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两类二角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具有二角山羊草(Aegilops bicornis)细胞质的同质异核1BL/1RS型小麦雄性不育系ms(Ae.bicornis)-5-1和非1BL/1RS不育系ms(Ae.bicornis)一V9125进行了花药发育细胞学分析。幼穗染色体制片显示,1BL/1RS不育系ms(Ae.bicornis)-5—1减数分裂正常,非1BL/1RS不育系ms(Ae.bicornis)-V9125减数分裂期染色体排列不整齐,出现不正常的四分体和含微核的小孢子。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表明,1BL/1RS不育系ms(Ae.bicornis)-5—1表现为染败,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BC3代的非1BL/1RS不育系ms(Ae.bicornis)-V9125表现为园败,且发生了药室合并现象,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二角型小麦不育系存在两个核质互作不育系统。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中药乙肝散逆转免疫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及MMP-2(间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后,分组加用不同浓度的乙肝散颗粒饲料喂养12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大鼠肝组织TIMP-1和MMP-2基因表达量,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胶原免疫组化、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肝匀浆Hyp(羟脯氨酸).结果乙肝散应用组肝组织TIMP-1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MP-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肝组织Ⅰ胶原、Ⅲ胶原、Ⅳ胶原水平和Hyp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中药乙肝散在逆转肝纤维化过程中对抑制肝组织TIMP-1基因表达具有一定作用,TIMP-1在肝纤维化的逆转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金银花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材料类别:叶片。培养条件:以B_5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组成多种诱导培养基:(1)B_5+IAA2.0mg/L(单位下同)+6-BA5.0+KT2.0+LH2000;(2)B_5+IAA2.0+6-BA2.2+KT2.0+LH2000;(3)B_5+IAA1.0+6-BA1.0+KT0.5+LH1000;(4)1/2B_5+IAA0.08;(5)B_5(不加激素)。培养温度为26~35℃,每天光照10小时,光照强度为20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选择生长旺盛的幼嫩叶片,经  相似文献   
84.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对液体培养的大豆根瘤菌1132—2的完整细胞在常温下进行了测量,并得到了g=2.0024的自由基信号.该信号的强度随菌的培养时间而改变,培养的菌处在对数生长期的信号最大.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鮸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测量了524尾12月龄左右鮸的体质量(Y, g)和8个形态性状(cm),包括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和体高(X8).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以及模型拟合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鮸所有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34~0.941.经共线性诊断排除了体长这一具有严重共线性的性状后,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元回归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成功筛选出全长(X1)、躯干长(X4)、尾柄高(X7)和体高(X8)4个统计检验极显著的形态性状,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 =-444.188 +7.943X1 +12.861X4 +38.254X7 + 42.722X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4个形态性状中,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0.351),全长次之(通径系数=0.335).对全长和体高与体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曲线模型拟合得出,在6个拟合模型中,幂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y=0.013 x2.891(全长); y=2.028 x2.751(体高).经适合性检验得知,全长比体高通过幂函数对体质量的预测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鮸的形态性状在选择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6.
棉蚜体色变化与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燕  张改生 《昆虫知识》1993,30(4):218-220
<正> 蚜虫是农林药业等经济植物的一类大害虫。其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孤雌生殖,二是弥散型染色体,因而成为种内变化最大的一类生物,颇得生物学家、生理生态学家、遗传学家们的青睐。就棉蚜种内而言,存在有各种形态,如有翅型、无翅型,侨居型、留守型,全周期型、不全周期型等。就体色来讲,还有绿、黄绿、黄等型之分。本文试图探讨这些性状变异在遗传上有何规律?其染色体核型有什么不同?伏蚜  相似文献   
87.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掌握土壤呼吸及其敏感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有助于评价土壤在碳收支过程中的源汇角色.本研究用顶棚法野外模拟毛竹林干旱下凋落物不变(LU)、添加(LA)、移除(LR)处理对土壤呼吸动态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和滞留效应.结果表明: 对照(自然降雨)和干旱条件下凋落物不变处理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15和2.34 μmol·m-2·s-1.凋落物移除处理较凋落物添加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大,对照和干旱条件下凋落物移除处理较不变处理分别下降21.0%和20.9%,仅干旱条件下凋落物添加处理较不变处理增加5.3%;说明干旱条件下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处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均较不变处理明显.干旱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较对照降低8.4%,凋落物添加处理和凋落物移除处理温度敏感性分别下降15.4%和7.6%.对照和干旱条件下18个月土壤碳累积排放量分别为7.35 和5.40 kg CO2·m-2,对照和干旱条件下凋落物添加处理较不变处理分别增加1.8%和10.7%,凋落物移除处理分别下降19.9%和18.0%.凋落物添加处理或移除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呈非线性,因土壤水分的减少直接影响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性致使滞留效应明显,干旱条件下凋落物量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更明显,凋落物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排放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8.
毛竹入侵对森林植物和土壤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与土壤稳定性和动态变化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在复杂生境下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毛竹入侵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诸多影响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系统综述了毛竹入侵的机制,以及对植物生存能力、物种多样性、植被碳储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丰富毛竹入侵管控手段、着重不同类型毛竹—森林临界面演替长期监测、明确毛竹入侵阶段划分、加强毛竹入侵生态后效研究等研究展望。有助于理解森林与毛竹入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森林对毛竹入侵的响应和适应对策,对了解毛竹入侵机制,预测植物和土壤在毛竹入侵后的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氮素添加对水分胁迫下毛竹幼苗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选取1年生毛竹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分和施氮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田间持水量的80%~85%作为水分对照(CK)、50%~55%为中度干旱(MD)、30%~35%为重度干旱(HD)设置3个水分水平,氮处理分未施氮(N0,0 mg N·kg-1)和施氮(N1,100 mg N·kg-1)2个水平,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毛竹实生苗根系形态特征及各器官生物量。结果显示:施氮显著增加了同一水分下毛竹幼苗叶、根及整株生物量,其中,N1MD和N1HD分别较N0MD和N0HD地上生物量增加15.6%、11.9%,总生物量分别增加36.7%、25.0%(P<0.05);施氮降低了相同水分处理下毛竹的比根长、茎叶比,显著促进了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的增加(P<0.05);水分胁迫下,除根生物量比显著增加外,茎、叶生物量比均随氮素添加呈减小的趋势;施氮对毛竹幼苗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氮对中度干旱下毛竹幼苗干物质积累的缓解作用比重度干旱大,但在...  相似文献   
90.
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急切需要一个建立在多源数据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基于虚拟用户社区的生物多样性数字图书馆除了在数据类型、存储需求、共享方式等方面具有一般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之外, 在数据挖掘和应用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本文在对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调研和与生物多样性遗产图书馆(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及互联网档案(Internet Archive)项目的合作的基础上, 总结了各类数字图书馆中的数据类型, 对构建生物多样性数字图书馆相关的数据标准——Dublin Core和TaxonX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设计了具有数据汇总、数据整理、转换和翻译以及数据对外服务三个模块的系统框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数字图书馆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展示了已经实现的部分系统运行效果, 最后对今后在版权、全文识别、海量和扩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