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植被分布的前提,是进行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是其他自然地理区划和农林业区划的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国植被气候关系及植被分区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我国以往的主要植被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案进行了评述,对有争议的主要植被界线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原生植被已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下,根据原生植被及其衍生植被类型的分布,确定其分布与限制性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此来进行植被带(区)的划分,不仅反映植被气候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践上也便于操作.尽管在一些植被带的命名、具体界线的划定上有分歧,但最近的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8至9个,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原、荒漠以及高寒植被.通过分析主要植被带附近的植被、气候等特征,本文认为,1)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而不是温度带,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2)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铜陵经大别山南坡到武汉往西,与WI值130-140 ℃·月一致;3)我国热带区域的面积极小,仅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台湾南端及其以南地区; 4) 我国东部地区暖温带的水热条件南北差异甚大,建议以秦岭淮河为界,将暖温带划分为两个植被带,即落叶阔叶疏林带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华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疏林.最后,本文还强调了对应于气候变化进行动态植被分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2.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带景观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带位于中国东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草原过渡的区域,本研究区的范围为115°45′~117°45′E,42°00′~43°45′N。以群落分类和分布规律为主要依据,利用遥感影象,划分了研究区内的植被界线,并分析了过渡带内部植被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森林带、过渡带和草原带的界线明显,过渡带内部由于地貌条件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高原边缘山地森林草甸景观、高原森林草原景观和山地森林草原景观。从东南向西北做一条样带,可以发现,从森林到森林草甸,进而到森林草原和草原,物种的递变明显。森林带有大量的本带特有的种类,这些种类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部的常见种类,说明本区的落叶阔叶林并没有处在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边缘,而是由于地貌的变化才迅速向森林草甸进而向森林草原过渡;高原边缘山地森林草甸景观与高原森林草原景观的共有种类少,二者各自均有大量特有种。从森林带过渡到高原边缘山地森林草甸,水热组合由暖湿向冷湿方向发展,这种变化是由坝缘山地的迅速升高所引起的。从高原边缘山地森林草甸过渡到高原森林草原,温度状况逐渐好转而降水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研究区内高原边缘山地森林草甸与高原森林草原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海拔高度的分异所引起的。由过渡带进入草原带,降水量逐渐下降而温度状况变化不明显,水分不足是限制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森林草原景观的植被性质为森林和草原/草甸的镶嵌分布。群落调查的结果表明,研究区榆树疏林不属于森林草原,而是草原带的超地带性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43.
非损伤性取样在朱?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军林  舒青  秦鸿雁  冯蕾  蒙世杰 《遗传》2001,23(3):217-219
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提取DNA,利用2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的16只朱?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的DNA可进行RAPD研究分析,18条引物扩增结果稳定,遗传距离指数介于30.52%~10.18%之间;揭示16只朱?间亲缘关系较近。尝试在朱?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应用非损伤性方法抽提基因组DNA,以方便对朱?等小种群珍稀濒危生物进行相关研究。 Abstract:Genetic distance of sixteen crested ibises (Nipponia nippon) was analyzed at the DNA level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random primers after DNA was sampled with non-invasive sampling. The amount of DNA was enough to apply t o genetic analysis by RAPD. Eighteen primers had stable effect. The genetic dist ances are between 30.52% and 10.18%,which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6 crested ibises was similar. This study tried to apply a non-invasive method to obtain DNA, which is helpful to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creste d ibises and other tiny population based on DNA level.  相似文献   
144.
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刘鸿雁  黄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41-2046
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演替方向和土壤剖面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随植被从低级向高级演进逐渐积累,分别是19.5(X1)、37.0(X2)、50.1(X3)和71.6 g·kg-1(X4);土壤全N、碱解氮和速效钾等也呈上升趋势;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在土壤剖面上,有机质、全N等指标表现出A>B>C层的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肥力提高,物种丰富度和郁闭度也相应增加.不同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影响植物与土壤在大时间尺度下的演变方向.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与植物演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5.
2013 年2 月18 - 20 日,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内6 只松鼠猴突然接连死亡,同时约有100 只松鼠猴也出现了不同症状,给动物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寻找传染病因和治疗防控措施,首先采用尸体剖解和病理切片对其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病原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和耐药性试验发现其致病性和流行性特征,并采取紧急治疗和防疫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结果表明,死猴尸体内多处器官发生淤血坏死,组织病变严重并可见大量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病原细菌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该菌与鼠疫耶尔森菌同源性极高,且具有强烈的致病性、传染性和一定的耐药性,对丁胺卡拉霉素较为敏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并报道的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病例,本文对其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和病理模型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6.
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鸿雁  王莉  马青秀  吴光 《植物学报》2015,50(6):768-778
油菜素内酯(BR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先综述了油菜素甾醇的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方法。之后, 介绍了其化学及生物活性的检测方法。最后, 详细介绍了BR生物合成的早期和晚期C-6氧化途径及早期C-22和C-23羟化与合成途径的调控, 并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油菜素内酯生物合成缺失突变体及其合成酶等方面的研究进 展。  相似文献   
147.
乙草胺对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条件下 ,将农田土壤分别用终浓度为 1 0mg、5 0mg和 1 0 0mg g土壤的乙草胺处理 4 0d后 ,检测可培养的异养细菌的多样性和细菌物种多样性。可培养的异养细菌的多样性依据在LB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来研究 ,细菌物种多样性则通过基因组DNA的提取 ,纯化 ,1 6SrDNA片段的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的分离来研究 ,香农多样性指数 (H) ,丰度 (S)和均匀度 (EH)等指标用于评价细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土壤相比 ,处理土壤中上述两种类型的细菌多样性均降低 ,而且 ,不同处理浓度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也不同。将DGGE图谱中的条带回收并测序 ,结果显示乙草胺对土壤中的Proteobacteria的α Proteobacteria和γ Proteobacteria影响明显 ,表明乙草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筛选得到的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LAC-1)的最佳培养条件及应用于玉米干秸杆微贮的效果.[方法]通过连续限制性培养的方法,以pH为指标进行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筛选;利用单因素试验、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的分析方法对低温乳酸菌复合系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获得培养液pH下降迅速、变化稳定及接种干玉米秸杆后可降低发酵体系pH、提高发酵饲料感官品质的低温乳酸菌复合菌系LAC-1.培养时间对LAC-1的pH降低速度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接种量影响最小;响应面分析LAC-1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9.5℃、接种量3.3%和培养时间139 h.经过优化,LAC-1培养过程中pH下降到4.0的时间比优化前缩短48 h,乳酸菌数提高了20.5%.LAC-1接种于干玉米秸秆发酵5d时,秸秆发酵体系pH降至4.1;与对照相比,秸秆发酵饲料可散发出甜酸香味,外观质地松散、色泽鲜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46.3%,霉菌、恶臭醋酸杆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菌数量提高了33.3%.[结论]接种LAC-1可促进干玉米秸秆低温微贮进程,提高饲料品质.  相似文献   
149.
烟草早花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花严重影响着烟草的质量与产量,随着对植物开花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烟草早花的研究也已从对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等生理方面的研究发展到了分子水平研究,然而烟草早花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至今仍未有明确的定论。从影响烟草成花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及外界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为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分子技术相结合提供参考依据,为烟草早花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份老芒麦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100%RH高温高湿老化法(AA)对老芒麦种子进行不同梯度的老化处理,探讨老化后老芒麦种子活力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4份老芒麦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理生化指标中,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出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而丙二醛含量则出现整体一致的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无规则,SOD活性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CAT活性则发生整体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完整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