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正>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 000区(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最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Pf MSP119(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是对郑州金水庙李和新郑梨河晨辉两处东周墓地部分墓葬腹土中寄生虫的研究。在两处墓地墓葬腹土中, 成功提取到了5个墓葬中的34粒蛔虫卵, 包括18粒受精卵和16粒未受精卵。研究表明, 郑州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蛔虫病感染和流行,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普通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此外, 通过本次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成功地改进了实验方法和技术, 减少了实验过程对寄生虫卵的损坏,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对我国墓葬腹土寄生虫考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3.
河南新郑观音寺镇黄帝口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06年调查发现后经过当年和2009年两次发掘。2009年发掘出土了76件石制品及75件动物化石,分别出自第3、4、5层,其中以第5层的发现居多。石制品原料以石英为主,个体较小, 砸击法与锤击法并用,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及断块等。其中石器3件, 分别为刮削器和尖状器。石制品面貌属北方小石器工业传统。动物化石以鹿类、食肉类和啮齿类居多, 其中少数具有人工痕迹。遗物和堆积状况表明, 黄帝口遗址为一处人类的短暂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34.
马晓芳  张学潮  徐海君 《昆虫学报》2012,55(10):1149-1153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是经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传播的最主要柑橘病害之一, 危害严重时能对柑橘产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了鉴定福建和海南2个地理种群柑橘木虱的内共生菌群落组成, 本研究对16S rRNA部分保守序列进行PCR扩增, 并利用特异性引物对不同内共生菌进行了感染率检测; 另外, 还通过人工接虫的方法, 探索柑橘木虱成虫在带黄龙病菌蕉柑Citrus reticulata cv. Tankan上的获菌能力, 以及带菌柑橘木虱成虫对黄岩蜜橘C. reticulata cv. Subcompressa的传菌能力。研究发现, 这2个地理种群的柑橘木虱含有相同的内共生菌组成, 包括α-Proteobacteria, Wolbachia spp., γ-Proteobacteria, mycetocyte symbionts, β-Proteobacteria, Oxalobacter和β-Proteobacteria, Herbaspirillum, 而且这2个地理种群柑橘木虱的4种内共生菌的携带率均在95%以上。柑橘木虱成虫在带菌蕉柑上饲菌28 d后, 带菌率可达到82%, 而带菌柑橘木虱成虫在黄岩蜜橘上传菌75 d后, 可导致橘树整体带菌。本研究为柑橘木虱的进一步研究和防虫治病途径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目前,PCR引物设计主要依赖于软件对引物熔点的模拟计算,而PCR退火条件的优化需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扩增实验。为开发一种可高效、精确评价引物和确定退火条件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测定技术直接分析短链DNA的熔点,用于引物优劣性的评价,并为退火条件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用HRM法直接测定了非完全互补的双链DNA以及DNA发卡结构的熔点,结果显示:(1)与完全互补的双链DNA相比,较为稳定的单碱基错配A?G、G?G和T?G的熔点只降低2℃ ~ 3℃,部分双碱基错配的熔点只降低4℃ ~ 6℃,单碱基突出熔点只降低4℃~ 5℃。因此,如果采用的退火温度不当,部分错配的非目的模板可能会被扩增。(2)即使发卡结构的茎干区只有6 bp,当其环区碱基少于10 nt时,其熔点也可达到60℃以上。此外,环区的长度对发卡熔点也有较大影响。根据本研究结果发现,引物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模板引物结合区同其邻近的30 nt碱基有6 bp以上的互补部分。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HRM熔点法是一种高效评价引物及确定退火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6.
137.
本研究的目标是纯化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激素,用于制备抗鲤鱼生长激素的单克隆抗体,建立鲤鱼生长激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技术,并用所建立的技术检测不同环境下养殖的鲤鱼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利用柱纯化技术纯化酵母表达草(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激素,免疫新西兰白兔(Oryctolagus cuniculus),获得抗草鱼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摘取鲤鱼垂体,从中提取生长激素,经层析纯化后,以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判断其分子量和纯度,并利用抗草鱼生长激素多克隆抗体以Western blot验证.纯化并经鉴定的鲤鱼生长激素作为免疫原被用于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共建立14株能够稳定分泌抗鲤鱼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FMU-cGH1-FMU-cGH14),其中8个克隆(FMU.cGH1~FMU-cGH6,FMU-cGH12和FMU-cGH13)成功用于Western blot分析,9个克隆(FMU-cGHl-FMU-cGH7,FMU-cGH9和FMU-cGH10)可用于荧光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利用竞争性ELISA进行表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5个不同的表位.利用其中的FMU-cGH12作为包被抗体,FMU-cGH6作酶标抗体,建立了能够检测鲤鱼生长激素含量的ELISA技术.这一检测系统被证明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能够检测并定量低至70pg/mL的生长激素.利用这一检测技术,发现限制进食和网箱养殖的鲤鱼其生长激素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分别为对照的6.9和5.8倍,显示不同生长环境下鲤鱼生长激素水平具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8.
何首乌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蒽醌和芪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不同营养器官和组织中葸醌类和芪类化合物的分布,为合理利用何首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鉴定和TLC对何首乌的不同器官和组织部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从器官来看,何首乌藤茎、地下茎和块根中均含有蒽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和芪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而叶和嫩茎则不含;从组织部位来看,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于韧皮部,而芪类成分主要分布于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最少。结论蒽醌类和芪类成分的产生与周皮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与韧皮部的发达程度有关,芪类化合物主要产生和贮藏于薄壁细胞中。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不同脊柱结核手术方式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施以手术治疗的89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成后路组45例和前路组44例,记录手术评价指标、Cobb角、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神经功能(ASIA评分)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并对记录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后路组手术时间(185.71±21.89)min、出血量(503.12±57.81)m L、出院时间(21.43±3.52)d、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率(6.82%)、Cobb角度(18.34±8.41)°显著低于前路组,而后路组神经损伤治愈率(54.55%)高于前路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入路能够影响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效果,与前入路手术相比,后入路手术在手术简便性、安全性、有效性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0.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失活可引起哺乳动物的肌肉增生,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可靠的试验材料验证Mstn相关分子通路的变化。本研究所用PK3108细胞系是在野生型PK15细胞系的基础上成功靶向敲除一条等位基因,在其靶位点敲入标记基因,敲除了204bp的外显子3序列,LoxP锚定在其标记基因两侧。利用Cre/LoxP重组酶删除系统删除插入PK3108Mstn靶位点的标记,借助流式细胞仪和荧光蛋白甄别得到无标记的过渡型细胞系PK3108-2。将Cas9/sgRNA表达载体和供体DNA共转染PK3108-2,借助G418抗性筛选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挑选出仅带阳性标记的克隆L18,对其基因组进行PCR产物凝胶电泳与PCR产物测序,证明克隆L18在预设位点发生同源重组;对其蛋白质进行Western印迹实验表明,Mstn被成功地敲除失活。综上结果证明,本研究实现了双等位基因的精准敲除,构建了Mstn双敲除梯度回复表达细胞系。本研究为揭示Mstn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也为双等位基因的敲除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