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佳乐麝香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佳乐麝香是目前备受关注的PPCPs污染物之一,重金属Cd是土壤中常见的重要污染物,两者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存在联合暴露的潜在可能性;放线菌是土壤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佳乐麝香(HHCB)和Cd单一、复合污染对持续培养10周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HHCB和Cd单一、复合处理对土壤放线菌数量抑制作用显著(P0.01),随着HHCB浓度的增加,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抑制作用增加,其浓度-效应关系都呈对数关系,第3周的EC50值最低,前5周的EC50值均不超过10 mg·kg-1;土壤HHCB和Cd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本研究表明,在实际风险评价中,应考虑到HHCB输入土壤的特征选择特定的EC50值范围。  相似文献   
72.
采用赤子爱胜蚓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土壤金霉素污染对蚯蚓生长发育的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暴露7 d时,1、10、100 mg·kg-1金霉素对蚯蚓体质量均无显著影响,暴露21 d后,10、100 mg·kg-1金霉素对蚯蚓体质量产生显著抑制作用;1、10、100 mg·kg-1金霉素均诱导了蚯蚓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且暴露浓度越高,诱导效应越强;1、10、100 mg·kg-1金霉素胁迫下蚯蚓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暴露28 d后,蚯蚓的基因表达也产生了明显变化. 表明金霉素污染对蚯蚓的生长发育具有慢性生态毒性效应,蚯蚓体质量、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防御酶和基因表达等指标可以作为评价金霉素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率、血糖、溃疡愈合时间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日数、医疗费用、血糖和溃疡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和糖尿病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水平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利用白消安建立SD(Sprague-Dawley)大鼠少精子症动物模型,为治疗人类男性不育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取6周龄左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白消安(15、20、30、40、60 mg/kg体重),每个浓度分单次注射和连续10次累计注射两种方式,注射后每隔10d随机取样检测精子浓度、活力、畸形率以及曲细精管内部结构各项指标,30d出现弱精少精等不育症状后,第40d后停止取样,观察白消安对大鼠精子的作用效果。结果:单次注射15-60mg/kg剂量白消安都会使实验大鼠不同程度死亡,连续10 d累计注射剂量15 mg/kg白消安可破坏大鼠睾丸组织的部分精原干细胞,连续10 d累计注射总剂量20 mg/kg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浓度,可消除全部精原干细胞和大部分支持细胞,30、40、60 mg/kg可致大鼠死亡或睾丸病变充血。结论:白消安对大鼠生殖细胞有毒害作用,通过腹腔注射一定浓度白消安可建立大鼠少精子症模型,可为外源干细胞体内转分化为生殖细胞提供准确的移植时间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5.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鼠,受到高原低氧以及洞穴低氧的双重低氧环境压力。经RNA 提取、RT-PCR、亚克隆与测序,本研究获得高原鼢鼠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原鼢鼠nNOS 基因编码区(CDS)全长4 290 bp,编码1 429 个氨基酸残基;CDS 与大鼠、小鼠、兔、狗、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0% 、89% 、87% 、87% 、89% ;结构域上,高原鼢鼠nNOS 具有PDZ蛋白结构域、氧化域、还原域及钙调素结合位点等nNOSs 所具有的典型结构域;基于nNOS 的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均支持高原鼢鼠与大鼠、小鼠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与形态或其它分子标记构建的进化关系相符;分子进化分析检测到高原鼢鼠nNOS 中存在3 个正选择位点---332 T、1200 G 和1334 P,但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本研究为揭示高原鼢鼠nNOS 的表达特征及其在低氧适应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中国大鲵生殖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8年中国大鲵人工繁殖成功后,我国学者从生殖生理学的角度对大鲵人工繁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工作,现将20多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7.
以重组的蒙古鸭H5N2禽流感病毒A/Duck/Mongolia/54/01的血凝素HA蛋白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随机突变,表达只有单个氨基酸突变的H5HA基因共计38个.根据红细胞吸附反应,分析这些突变HA的功能,仍然具有红细胞吸附活性的单个氨基酸突变的HA约占89%,说明H5HA单个氨基酸突变的容许率是相当高的.HA1区突变数目大约是HA2区的两倍.对失去红细胞吸附功能和某些仍然拥有红细胞吸附功能的HA及单个氨基酸突变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进行探讨.有两个位点氨基酸突变了两次,但都不影响红细胞吸附功能,对红细胞吸附功能的影响,似乎主要由位置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取代的氨基酸的种类.位点179位和122位的突变是不允许的;位点179位于H5N1的受体结合区域RBD内,122位位于A抗原决定簇区附近,推测在H5HA三维结构上,这两个位点位于HA分子的内部,维持着H5HA的结构.HA1Cys位点4和HA2Cys位点148的突变是不允许的.这两个Cys正好形成HA1和HA2连接的桥梁,对维持H5HA结构也是相当重要的.本实验中HA先后失去了三个糖基化位点,但并不影响吸附红细胞的功能.总之,通过实验分析以研究某些氨基酸改变的效果,寻找关键位点是否突变,可以作为评估H5N1野毒株大流行潜力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78.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FGF2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FGFs)是细胞间的多功能信号分子,调节生物体的多种生理功能。FGF21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因子,对毛囊发育及生长周期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FGF21基因对毛囊发育及生长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构建靶向敲除FGF21基因的载体,体外将Cas9 mRNA和gRNA显微注射到FVB小鼠受精卵中,在小鼠FGF21基因的第1外显子上造成移码突变,从而获得FGF21基因敲除(knock out, KO)小鼠。通过测序鉴定F0代小鼠基因型,共获得3只FGF21等位基因敲除小鼠(Fgf21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Fgf21 -/-小鼠中未检测到FGF21 mRNA表达和FGF21蛋白表达;经脱毛再生及皮肤组织H&E染色发现,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相比,Fgf21 -/-小鼠体重降低、器官组织未出现异常变化、毛发生长速度减慢、毛囊的直径和毛发的密度均减小。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Fgf21 -/-小鼠模型,为后续研究FGF21基因在毛囊发育及生长周期中的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种群动态与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鳞翅目:螟蛾科)测报和防治对策,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的寄主有菊科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Mill.、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eg.) Kitam和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其中苣荬菜作为向日葵螟的寄主在我国是首次报道。应用性信息素监测结合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地向日葵螟一年发生2代,其中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但此时羽化的成虫由于缺乏开花寄主而无法产卵为害。第1代幼虫在6月末为害茼蒿、7月下旬开始为害开花的向日葵。第1代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形成第2代,其中有9.2%的老熟幼虫直接滞育越冬。第2代幼虫自8月中旬起为害晚开花的向日葵,9月中旬老熟后陆续入土越冬,至10月上旬收获时仍有30.0%的幼虫未老熟而随收获的葵花盘转至筛选出的杂质中越冬。在24℃,RH 70%和L16∶D8光照条件下测定第2代向日葵螟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2、15.9和11.1 d,雌、雄蛾寿命分别为14.9 d和15.1 d.综合观察结果,绘制了巴彦淖尔地区向日葵螟的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80.
胰腺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与胰腺发育密切相关的一种多能干细胞。我们对人胎胰腺中的nestin~+细胞进行了分离和体外培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胎胰nestin~+细胞表达高水平ABCG2/BCRP1,并在形态和生长方式上均不同于导管上皮细胞;(2)Nestin~+细胞在体外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CC,islet-likc cell clusters);(3)ICC中的nestin~+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表达多种细胞特异抗原,经体外诱导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阳性的类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