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71.
微RNA(microRNA,miRNA)为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约16 ~ 29个核苷酸长度的内源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植物中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器官形成以及抵御盐、温度、干旱、重金属胁迫等方面的调节.植物miRNA主要通过对靶基因降解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对miRNA的产生与调控方式的研...  相似文献   
72.
中国拳参属(蓼科)植物叶脉序式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清净标本制作法对中国产拳参属(Bistorta)(蓼科)12种1变种植物的叶脉序式样在光镜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脉序式样可分为3种类型:(1)环结曲行羽状脉,边缘末级脉不完全,加粗且外卷;(2)环结曲行荆状脉,二级脉与其余各级脉近等粗,边缘末级脉具边脉,不加粗;(3)直行羽状脉,盲脉无或偶有,边缘末级脉不完全,不加粗。依据叶脉序式样,结合其植物习性及外部形态特征,将拳参属植物划分为3个组:拳参组section Bistortu,乌饭树叶蓼组section Vacciniifolia F.Z.Li,L.X.Liu & Y.T.Hou,sect.nov.和匍枝蓼组section Bambuphyllum F.Z.Li,L.X.Liu & Y.T.Hou,sect.nov.。  相似文献   
73.
枣树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木枣无菌试管苗快繁体系,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对影响离体叶片不定芽直接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TDZ比BA能更有效地诱导叶片不定芽的再生;褐化是抑制不定芽再生频率提高的关键因子,培养基中添加PVP、V c及改变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均不能促进不定芽再生;添加A gNO3能够减轻褐化并可以大幅度提高再生频率,同时培养初期经过3周避光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再生效率.因此,以附加2.0 m g/L TDZ和0.2 m g/L IBA的M S培养基,并添加5.0 m g/L A gNO3,可以高效诱导木枣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再生频率最高达98.3%.不定芽在附加0.2 m g/L IBA和0.5 m g/L GA3的M S培养基上进行继代伸长培养,当不定芽长至3 cm时,转接至附加0.4 m g/L IBA的1/2 M S培养基上可以良好地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74.
几种经济作物根际拮抗细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菌谱测定以及BOXAIR-PCR、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10种作物根际的55株拮抗细菌的多样性及主要拮抗菌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根际拮抗细菌的拮抗作用具有丰富的多样性;BOXAIR-PCR分析中供试菌在721%相似性水平上可以聚为7个群,850%相似性水平上聚为25个群;所有供试根际拮抗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作物根际拮抗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拮抗性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7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数值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除秸秆覆盖免耕处理的玉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传统耕作外,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丁同同  邓颖  邓璐璐  李江  穆淑珍 《广西植物》2021,41(7):1070-1076
为了研究鄂西清风藤在降低血糖方面的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方法从鄂西清风藤中提取分离化合物,并采用PNPG法筛选体外活性。结果表明:从鄂西清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ronuciferine (1)、(6R, 6aS, P)-Isocorydine (2)、N-methylhernovine (3)、N-formyldehydroanonain (4)、Roemerine(5)、(-)-Tetrahydropalmatine(6)、N-feruloyltyramine (7)、N-p-coumaroyltyramine (8)、Quercetin(9)、Dibutylphthalate(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PNPG法筛选体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7、8、9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为6.1~38.8μmol·L~(-1),其中化合物7、8的活性是阳性药阿卡波糖的40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鄂西清风藤化学成分研究,为该植物在降血糖方面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分离一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流行毒株,并构建其感染性克隆,为研究PCV2基因功能提供操作平台。【方法】通过PCR方法,从疑似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仔猪淋巴结中鉴定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2型阳性。把阳性病料接种PK-15细胞传代培养,在培养物中扩增出PCV2的全基因序列。对扩增出的全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5株广东PCV2分离株(GD-pz、GD-gj、GD-jm、GD-ss和GD-sz)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EcoRⅠ和SalⅠ将PCV2全基因组序列克隆进pUC18载体中,获得含PCV2 GD-zq株全基因组单拷贝的重组质粒pPCV2-GD-zq,再通过SalⅠ和HindⅢ把另一个全长拷贝克隆进pPCV2-GD-zq质粒中,使PCV2 GD-zq株基因组DNA以头尾相接的双重复方式克隆进pUC18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PCV2-2GD-zq。将pPCV2-2GD-zq DNA纯化和定量后转染PK-15细胞,拯救PCV2 GD-zq病毒。【结果】从PMWS感染的猪淋巴结中分离到了一株PCV2,命名为GD-zq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D-zq株全基因组为1 767 bp,与GenBank中公布的5株广东PCV2分离株ORF1核苷酸一致性为97.1%-99.7%,编码氨基酸一致性为98.7%-100%;ORF2核苷酸一致性为93.2%-99.6%,编码氨基酸一致性为92.3%-99.1%;全基因一致性为96.0%-99.6%。pPCV2-2GD-zq质粒转染PK-15细胞后,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能从转染细胞及其传代细胞中,检测到拯救出的病毒。【结论】分离了一株PCV2广东株GD-zq,成功构建了PCV2 GD-zq株的感染性克隆。  相似文献   
78.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洪湖春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可群  梁益同  周金莲  刘敏 《生态学报》2014,34(5):1302-1310
近年来洪湖地区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对该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利用1960—2011年气候资料、近30年洪湖水文、土地利用资料,采用湖泊水量平衡方法、统计学等方法,研究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洪湖春季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全球气候变化该地区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而春季降水尤其是春季少雨年的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其减少速率为12.57 mn/10a,达到了α=0.1显著水平;洪湖5月水位高度依赖春季降水,降水对它贡献率为0.36 m/100mm。近20年来,洪湖周边两县市水产养殖面积增加了7倍,在降水偏少时,农业灌溉需水量20a增加了4.14×10~8m~3以上;水产养殖消耗大量春季水资源,对洪湖5月水位的影响率为-0.158 m/10~4hm~2,达到了0.1的显著性水平。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是洪湖春旱增多加重两个重要原因,比较它们的变化量与影响率,人类活动对洪湖春旱的影响更大。为维护洪湖生态功能,减轻干旱影响,必须调整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79.
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溶酶体依赖的降解途径.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细胞会产生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并会通过自噬来降解自身物质.之后溶酶体会从自噬溶酶体再生,这个进化上保守的过程称为自噬性溶酶体再生(ALR),该过程由长时程饥饿中mTOR重激活引起.我们课题组在之前的研究工作中筛选出ARF1的GAP蛋白ASAP1参与调解ALR.本文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发现ARF1会在ALR过程中转位到自噬溶酶体上.敲低ASAP1或者过表达连有GFP标签的ARF1的GTP形式,会抑制mTOR的重激活以及ALR.因此,ARF1以及ASAP1是通过调节mTOR的重激活而调控ALR发生.  相似文献   
80.
从山西运城盐湖水样中分离出一株细菌K1-L,能在2%-10%的MGM固体培养基上出现群游现象。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周生鞭毛,电镜下大小约为0.4μm×(1-2)μm,其菌落形态为圆形,灰色。菌株K1-L的最适生长盐浓度、温度和pH值的范围分别为2%-6%、30-40℃和6.0-7.0,GC含量为47.06%。通过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学的分析,发现其与Vibrio diabolicus HE800T和Vibrio rotiferianus LMG 21460T等细菌的16S rRNA有高度同源性,最大的相似性均为99%,确定该菌株K1-L为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