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典型草原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化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地生产力。平茬作为灌丛化草地主要管理方式之一,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平茬如何影响灌丛邻居植物群落的格局动态及其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仍缺少相应研究。以内蒙古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平茬处理,并依据距离小叶锦鸡儿灌丛的远近位置(远—2.5 m,近—0.5 m)设置样方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样品的采集,经分析发现:(1)平茬处理显著提高了灌丛邻居植物群落均匀度及邻居植物群落下土壤全碳、全氮含量。(2)借助零模型(Null-model)分析,得出未平茬处理条件下,距离灌丛远近两种位置群落均表现为竞争性格局;而平茬处理条件下,群落竞争性格局作用弱化,且距离灌丛2.5 m位置处群落表现为促进性格局。(3)调查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多为中性作用;仅有少数物种对表现为显著正(或负)相互作用关系,且多由群落中优势物种组成;平茬处理条件下群落中显著负相互作用关系物种对比例下降,支持群落整体竞争性格局弱化这一结论。所得结果不仅为小叶锦鸡儿灌丛平茬处理条件下邻居植物群落及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的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而且对灌丛化草地的恢复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2.
怒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河流, 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限制, 目前尚缺乏怒江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近5年的全流域实地采样数据, 结合文献资料, 系统整理了怒江流域鱼类物种组成信息; 利用聚类和排序方法分析了怒江流域鱼类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怒江流域共有土著鱼类85种, 隶属于5目12科47属; 外来鱼类18种, 隶属于3目8科16属, 另外实地调查发现新记录外来种2种。怒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根据土著鱼类组成的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 可以将怒江25个亚流域分为3个部分: (1)西藏自治区内的上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15种, 组成以裂腹鱼类、高原鳅类为主, 具有明显青藏高原冷水性鱼类区系特征。(2)贡山至泸水的中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36种, 组成兼有上游冷水性鱼类和下游喜温的鲃亚科、野鲮亚科鱼类。(3)泸水以下的下游河段, 分布有鱼类74种。下游河段干流广泛分布有喜温的鲃亚科、野鲮亚科和 亚科鱼类, 支流则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南鳅属(Schistura)、纹胸鮡属(Glyptothorax)鱼类, 鱼类组成以适应流水、激流环境的热带亚热带鱼类为主。2017-2021年的多次调查仅发现土著鱼类43种(占历史记录的50.6%), 土著鱼类资源衰退明显。过度捕捞、支流小水电开发、外来鱼类入侵等是主要威胁因素。随着人类活动的急剧增多, 怒江流域鱼类将面临更大的威胁, 亟需从流域层面开展系统的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523.
为了明确粤西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发生动态,在广东茂名高州设置了高空测报灯,2020年 5月-2021年12月连续观察了灯下该虫成虫数量及性比。研究结果表明高州地区草地贪夜蛾成虫全年均可发生,总体动态情况如下:(1)年度间蛾量消长动态(蛾量、盛期、高峰日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日均蛾量2020年为18.58头,2021年为8.11头,降低了56.35%;(2)3-11月均可能出现盛期和高峰期,其中5-8月为全年盛期,蛾量较大、盛期明显,3-4月及9-11月蛾量较少、盛期不显著,12月-次年2月蛾量进入低谷期;(3)每个盛期均会出现多个发蛾高峰日,以2~3个为主;(4)发蛾盛期时间长度一般为7~17 d,平均13.2 d;(5)灯下以雄蛾为主,占总蛾量79.1%,且不同季节雄蛾比例不同,最高达98.9%;(6)灯下虫源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以混合型为主,典型的居留型(包括迁入型)和迁出型比例均较低;(7)全年本地成虫应可发生8个代次左右。  相似文献   
524.
报道了湖北省被子植物1个新记录属:葛缕子属(Carum L.);5个新记录种:田葛缕子(Carum buriaticum Turcz.)、南川鹿药(Maianthemum nanchuanense H. Li & J. L. Huang)、宽叶香茶菜〔Isodon latifolius (C. Y. Wu & H. W. Li) H. Hara〕、广东新耳草〔Neanotis kwangtungensis (Merrill & F. P. Metcalf) W. H. Lewis〕和毛柱郁李(Prunus pogonostyla Maxim.)。相关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  相似文献   
525.
【目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核心型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为5种,即R1、R2、R3、R4和K12。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安徽、江苏、上海和河南等省市分离株的脂多糖核心型分布情况的研究,分析其与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之间的潜在联系,以期为APEC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到的76株APEC,利用PCR方法开展对LPS核心型分型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分析LPS核心型的分布和毒力基因、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76株APEC分离株中,68.4% (52株)为R1核心型,15.8% (12株)为R3型,11.8% (9株)为R4型,3.9% (3株)为R2型,未检测到K12核心型。毒力基因鉴定结果中yijp、mat、fimC、ibeB和ompA的检验阳性率均达到90%以上,可作为APEC的保守基因。其中LPS核心型R1与neuC、cva/cvi、irp2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R3与iroN、irp2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R4核心型与aatA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PEC的LPS核心型主要为R1。LPS核心型对部分毒力基因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26.
香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香叶油的香气特徵,我们对云南省昆明、玉溪、石屏、宾川产香叶油和法国波尔蓬,埃及产香叶油的化学成分用Finnigan-4510型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了35个成分(见表2)。 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产香叶油的香气成分主要由香茅醇,甲酸香茅酯,香叶醇,玫瑰醚构成;而法国、埃及产香叶油的香气成分则主要由香叶醇,甲酸香叶酯,香茅醇,甲酸香茅酯和芳樟醇构成。二者具有不同的格调和香气特徵。  相似文献   
527.
桉叶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产蓝桉叶油,即桉叶油(eucalyptus oil)经GC/MS/DS分析,鉴定了其中的17个已知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桉叶油素(66.42%)和α-蒎烯(27.18%),但不含有黄樟油素,是云南的一大骨干香料油产品。  相似文献   
528.
在峰峦重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的悬崖峭壁和深山峡谷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它被称为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又取之不尽的天然药库。这些野生中药材,经济价值很高,有的是珍贵的特产,行销国际市场;有的是中医配方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药品。深山采药,已成为山区人民传统的多种经营项目之一,是生财致富的好门路。我国野生中药材植物种类繁多,现在已发现和被我国人民所利用的有几百种。其药用部份分別有叶、茎、根、花、果、籽等。常见的野生中药材。如鸡膦花、金银花、构杞、辛夷  相似文献   
529.
在采用耳蜗顶部灌流方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时,本文提出了两点改进,实验动物为豚鼠:(1)孵育前用2%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pH7.4,4℃)将耳蜗预固定30min,再冰凉(—20——40℃)约3min,以便消除血管纹屏障,使该部位和柯蒂氏器官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能同时被显示出来。(2)在孵育液中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阿密妥),可使耳蜗背景色变淡,从而减少假阳性现象。通过对一些豚鼠的实验观察,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30.
我国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荊条藤草,它可以编织各种型式美观、朴素大方的日用品和工艺品,如藤床、藤箱、藤椅、草席、草帽、草袋、提篮、提包、门帘、地毡、拖鞋、扫把、杯套、果盒等五花八门,用途很大。不仅活跃市场供应,有的还可出口换取外汇。因此,每年“小秋收”季节,采集山野荆条藤草,成为农村副业门路之一,也是农家编织业的原料来源,生财致富好门路。山野荆条藤草品种繁多。常见常用的有黄荆条,桎木条、鼠条、上藤、芦苇、野桐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