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为了确定β-淀粉样蛋白(AβP)在影响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并导致神经毒作用时的最短活性序列,实验采用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内面向外”式膜片上,观察了AβPR的31-35和25-35片段对Ca2+激活大电导钾(BK)通道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浴液中给予 5μmol/L的AβP 31-35后,BK通道的平均开放概率(Po)和开放频率在1~3min内分别减少了85.8%(P<0.01)和72.1%(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41.1%(P<0.01);平均电流幅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给子同样摩尔浓度的AβP 25-35后,BK通道平均Po减少了85.5%(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51.4%,(P<0.05)。结果提示,两种AβP片段对海马神经元B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AβP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AβP31-35片段可能是AβP分子中影响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最小活性序列。  相似文献   
32.
Gab家族蛋白(Grb2-associated binder family proteins)是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结合蛋白。在哺乳动物中,Gab家族蛋白包括Gab1、Gab2和Gab3。该家族蛋白可通过介导膜受体与信号转导蛋白间的耦联及各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导,其主要是通过激活SHP2/RAS/ERK和PI3K/AKT两条经典的信号通路,进而参与一系列的生物应答。研究显示,Gab蛋白的表达或功能异常与肿瘤、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Gab蛋白结构、参与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及其在肿瘤、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对原有根瘤菌资源数据库进行扩充和更新。在原有7类信息子库的基础上增添了DNA同源性、全细胞蛋白电泳、多位点酶电泳、16SrRNA基因序列和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5个新信息子库;并增加了图象功能和更换了新工作平台,使之运行更加灵活、快速和简便。目前库内存贮了已研究过的700余株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观察PQ中毒患者SOD、TNF-α、IL-6、PaO2、PaCO2、BUN和Cr水平,及血浆PQ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大黄在治疗PQ中毒中的作用。方法: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治疗组(n=21),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甘露醇导泻,治疗组应用生大黄混悬液导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清SOD、TNF-α、IL-6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患者血浆PQ浓度,并测定PaO2、PaCO2、BUN和Cr。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3、7天PaO2、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BUN、Cr、TNF-α、IL-6水平和PQ浓度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黄可降低PQ中毒患者血中PQ浓度,抑制TNF-α、IL-6的表达,明显升高SOD的水平,改善PQ中毒患者肺、肾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心梗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1次/周,持续6周,术后28周,应用心脏超声、经颈动脉左心室内插管术等方法观察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及HO活性抑制剂锡中卟啉(SnMP)干预后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的远期影响;测定血糖(GLU)、总胆红素(TB)、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酐(cr)、转氨酶(ALT)等指标;采用ELISA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E)、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12)、脂联素、超敏CRP(HsCRP)等水平。结果:应用CoPP上调HO-1水平,能够改善糖尿病心梗大鼠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升高血清胆红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提高心肌组织磷酸化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磷酸化的活化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的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pAMPK)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hs-CRP水平。使用SnMP后,能够阻断CoPP的上述作用。结论:上调HO-1通过peNOS、pAMPK途径能够长期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升血清胆红素等,有效抑制心室重塑,改善梗死后糖尿病大鼠远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6.
蒋巧媛  陈海珊  李天煜   《广西植物》2000,20(3):283-287
介绍了《CAJ- CD》的检索原理、手段及功能特点 ,针对《CAJ- CD》在植物学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了其多种检索方法 ,并对各种检索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科研上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分析了它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7.
Bioory.Med.Chem.Lett.1999年9卷14期2003~2006页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学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中心的科学家,已在从加勒比海褐藻——匍扇网地藻(Lobophora variegata)表面分离出来的热带海洋细菌CNB-837株系培养中,提取了一种新的消炎大环内酯——匍扇藻素A和B。科学家们利用含有1%可溶淀粉、0.4%酵母膏、O.2%胨、75%海水和25%去离子水的A1培养基,在25℃和230转/分搅动下,将这种海洋细菌培养了7天。用小鼠进行了试验表明,局部或腹膜内给予匍扇藻素,可有效地消除小鼠耳部的水肿。匍扇藻素A和B的分子式分别为C61H93N2O19和C61H90N2O21。汪开治  相似文献   
38.
甘肃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岩羊生态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7月和8月,通过样线调查、野外直接跟踪观察和瞬间取样的方法,对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岩羊(Pseudois nayaur)的种群结构和生态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观察到的720只岩羊中,719只组成了50个群,最大的群82只,最小的群2只,平均群大小(14.38±15.83)只(n=50)。雌雄性比为1∶0.63,成年雌体、亚成体和幼体之比是1∶0.4∶0.24。岩羊的昼间活动中,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瞬间觅食高峰,分别在6:30时和15:30时,中午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息期。通过对一个46只岩羊群连续12 d的野外跟踪观察,发现该岩羊群昼间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1.47 km2内。对152个自然死亡的雄性岩羊头骨的分析表明,东大山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7.5~11.5龄,其中9.5龄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  相似文献   
39.
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勤花  巨天珍  常成虎  曹春   《广西植物》2006,26(1):38-42,31
利用种群统计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波谱分析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沙坝林业实验基地和麦草沟自然保护区中的锐齿栎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静态生命表分析显示锐齿栎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锐齿栎种群自然更新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40.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麻痹而清醒的家兔束旁核单位对腓总神经强电流刺激发生的痛敏放电,看到此放电可被已在 L_1—L_2水平切断的脊髓背半部外周端的电流刺激所抑制。在14个可被脊髓刺激明显抑制的痛敏单位中,此脊髓刺激效应在8个单位可因静脉注射酚妥拉明而阻断,其余6个单位则基本不受酚妥拉明注射的影响。进一步观察表明,在8个酚妥拉明有阻断作用的单位,其中7个单位在注射赛庚啶时不表现阻断作用;而在6个酚妥拉明不起阻断作用的单位,注射纳洛酮也不能阻断其脊髓刺激效应。由于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已经证明,凡是酚妥拉明有阻断作用的单位注射纳洛酮也都表现出阻断作用,而酚妥拉明无阻断作用的单位对注射赛庚啶却有阻断作用。因而本组实验结果支持我们已提出的推论,即在家兔脊髓背半部下行抑制通路中至少包含两类纤维,一类以内源性吗啡和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或调制物,另一类以5-羟色胺为递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