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代谢、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PN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代谢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高切)及全血粘度(低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血糖代谢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982.
染色体分离是真核生物正确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通过对真核模式生物特别是酵母突变体的研究,筛选并克隆出了很多与染色体分离相关的基因,初步揭示了染色体分离的分子机制。染色单体黏着的分子基础是黏连素。黏连素的黏着降解、纺锤体检验点的监控及shugoshin的保护作用在染色体正确分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3.
基于部分18S rDNA, 28S rDNA和COI基因序列的索科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获得我国常见昆虫病原索科线虫6属10种18S rDNA、28S rDNA(D3区)和COI基因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中6属10种索科线虫的18S rDNA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2属索科线虫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三种罗索属线虫(Romanomermis)先聚在一起,再与两索属(Amphimermis)和蛛索属(Aranimermis)线虫聚为一支;在第二大类群中,六索属(Hexamermis)、卵索属线虫(Ovomermis)和多索属(Agamermi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与八腱索属(Octomyomermis)和Thaumamermis线虫聚为一支。第三大类群由索属(Mermis)和异索属(Allomermis)线虫以显著水平的置信度先聚在一起,再与蠓索属(Heleidomermis)和施特克尔霍夫索属(Strelkovimermis)线虫聚为一支。从遗传距离看,基于3个基因的数据集均显示索科线虫属内种间差异明显小于属间差异,武昌罗索线虫(R.wuchangensis)和食蚊罗索线虫(R.culicivorax)同属蚊幼寄生罗索属线虫,其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984.
一种海洋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的发光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Nealson等在1970年首次报道了该菌的菌体密度与发光呈正相关,该发光现象受细菌本身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所控制[1]。尽管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常常表现出多细胞的群体行为。细菌利用自诱导物进行相互交流并调控其群体行为的现象被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2],这个概念最早由Fuqua等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对上海某三甲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应用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对医院35个临床科室在采用智能化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前后的月度绩效考核分值、临床业务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描述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结果 应用智能化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后,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分值普遍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保持医疗服务量及服务效率增加的情况下,成本及医药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的应用,对坚持公益性、保持高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86.
将HIV-1 p24基因插入至人工设计的复合多表位基因MEG中, 获得嵌合基因MEGp24; 将MEGp24插入到转移载体pUTA2复合启动子ATI-P7.5×20下游, 构建出鸡痘病毒重组转移质粒; 经转染和BrdU加压筛选, 以基因组PCR和Western blot法筛选出重组病毒; 将重组病毒大量制备并纯化后, 分别于0, 14, 42天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第3次免疫后一周, 采集小鼠全血与脾脏, 分离血清并无菌制备脾淋巴细胞,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IV-1抗体、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α和IL-2的含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 结果表明, 重组病毒刺激小鼠产生HIV-1特异性抗体, 出现T细胞亚类数量增加, 产生针对HIV-1 H-2d限制性CTL表位的特异性靶细胞杀伤作用, 同时免疫小鼠脾细胞在HIV-1抗原肽的刺激下分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大幅增加. 研究提示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FPV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诱导小鼠产生HIV-1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87.
目的:观察剧烈运动导致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及其氧化应激因素。方法:健康青年人服用维生素C和芦丁后作5km/20min越野运动,测试运动前后血清SOD-1、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不服用药物运动前后以上指标相对照。结果:运动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血清胰岛素升高(P<0.01),血清SOD-1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较之运动前下降(P<0.01);服用药物者在运动后血清SOD-1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不服用药物者升高(P<0.05)。结论: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运动中过度氧化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8.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4):8-16
新的国家公园体系是中国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机会。“为什么(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怎么样(国家公园体系未来有哪些特征)”和“做什么(来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是帮助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应对相关挑战和机遇的3条可行路径。此外,为了同步整合这3条路径,还需要一条路径解决政策和程序方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为什么”方面,国家公园体系不仅应当保护生态完整性,也应当致力于提供转变性的游客体验机会。这些体验能够激励游客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激励他们去探索更多地方。而“做什么”的问题涉及路径的其他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建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89.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12):41-51
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 “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 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 “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0.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其在参与发育阶段转变、花和果实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PCR技术从白桦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BpSPL2基因上游1 960 bp启动子序列,使用PLACE和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序列,发现BpSPL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开花、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进而构建了BpSPL2基因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其瞬时转化至白桦和拟南芥,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pSPL2基因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BpSPL2基因启动子具有启动子活性,能够驱动GUS基因在白桦和拟南芥中表达;而其表达活性在白桦的叶片、芽及根部中较强,在拟南芥的花药、雌蕊和叶片较强,为进一步研究白桦BpSPL2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