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多穗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穗柯是一种茶、糖、药三种功能兼有的植物,本文对其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2.
在春季田间条件下,我们对美味猕猴桃品种米良1 号(Actinidia deliciosa cvMiliang-1)的光-光合特性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米良1 号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气温34 ℃,相对湿度62% ),同化CO2 的光合速率达到17.37~18.69 μm olm - 2s- 1,但是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气温41℃,相对湿度30% ),其光合能力降低到7.32 μm olm - 2s- 1.该品种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分别为1 100 和20 μm olm - 2s- 1, 表明是一种阴性偏阳的树种. 5 月初的晴天,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10∶00,18.65 μm olm - 2s- 1,午间13∶00 剧降到3.15 μm olm - 2s- 1,下午16∶00 出现第二高峰,其值为10.35 μm olm - 2s- 1. 在测定净光合速率的同时,还对田间条件下环境因子如光照、气温、空气湿度与CO2浓度以及植物叶表面温度与蒸腾速率日变化等进行了监测,用多元线形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猕猴桃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容易引起抵抗性,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感染的多功能工具。然而,天然抗菌肽存在抗菌活性低、稳定性低、溶血性高等问题,使其较难应用于临床,所以研究人员对抗菌肽进行改良设计以期获得更高抗菌活性、更低溶血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另外,天然抗菌肽作为一类免疫效应因子而被发现,其表现出的抑菌、免疫调节、内毒素中和等作用,使得研究人员对抗菌肽在抗炎作用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抗菌肽的药物设计方法及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4.
测定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17种常见植物根内AM真菌的侵染率,并将AM侵染率作为植物的一个功能特征,分析了其系统发育保守性。结果显示AM侵染率均无系统发育信号,其植物进化树中AM真菌侵染率的差异更多被最新分支节点所解释,而不是古老分支节点,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其AM侵染水平并不相同,不存在进化的保守性。系统报道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系统进化发育与AM侵染间的关系,表明了植物系统进化与AM侵染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5.
前期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为阿魏蘑和胶红酵母共培养过程中提高漆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本文研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消耗情况,以及胶红酵母和β-胡萝卜素对阿魏蘑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魏蘑单培养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0.067%),最优添加时间为48 h,漆酶酶活达到7 083 U/L,为单培养的2.9倍。在形态研究中发现中小型菌球和粗糙型菌球都有利于产漆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控制阿魏蘑的菌体形态均可提高漆酶的产量,为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6.
矮秆已被广泛用于改良作物的抗倒伏性状,培育理想株型,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玉米矮秆突变体K123d由自交系K123自然突变产生。本研究比较该突变体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其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用K123d与株高不同的3个自交系分别构建F1、BC和F2群体,分析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以K169/K123d-F2为定位群体,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运用SSR标记定位矮秆基因d123;参照br-2序列信息分段设计特异引物,同源克隆d123。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K123d株高降低35.59%,穗位高降低、节间缩短、叶片较直立,但结实率差,对赤霉素敏感;在F2群体和BC1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矮秆基因d123定位于第一条染色体上SSR标记umc1278和bnlg156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8 c M和7.3 c M;同源克隆显示d123与br-2存在12个碱基替换,其中第4个外显子编码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为赖氨酸。由此可见,矮秆突变体K123d为br-2的一个突变类型,对矮化育种具有进一步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利用自制的鱼类游泳能力测定实验装置, 采用递增流速法, 研究了松花江流域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及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突进游泳速度。研究结果表明: 青鱼、草鱼、鲢及鳙的相对突进游泳速度大小排序为鲢>草鱼>青鱼>鳙, 这四种鱼类的绝对突进游泳速度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 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鱼类游泳能力及鱼类行为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同时也为过鱼设施的流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并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8.
环鸟苷酸对卵巢细胞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鸟苷酸(cGMP)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环核苷酸。尽管cGMP作为第二信使,在调控卵巢细胞功能中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早有报道,但直至近年,cGMP在生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才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生殖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卵巢是雌性动物的重要器官,而cGMP在卵巢细胞中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现对卵巢内cGMP的来源,cGMP在卵巢内抑制雌激素(E2)的合成、LH受体表达、卵泡闭锁的作用,以及cGMP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9.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景观格局时空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成  吕世海  高吉喜  卢欣石 《生态学报》2008,28(10):4982-4991
基于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解译并提取了1988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四期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的景观格局空间分布信息,并在Fragstats3.3软件中,分别从景观级别和类型级别出发,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6年来,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各景观类型转换频繁。其中,林地面积减少量最多,达7858.15km^2,主要转换为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量最多,净增4087.25km^2,增加的面积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2)景观格局整体波动较大,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逐年增大,优势度指数降低。(3)受人为干扰的影响,研究区内各主要景观类型均表现出景观斑块由大到小,由少到多,斑块形状复杂化程度增加的特点。(4)主要景观类型质心向东偏移,其中,林地景观的质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了50.22°大约4.48km;草地景观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了79.96°大约29.93km。  相似文献   
12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寒温性针叶林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寒温性针叶林依据优势树种可分为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杆纯林和华北落叶松青杆混交林.分别以纯林与混交林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种群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幼苗数量少或缺失,为衰退型种群;青杆幼苗充足,为增长型种群,随时间推移,混交林可能逐渐演替为青杆林.华北落叶松和青杆纯林均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单优种群的现状在较长时间内将维持不变.整体来看,寒温性针叶林种群格局为聚集分布,混交林中华北落叶松和青杆的聚集程度都分别大于相应的纯林,主要因为华北落叶松与青杆种群对光照的需求存在差异.随着立木径级增大,寒温性针叶林聚集程度降低,华北落叶松幼苗在林窗下高度聚集,成体聚集程度减弱;青杆幼苗聚集度较大,成体在纯林为聚集分布,在混交林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