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2003年4月30日在南宁市郊高峰林场老虎岭库区发现一只雌性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幼体,编号为(G2♀);同年的5月22日南宁市横县六景甲江水库又发现两只海南鳽幼体(1♂,1♀),分别编号为:(G1♂,G3♀)。其共有特征是:年龄均介于2~3月龄,初具飞行能力,健康状态良好。躯体瘦长,眼睛奇大,直径达12mm,暗蓝黑色;头部羽毛暗栗色,具蓝灰色冠羽;眼先橙黄色,  相似文献   
62.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源树突状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的感染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 ,DCs)的应答反应是机体起始免疫应答的关键。因此,利用双向电泳技术(Two_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_DE)对人源树突状细胞受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 2 72 94菌株感染前后的全细胞蛋白表达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其中产生差异的有4 5个蛋白质斑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其中4个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4个明确的肽指纹图谱,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分析,确定这4个蛋白质分别为人亚砷酸诱导ATP酶I(HumanArsenite_stimulatedATPase ,hASNA_I) ,膜联蛋白IV(AnnexinIV) ,γ_肌动蛋白(γ_actin) ,热休克蛋白2 7(Heatshockprotein2 7,HSP2 7)。上述发现有助于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早期导致的树突状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 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63.
对猪细小病毒(PPV)SD-68株印2基因进行的克隆和序列测定表明:SD-68株VP2基因全长1740bD,编码5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PPVSD-68株与Kresse株、SY-99株、NADL-2(5075)株、NADL-2(4973)株、US-1株的VP2基因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9%以上,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6%以上。进化树分析表明SD-68株与kresse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在决定毒株组织嗜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378,383及436),SD-68株与kresse株的差异最小,据此推测SD-68株的组织嗜性与Kresse株相似,即SD-68株属皮炎型PPV;而比较弱毒株NADL-2、SD-68和强毒株kresse VP2的氨基酸差异后发现,215、378和383可能是决定PPV致病性强弱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64.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但基于其典型的 病理特征之一是beta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Abeta)聚集,A茁沉积假说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对Abeta代谢清除的影响备受关注。研究表明,APOE着4 等位基因是散发性AD 的危险因素,且APOE 对Abeta具有很高的亲和 力,不同亚型的APOE 对Abeta的代谢有不同的影响,这为对AD的认识、防止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5.
咖啡可能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不仅对大肠癌、肝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对膀胱癌、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一定的效果。咖啡的摄入量、种类和其中的化合物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咖啡对癌症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6.
通过优化试验对离子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硼酸及硼酸盐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取样量、超声提取时间、滤膜的选择、OnGuard RP柱和Ag柱的活化条件为:分析柱的选择、淋洗液的选择、进样体积和流速的选择,确定了离子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硼酸及硼酸盐的最佳检测条件,淋洗液:甲基磺酸(3mmol/L)/甘露醇(60mmol/L);再生液:四甲基氢氧化铵(25mmol/L)/甘露醇(15mmol/L);色谱柱:IonPac-borate分析柱,250*9mm或等效柱。检测器:电导检测器。抑制器:AMMS-ICE300,4mm微膜抑制器;柱温:25℃;流速:0.8mL/min;进样量:300μL。  相似文献   
67.
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扩大应用于乙脑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及其内毒素的检测.按<中国药典>及<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方法>方法,复核鲎试剂灵敏度、确定疫苗的L值、计算MVD、进行干扰试验及内毒素的检测.疫苗L值确定为300 EU/mL,MVD为1 200倍.用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疫苗的最大非干扰浓度为将其稀释30倍,将此疫苗稀释120倍进行干扰试验,对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以此法对15批疫苗进行内毒素检查均呈阴性反应.结果显示,此法用于乙脑灭活疫苗质量控制及其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本文主要报道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对放养鳙、鲢鱼种的危害性及控制其种群发展的途径。通过肠道内食物的检查,发现不同大小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与所吞食“家鱼”鱼种规格的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根据所得的数据分别求出这两种凶猛鱼的全长与被吃鱼种全长的迴归方程式及95%的可信限,确定不同大小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危害不同规格鱼种的范围。并通过对东湖这两种凶猛鱼种群长度的调查,提出鳙、鲢鱼种放养的合理规格。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全年各月的摄食强度随着水温的不同和生殖季节的来临而有所改变,根据这种情况,对于什么时间放养鱼种较为有利也进行了探讨。从两种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来看,它们对鳙、鲢的危害性是很明显的。为了遏制其种群发展,进行了围捕产卵群体、药物杀卵和投放棕榈皮鱼巢诱其产卵等试验。试验证明,在生殖季节当它们大量集群时进行围捕,效果较为显著。近年来这两种凶猛鱼的产量和种群的长度组成都有所下降。文中附有不同长度的蒙古红鲌和翘嘴红鲌吞食不同鳙鱼种的范围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9.
研究植物矮生胡枝子(Lespedeza forrestii)全株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和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矮生胡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芸香糖苷(3)、槲皮素-3-O-芸香糖苷(4)、山柰酚-3-O-洋槐糖苷(5)、牡荆素(6)、荭草素(7)、维采宁-2(8)、染料木素(9)和dalbergioidin(10),均为首次从矮生胡枝子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0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株上进行抗炎活性的筛选显示,在20μmol/L浓度下化合物8和10分别对IL-6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具有抑制活性,显示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0.
真菌芳香聚酮化合物是由真菌非还原聚酮合酶(NR-PKSs)催化形成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产物。大部分内源真菌菌株存在难培养、致病性或产率低等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真菌芳香聚酮化合物的开发和应用。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的发展,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聚酮产物实现了在工业微生物(如酿酒酵母、构巢曲霉等)中的异源生产,相关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从合成途径解析与挖掘、底盘细胞的构建与改造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真菌芳香聚酮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为未来真菌芳香聚酮化合物人工代谢途径的高效构建和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