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后丽盲蝽属作为属级分类单元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族(Mirini)中后丽盲蝽属(Apolygus)和草盲蝽属(Lygus)9个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两个属7个种11个Cyt b 432 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其核苷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小于0.02,草盲蝽属内小于0.08(个别种例外);两个属种类之间平均变异率都大于0.10,平均为0.15。氨基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种间无变异,而草盲蝽属内只有L.gemellatus与其他种间有13个氨基酸变异,仅占9.03%;两属各种类间却存在8~11个氨基酸的变异。表明在分子水平上两属之间较之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支持将后丽盲蝽从亚属提升为属级分类单元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92.
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毛脚鵟不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获得了3种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并成功对细胞进行了冷冻保存和复苏。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对比分析了3种组织来源细胞的形态学、生长曲线、贴壁率、核型等生物学特性。形态学方面,3种来源细胞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对于3种组织来源细胞的贴壁能力分析显示,输卵管源细胞最强,肺源细胞和气管源细胞次之。3种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9.91±0.39)、(33.18±0.21)和(30.67±0.28)h,群体倍增次数分别为3.54±0.01、4.52±0.02和4.38±0.03。毛脚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68,性染色体为典型的ZW型。本实验为今后毛脚鵟细胞利用、遗传信息的保存及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3.
查清新疆东部哈密山区野生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可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通过截线抽样法和遥感技术,弄清哈密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范围,估算马鹿的种群数量及种群密度。在哈密山区野生天山马鹿分布区域共设计了28条样线,总长度60.1 km,遇见马鹿233头,通过计算得到该地区马鹿天山亚种种群平均密度为(2.83?1.01)头/km2。栖息地面积374.35 km2,估计马鹿总数为(1 057.56?379.71)头左右。雌雄比例2.24:1,幼体和亚成体的总数量多于成体和老体总数。研究区域内马鹿的种群密度和资源总数量比往年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马鹿的分布海拔高度比较一致,但种群的大小具有不均匀性;从性比和年龄结构来看该研究区域的马鹿种群面向着数量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4.
日本已知时代最早的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产自九州西部熊本县天草(Amakusa)地区始新世地层赤崎(Akasaki)组以及鹿儿岛县甑岛(Koshiki Islands)相当层位的中甑(Nakakoshiki)组。初步研究显示这两个组产出的哺乳动物分异度较高,包括9个目的至少18种动物。赤崎动物群有3种trogosine裂齿类、2种冠齿兽科全齿类、1种等脊貘科奇蹄类、2种dichobunoid偶蹄类、1种下齿兽科踝节类、1种西瓦兔猴科灵长类、1种未定食虫类以及2种可能的梳趾鼠类。中甑动物群包括1种冠齿兽科全齿类、2种小型雷兽科奇蹄类、1种高冠的下齿兽科踝节类、2种啮齿类和1种细齿兽科食肉类。这两个日本哺乳动物组合很接近早-中始新世界线。由于出现了trogosine裂齿类和雷兽,它们的时代要晚于伯姆巴动物群,极有可能与亚洲大陆阿山头期哺乳动物群相当。这两个动物群还包含了在亚洲大陆没有发现过的几个新种,并具有独特的哺乳动物组合。  相似文献   
95.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主要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繁殖, 在中国主要有两个越冬群体(长江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2,600 km; 渤海湾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1,500 km)。本文基于2016-2018年的卫星追踪数据(N = 14), 分析了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春季和秋季的迁徙策略和利用风的方式, 总结了850 mb压力下风速和风向对日迁徙飞行速度的影响。该群体春秋两季迁徙距离相似, 但春季的顺风条件(2.2 ± 6.3 m/s)显著优于秋季的逆风条件(-2.4 ± 4.1 m/s, P < 0.05), 这使得春季迁徙飞行速度(280.4 ± 62.0 km/d)显著快于秋季(185.5 ± 72.0 km/d, P < 0.05), 春季迁徙飞行时间(5.9 ± 2.5 d)显著短于秋季(10.3 ± 6.5 d, P < 0.05); 同时, 春季停歇时间(5.4 ± 9.7 d)短于秋季(17.8 ± 18.2 d, P = 0.05)。基于以上原因, 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持续时间(11.2 ± 8.7 d)显著短于秋季(28.0 ± 21.2 d, P < 0.05)。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迁徙时, 春季利用顺风更快到达度夏地, 秋季逆风迁徙, 迁徙飞行速度慢, 迁徙飞行时间和停歇时间长。因此, 东方白鹳迁徙时虽然主要利用上升热气流翱翔, 但顺风也是其成功迁徙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6.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伴胆管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93例ABP伴胆管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4至48小时内行急诊ERCP术,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肝功能[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肠功能恢复时间、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酶(SAMY)、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退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和GGT等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初次自行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IL-8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MY、WBC和TBIL等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MY、WBC和TBIL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ERCP治疗ABP伴胆管炎患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SAMY水平,促进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10)、高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和低剂量组(n=10),给药14 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样中乙酸、丙酸、丁酸水平。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小鼠肠道粪样中乙酸水平显著升高(F=4.662,P=0.011),丙酸水平显著降低(F=3.097,P0.007),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酸与乳杆菌属呈正相关(r=0.491,P=0.017),丙酸与乳杆菌属呈负相关(r=-0.425,P=0.038)。结论新疆昆仑雪菊水提物对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8.
产碱性磷酸酶乳杆菌的筛选鉴定、酶的纯化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生物体内参与磷酸代谢的调控酶,不同物种的ALP性质与其生理功能有关,提纯后的ALP常用作工具酶,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中,但目前关于乳酸菌中ALP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筛选出一株产ALP且具有潜在益生作用的乳杆菌,对该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为今后益生菌的开发利用和ALP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集蒙古国4个地区的酸马奶样品,通过显色反应初筛和酶活检测复筛对产酶菌株进行筛选,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进行菌种鉴定。采用超声破碎法提取ALP,经硫酸铵沉淀、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该酶,SDS-PAGE电泳法检测其纯度。【结果】从78株乳酸菌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ALP酶活性最高的乳杆菌(编号为Z23),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73 bp,鉴定结果表明为鼠李糖乳杆菌。纯化后的酶比活力为180.27 U/mg,纯化倍数为48.37,酶活回收率为17.05%,该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6.7 kD。菌株所产ALP的最适温度为37℃,4℃时酶活最为稳定;最适pH为9.5,在pH 9.0-10.0之间,酶活稳定性可达90%以上;Mg2+和K+对ALP有明显激活作用,Ba2+和Cu2+在低浓度时对ALP有激活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Ca~(2+)、Zn~(2+)和EDTA对ALP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以不同浓度的p-NPP为底物,测得酶的Km值为3.42 mmol/L,Vmax值为1.24 mmol/(L·min)。【结论】本研究对蒙古国地区酸马奶中的益生菌资源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为今后碱性磷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酶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
目前,对于以腺体、脂肪、结缔组织为主要结构的女性乳房出现的乳腺肿瘤、钙化、增生等发病率日益增长的趋势,生物工程技术人员运用各种光,机、电工程学方面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研制和改进各种乳腺诊断的设备、仪器,以图竭力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了实现这“三早”的目标,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仍是依赖于图象诊断法为主要手段。这种乳腺图象诊断法的种类如下表:1.x线诊断法(I):a.常规乳腺摄影法 (Mammography-MMG) 包括一般摄影、压迫摄影、放大摄影。  相似文献   
100.
龙光日   《广西植物》1994,14(2):177-180+197
单叶化香树木材构造的研究龙光日(柳州地区木材公司,柳州545001)关键词单叶化香树;木材构造;木材利用ASTUDYONWOODSTRUCTUREOFPLATYCARYASIMPLICIFOLIAG.R.LONG¥LongGuangriLiuzh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