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目的:评价日常活动和手术应激评估(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系统用于评估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所有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行消化道手术者的E-PASS评分,并记录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分析E-PASS评分和几项该评分未涉及的因素与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36例老龄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5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2.15%),8例死亡(0.65%)。患者术前E-PASS评分系统中,三项评分均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术前风险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和综合风险评分(Comprehensive risk score,CRS)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E-PASS评分系统未包含的指标中,麻醉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无关,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E-PAS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老龄患者行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纳入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三项指标可能进一步提高E-PASS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2.
目的:克隆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克隆,在cDNA获得了部分转铁蛋白基因的同源片段。经RACE PCR方法,分别对该基因的3’和5’末端进行扩增,获得的扩增片段经拼接后得到全基因片段。结果:黑鲷转铁蛋白全长2431bp,可编码691个氨基酸,分子量(MW)约为74.3kDa,等电点(PI)为5.63。它与鱼类转铁蛋白的同源性最高,约为65%-89%;与其它动物(哺乳类、两栖类等)也有一定的相识性。进化分析表明黑鲷转铁蛋白与其它鱼类和哺乳类的转铁蛋白是由早期转铁蛋白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结论:黑鲷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成组成型表达,在大脑等器官中也有少量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受病原刺激的影响,表现为经病原刺激后转铁蛋白基因的组织分布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743.
人格赋予了每个个体不同的特征,尤其对于中学体育教师,人格魅力能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和增加上课的兴趣。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加以分析,旨在督促激励中学体育教师要塑造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影响他们,使他们健康向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744.
目的:观察佳助结扎血管夹对胆囊切除术兔机体的影响,为临床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 Hem-o-lok)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分别用佳助结扎血管夹和Hem-o-lok结扎夹,在开腹胆囊摘除术中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观察术后12个月内实验兔的血液生化、电解质、血液学、凝血指标、结扎效果和脏器系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试验组兔体重在术后3 d时明显降低(P <0.01),ALT在术后1周时明显升高(P <0.05), CREA和ALB水平均在术后1-2周时显著降低( P <0.05,P <0.01),NEUT数目和TG含量在术后2周时明显升高(P <0.05),GLU在术后1周和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1);LYM和RBC数目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1周时降低显著(P <0.05),PLT数目在术后1-2周时均明显升高(P <0.01);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在术后3 d-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5,P <0.01),血浆ALT、NEUT和PLT数目在术后1周时亦明显升高(P <0.05,P <0.01),ALB和GLU含量在术后2周时均明显降低(P <0.01),TC含量在术后1-2周时则明显升高(P <0.05);其它时间段,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学参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影响(P >0.05);术后各组电解质指标、凝血指标和脏器系数亦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佳助结扎血管夹在兔夹闭胆囊管残端和血管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其安全性与Hem-o-lok结扎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45.
目的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6.
CRISPR(clustered regulator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序列源于原核生物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协同Cas(CRISPR-associated)蛋白家族参与抵抗噬菌体或其它病毒的二次感染,广泛存在于细菌(60%)和古菌(90%)中.病菌和宿主的共同进化导致了CRISPR-Cas系统具有多样性,可分为3大类(Ⅰ-Ⅲ),又分为10亚类.在Ⅱ型CRISPR-Cas系统基础上建立了RNA介导的CRISPR-Cas系统来修饰(删除、添加、激活、抑制)靶细胞中特定的基因序列,现已在人类细胞、小鼠、斑马鱼、酵母、细菌、果蝇、线虫、拟南芥中得以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Ⅱ型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作为新型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该技术优势,并展望CRISPRCas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7.
国内外有关宿主遗传基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宿主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后,其对病原体的清除以及疾病转归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大量研究证实,HLA多态性是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易感性和清除相关的一个宿主基因,我们就该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48.
土壤有机质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还对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敏感.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的柑橘园和湿地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温度(5、10、15、20和25 ℃)和水分(30%、60%和90%饱和含水量)对土壤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类型、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矿化都具有显著影响,且各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柑橘园和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碳矿化速率均与温度呈正相关,60%饱和含水量处理下土壤碳矿化速率最高.在相同的温度和水分处理下,柑橘园土壤碳矿化量显著高于湿地松林.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分对土壤碳矿化温度敏感性(Q10)具有显著影响.培养7和42 d,土壤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随水分升高而上升;柑橘园温度敏感性高于湿地松林,且水分越高差异越明显.包含温度和水分的双因素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土壤碳矿化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温度和水分共同解释土壤碳矿化变异的79.9%~91.9%.  相似文献   
749.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概念分析。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观察比较、类比、视频模拟及讨论分析生活现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概念。  相似文献   
750.
玉米根冠脱落细胞中微丝分布的荧光显微观察(简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he detached root cap cells from maize seedlings comprised of round-shaped cells, ellipse-shaped cells and longitude-shaped cells. By using 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phalloidin(FITC-Ph) as fluorescent probe and treatment with cytochalasin B (CB) or HMC toxin, a host-specific toxin from Bipolaris (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microfilaments (MFs) in detached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i) the round-shaped cells had intense fluorescence, but the network of MFs was not distinct. There was clear MFs network in the cytoplasm of both ellipse-shaped and longitude-shaped cells. The distribution of MFs in detached cells seemed to be relevant to their shape and vigor. (ii) the fluorescence of detached cells of Charru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C) maize wa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HMC-toxin. The cause of this outcome was unclear. We only obtained the pictures of the distorted protoplast membrane and dead cells owing to treatment with HMC-toxin. The distribution of MFs of detached cells of Normal(N) cytoplasmic maize was not affected by HMC-toxin, and their protoplasts shank slightly. (iii) CB could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MFs in detached cells of both cms-C maize and N maize to disordered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