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使用紫外与5-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JS-01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苯丙氨酸产生菌1003。对底物5-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55.3%上升到85.5%,提高率为54.6%。较高的底物浓度亦能保持较高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82.
采用壳聚糖作絮凝剂收集富含延胡索酸酶活力的产氨短杆菌MA-2、黄色短杆菌MA-3。研究了絮凝剂加入量及加入时混合方式与时间等因素对延胡索酸酶活力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壳聚糖絮凝收集产氨短杆菌MA-2、黄色短杆菌MA-3的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的腹水细胞为材料 ,进行体外培养 .将永生化基因———SV4 0T抗原基因转染第 2代细胞 ,得到永生化细胞系 .通过光学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免疫组化等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并与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建立了一株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命名为BUPH∶OVCA 3,现已传至 6 0余代 .其生物学特性为 ,细胞生长旺盛 ;具有人体恶性细胞的核型特征 ;细胞恶性度较低 ,不具有集落形成能力及裸鼠接种致瘤性 ;除较未永生化细胞生长速率增快 ,饱和密度增加外 ,仍保留上皮细胞的分化表型 .结果表明 ,BUPH∶OVCA 3为一株恶性度较低的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保留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可作为研究恶性度较低的卵巢上皮癌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84.
探讨了人类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 (TRAIL)生物活性部分在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中的分泌表达。由于TRAIL活性部位区第 149 15 0氨基酸含有一个Kex2位点 ,根据Pichiapastoris分泌表达的特点 ,对 149位氨基酸进行了改造 ,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Arg突变为Lys。这样使TRAIL在分泌的过程中不被Kex2切割 ,保证了片段的完整。序列分析正确后 ,将编码TRAIL的可溶区的基因片段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 ,使之位于α 因子信号肽下游 ,且与之同框 ,构建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 TRAIL。采用原生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化Pichiapastoris菌株GS115 ,获基因工程菌株Pichiapastoris(pPIC9K TRAIL)。将工程菌用甲醇诱导培养 3~ 4d ,对摇瓶发酵的培养上清进行SDS PAGE、Westernblot分析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 ,结果发现发酵液中分子量约为 19kD和 38kD的蛋白质能被TRAIL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 ,且具有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通过薄层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最高可占可溶性总蛋白的 36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在Pichiapastoris中表达的TRAIL能以寡聚体的形式存在并且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5.
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抗凋亡CHO宿主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哺乳动物工程细胞在大规模培养生产重组蛋白时很容易发生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生产过程提前终止,造成生产成本高昂。细胞代谢产物氨已被证明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整合蛋白Bcl-2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膜完整性而抑制细胞凋亡。本实验应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加压系统在CHO工程细胞中高效表达中国仓鼠Bcl-2蛋白,使细胞具有抗凋亡能力的同时,利用谷氨酸和氨合成谷氨酰胺而有效降低培养基中氨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海岛棉NBS类型抗病基因类似物的起源、多样性及进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模体合成简并引物,以海岛棉品系Pima 90(Gossypium barba—dense)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T/A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共得到31条RGAs,其中19条具有连续的ORF。利用海岛棉的31条RGAs与GenBank中陆地棉种质系M—249(Gossypium hirsutum)的RGAs进行了比较分析,RGAs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全部为陆地棉的RGAs;第Ⅱ类分别包括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的RGAs。同时对海岛棉RGA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海岛棉RGAs可分为TIR(Drosophila Toll or human inter—leukin receptor—1ike)和non—FIR两类,与前人所报道的R基因进化一致。对19条具有连续ORF的RGAs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2、“PLAL”及Meyers等所定义的RNBS—A、B、C3个模体。结果表明,可能海岛棉NBS类型抗病基因类似物和其他物种具有同样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87.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curq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为恒频-调频(consrant frequency-frequenevmodulated,CF-FM)信号,一般含有2-3个谐波,第二谐波为其主频,cF成分频率(Mean±SD,n=18)依次为:(33.3 4±0.2)、(66.5±0.3)、(99.4 4±0.5)kHz;电生理实验共获得72个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Q10-dB值的范围是0.5-95.4(9.2±14.6,rg=72),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在回声定位主频附近的神经元具有尖锐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最佳频率在回声定位信号主频附近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Q10-dB值较大,具有很强的频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8.
肠道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形成了共生关系,对人类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衰老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结构异常的肠道菌群很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内的多形拟杆菌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方法从人体肠道中提取、分离和鉴定1株多形拟杆菌。建立高能饲料诱发的大鼠肥胖模型,给大鼠灌胃多形拟杆菌菌液,25 d后观察大鼠体重及肠道内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变化。结果灌胃多形拟杆菌菌液的给药组的大鼠体重与灌胃生理盐水的模型组相比,增长慢(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体内拟杆菌数量多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多形拟杆菌菌液对肥胖大鼠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90.
使用pH 值敏感型可逆可溶性聚合物Eudragit L-100 为载体,同时固定由里氏木霉生产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首先,考察了酶的pH 值耐受性和载体的可逆可溶特性.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固定化过程中载体浓度、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浓度对酶活固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 ~ 6.0 的pH 值范围内,纤维素酶的稳定性较好;添加适量的EDC 可以提高载体沉淀所需的pH 值,同时加强酶与载体的连接;当载体浓度为2%、EDC 浓度为0.1%、50mL 载体溶液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用量分别为200 FPU 和1600 U 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固定率分别达到75% 和59%,三次重复固定后的酶活固定率仍保留有42% 和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