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鸡球虫病给禽类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影响。本实验利用DNA重组技术将柔嫩艾美尔球虫保护性抗原基因rhomboid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串连,将其克隆到BCG中,构建EGFP标记柔嫩艾美耳球虫重组卡介苗pMV361-Rho/EGFP。将rBCG口服免疫6日龄雏鸡,一周后剖杀,取肝、脾、肺、肾、盲肠各组织器官制作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织器官rhomboid表达情况。另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天提取肝、脾、肺、肾、盲肠各组织器官总RNA,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rhomboid目的基因转录情况,比较各时期组织器官rhomboid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免疫一周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在肝、脾、肺、肾、盲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EGFP表达。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免疫14天后rhomboid基因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至28天后消失。本研究为重组卡介苗疫苗作为抗球虫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单侧寡聚核苷酸嵌套PCR(SON—PCR)方法,从长鞭红景天中扩增得到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CHS),命名为Rhchs,其序列全长为2443bp,包括682bp的启动子区、957bp的开放阅读框和3’UTR区。预测序列编码38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组成与其他已知的高等植物的查尔酮合成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与葡萄、山茶花、杜鹃和牵牛的同源性分别为87%、87%、86%和85%。且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保守。序列分析表明,在启动子区域也找到了TATA—box、W—box、G—box like等顺式作用元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猴外周血单核细胞SV40DNA的PCR检测方法,对猕猴SV40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使用PCR方法对分别来自野外(云南宁蒗71只、景东60只)及笼养猕猴(64只)的SV40大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扩增出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结果在195份样本中,有4只来自野生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3.1%,4/131),1只来自笼养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1.6%,1/64)。测序结果显示:猴血样本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SV40大T抗原C-末端的基因序列片段有15个核苷酸不同(3.3%差异),与SV40.776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但SV40—776在nt3020处有一缺口。结论云南野生及笼养猕猴猴群均能检出SV40T抗原基因。因此建立SV40病毒的DNA检测技术,对用于科研及疫苗生产的实验猕猴的病毒学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种子预处理对10种沙拐枣植物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玲  任珺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4):601-609
为了确定沙拐枣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及最优播前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0种沙拐枣植物的种子进行了磨砺、硫酸和热水浸泡、冷藏、种子浸出液处理,然后进行发芽实验研究。萌发实验的结果表明,10种沙拐枣植物对于不同的种子预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萌发反应。磨砺、硫酸浸泡和冷藏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种子浸出液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均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种子的休眠。冷藏处理具有打破有活力的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但它与热水浸泡处理一样,对有活力种子表现出一定的致死作用。沙拐枣植物的萌发模式在不同种子预处理问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机械磨擦和硫酸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率及发芽势。泡果沙拐枣(Callingonum junceum)在本项实验中表现出很强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构建靶向NBS1基因的 microRNA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其转染宫颈癌细胞株Hela后的生物活性?方法:根据NBS1mRNA序列设计合成四对pre- microRNA片段,定向克隆到pcDNA 6.2- GW/ EmGFP-miR真核表达载体上,并将其转染至Hela细胞株中?采用菌落PCR和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鉴定重组体对NBS1mRNA表达的干扰效果以确定其生物活性? 结果:构建的四组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重组体能干扰Hela细胞NBS1基因的表达,四组重组体NBS1 mRNA表达量分别为: 0.24±0.17 (NBS1mi-1组)?0.12±0.12 (NBS1mi-2组)?0.41±0.97 (NBS1mi-3组)?0.48±0.93 (NBS1mi-4组),其中NBS1mi-2组表达最低? 结论: 构建的四组NBS1 microRNA重组体在Hela细胞株中都具有生物活性, 且NBS1mi-2组的干扰作用最强? 载体构建成功,为应用microRNA靶向NBS1的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点种法初筛和牛津杯法复筛, 从中华鳖肠道筛选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 sobria)以及豚鼠气单胞菌(A. caviae)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株Dec-43。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结果与《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中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的生理生化特征一致。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通过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从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中克隆到了一个长度1448 bp的片段, 经测序和序列比对, 该片段与Genbank中屎肠球菌的序列相似性达99%, 因此, 该菌株确定为屎肠球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盐度、初始pH、接种量等参数分别为: 36℃、盐度0.6%、培养基初始pH 7、接种量10%; 通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该菌株培养基中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最适含量分别为15和10 g/L。研究发现了一株中华鳖肠道潜在益生菌, 并研究了其生长特性, 为中华鳖养殖行业益生菌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鸿雁  王莉  马青秀  吴光 《植物学报》2015,50(6):768-778
油菜素内酯(BR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综述了油菜素甾醇的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方法。之后, 介绍了其化学及生物活性的检测方法。最后, 详细介绍了BR生物合成的早期和晚期C-6氧化途径及早期C-22和C-23羟化与合成途径的调控, 并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及其合成酶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  相似文献   
998.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多种信号传递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活化NF-κB信号通路,调节TNF-α、ILs和IFN-α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在天然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免疫学及药物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TLR种类众多,配体广泛,可以作为治疗微生物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及放射损伤等疾病的药物靶点,是免疫治疗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人员已经对数十种TLR靶向药物进行了研究。对TLR结构特征、信号传递以及靶向药物的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优劣势,也为下一步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的突变特点, 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病例进行LITAF和RAB7基因突变分析; 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4个常染色体遗传的CMT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患者进行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发现: LITAF基因c.269G→A、c.274A→G序列变异和LMNA基因c.1243G→A、c.1910C→T序列变异, 未发现RAB7和MTMR2基因的序列变异。其中LITAF基因c.269G→A、LMNA基因c.1243G→A和c.1910C→T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 LITAF基因c.274A→G为已知多态。说明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CMT患者中罕见。  相似文献   
1000.
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国明  任晚琼 《蛇志》1999,11(4):8-11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方法:经DE52-纤维素、CM-Sphadex C-50、G-75柱层析,从安徽芜湖产蝮蛇(Agkistrodon halys)蛇毒中纯化一种均一的蛋白C激活物(PCA)。结果:SDS-PAGE测定分子量约为155000Da,IEF-PAGE测定等电点为4.8。它能使人血浆的KPTT明显延长,显示出强烈的抗凝活性。通过中和试验与显色肽定量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