和比活性以及更多的同工酶,山梨醇次之。硝态氮(NaNO3)作为唯一氮源时,几乎检测不出海藻糖水解酶活性,而铵态氮((NH4)2SO4)或NaNO3和有机氮(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混合氮源作氮源时,海藻糖水解酶活性都很高。在绿僵菌菌丝提取液和滤液的海藻糖水解酶活性比较中发现:CQMa102在多数碳源的培养基中产生的海藻糖水解酶主要分泌到培养基中,仅有少数结合在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32.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区序列设计PVX、PVS特异性引物对 ,根据P1基因区序列设计PVA特异性引物对 ,应用三重RT PCR同步检测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A病毒及马铃薯S病毒 ,分别得到 5 62bp、 2 5 5bp、 1 82bp大小的扩增片段。试验从反转录反应、PCR反应及循环条件 3方面讨论了试剂和循环条件对三重RT PCR同步检测 3种病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转录反应中dNTPs浓度、 3种病毒下游引物浓度比例对整个反应影响较大 ;其次是PCR反应中MgCl2 浓度和退火温度 ;  相似文献   
33.
利用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及H.Y-Yellow琼脂糖凝胶分离等方法,从冷胁迫和甘露醇共同处理的冷敏感水稻(Wase toitsu)根的总RNA中,分离出冷胁迫诱导的cDNA片段,经过测序和同源比较,发现它是一尚未报道的新基因片段。这一基因的表达对温度具有敏感的反应特性,4℃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在正常温度(25℃)下,其表达水平又可快速降低。当幼苗根用0.5mol/L甘露醇预处理2h后,转入冷胁迫,其低温诱导的表达水平增加更为明显。在甘露醇预处理之前加入咖啡因处理根1h,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几乎与正常温度下的对照相同。据此推测,这一基因可能参与了冷胁迫或水分胁迫诱导的耐冷过程中咖啡因敏感信号的传导。   相似文献   
34.
中国蟋螽亚科二新种(直翅目:沙螽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蟋螽亚科2新种,少刺荒栖蟋螽Eremus parvospinus sp.nov.采自广西,黑膝疾蟋螽Apotrechus nigrigeniculatus sp.nov.采自四川。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5.
<正>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被发现之前,人们早就认识到血液中含有潜在致病能力的抗原,多次输血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发生异常改变。70年代末期,认识到供体血液中可有嗜T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HIV是可传染性病原体,能导致AIDS相关性免疫学改变。  相似文献   
36.
实验59.神经的特性目的——给予学生们有关神经兴奋性和传导性的概念。研究神经特性的实验是必须要做的实验。在本实验所叙述的两种实验方式中,第—种可供学生们实习时采用,而第二种则只能由教师向他们示教。在实验15中叙述过的第三种实验方式,也是为示教而介绍的。第一种实验方式材料及设备 1)一条刚被切下来的蛙腿;2)迦尔瓦尼氏叉;3)解剖刀;4)镊子两个;5)纯净的食盐结晶;6)柔软的毛笔;7)生理盐溶液(0.65%NaCl);8)5—6平方厘米的方纸块;9)制作实验标本用的小盘子或木板;10)盖玻璃片;11)氯  相似文献   
37.
华北旧石器晚期环境变化与人类迁徙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2018,37(3):341-351
近年来大量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显示,受到地理区位与MIS3阶段以来气候变化双重影响,华北地区的本地文化与新来者持续移动扩散。本地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经过长期发展,并不断与新来者交流融合,演进为以船型细石核技术为特色的华北旧石器晚期文化。来自欧亚大陆西侧的莫斯特与石叶技术,亦对华北地区有显著影响。MIS3阶段,外来影响仅表现为在高纬度地区向东扩散。应对MIS2阶段的环境压力,石叶与楔形细石核技术先后南下。华北地区原住民则可能是通过便于高流动性活动的船型细石核技术等适应方式,更好地维系了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气味结合蛋白1(Asin OBP1)与避蚊胺(N,N-diethylm-toluamide,DEET)的结合特性,并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Aaeg OBP1、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Cqui OBP1进行比较,分析与DEET互作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进行目的蛋白Asin OBP1的原核表达及纯化。以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作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Asin OBP1与DEET的结合特性进行分析,并比较Asin OBP1,Aaeg OBP1和Cqui OBP1与DEET的结合能力,通过分子对接鉴定其与DEET互作的氨基酸残基。【结果】Asin OBP1能与DEET结合,解离常数为29.55μmol/L。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qui OBP1和Aaeg OBP1都能结合DEET,解离常数分别为17.15和12.81μmol/L。与Aaeg OBP1和Cqui OBP1相比,Asin OBP1结合DEET的能力最弱,Aaeg OBP1最强。分子对接显示,DEET分子结合在Asin OBP1二聚体靠近交界面的结合口袋边缘,结合口袋由α4,α5和α6上的氨基酸残基Leu-92,Leu-95,His-96,Leu-99,Ala-107,Met-108,Met-110,Gly-110,Cys-114,Leu-115,Trp-133,Met-108',Lys-112'和Leu-115'组成。比较分析发现3个蛋白中与DEET甲苯基团形成疏水性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与DEET羰基氧形成氢键的氨基酸残基是相同的,但与DEET二乙基侧链形成疏水性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中,有一个位置存在差异,Aaeg OBP1是Leu,而Asin OBP1和Cqui OBP1是Met残基。Leu的疏水性强于Met,可能是Aaeg OBP1与DEET的结合能力较强的原因之一。【结论】Asin OBP1能够结合DEET,不同蚊虫气味结合蛋白1与DEET的亲和力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对于阐明气味结合蛋白与DEET互作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EMS和^60Co对海甘蓝种子萌发及其M1代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EMS及^60Co处理海甘蓝种子,对其萌发种子细胞内呼吸代谢有明显的影响。低浓度的EMS或低剂量的^60Co刺激呼吸,可提高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较高剂量的EMS和^60Co抑制呼吸,与之有关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生长高度和根系活力等随之下降,用不同剂量的EMS和^60Co处理海甘蓝种子,对M1代的产量和抗病性等有一定  相似文献   
40.
淡水湿地种子库的小尺度空间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贵华  刘幼平  李伟 《生态学报》2006,26(8):2739-2743
以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湖里沼泽为对象,研究了种子库在小尺度空间范围的水平分布格局。在沼泽中选择地表植被分布比较均一的16m×4m大小的方形区域,按1m间隔获取64个内径7·8cm、深5cm的圆柱状土样,通过幼苗萌发法鉴定每个土样的种子库组成。采用2个格局指数(离散系数和Lloyd平均拥挤指数)以及Moran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了种子库中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种子库由17个物种组成,多年生的锐棱荸荠(Eleocharisacutangula)和龙师草(E·tetraqueter)是种子库中密度最大的物种。两个格局指数显示7个分布频率大于10%的物种的种子全部为聚集分布。MoransI统计分析显示其中只有3个物种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表明这3个物种的种子斑块大小超过了目前的两个取样单位之间的距离(1m),而其它4个物种的种子斑块则小于这个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