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土保持耕作法是治理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耕地所造成的土壤侵蚀,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坡陡,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强烈的地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是造成河流水库淤积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每年要丧失大量的肥沃表土,导致农业减产和土壤退化。一遇暴雨,人民的生命财产将遭受到巨大的威胁。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水力侵蚀土层深度达0.2—2cm,每1ha 损失表土120t 左右,损失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植物硫素含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海流域各类植物硫元素含量特征及与土壤硫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植物全硫量平均值为0.232%,为正常含量的下限值,与我国南,北方一些地区比较属中等水平,其中栽培植物略高于野生植物,植物硫含量范围差别悬殊,最大值可为最小值的26倍,以沿大城市的水系和地区的植物含硫量高,海流域的土壤全硫含量平均值为0.043%(指耕地和天然植被的土壤),为正常土壤含量的中上水平,植物硫元素含量与土壤硫含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地区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并对照测定野生与人工栽培样品,结果人工栽培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野生高。  相似文献   
4.
Summary Studies employing [3H]thymidine and radioautography as well as colchicine and Feulgen staining of DNA showed that up to 19-fold increases in the degree of cell crowding in vitro, i.e. from 1.45 to 27.55×104 cells per specimen, did not change the rates of entry into DNA synthesis and mitosis of cultivated primary neonatal rat hepatocytes.  相似文献   
5.
Mannitol dehydrogenase (mannitol: NADP+ 2-oxidoreductase: EC 1.1.1.138) was isolated from Agaricus bisporus by fractionation with protamine sulphate and (NH4)2SO4, followed by chromatography on DEAE-Sephadex, then by affinity and gel chromatography. The products of enzyme reaction were identified by GLC and TLC. Km, optimum pH, MW and pI of the enzym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ions and inhibitors on enzymic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ugar reducing reaction, the enzyme was specific for fructose but,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some structurally related polyols could substitute for mannitol. The enzyme was very sensitive to alterations in the NADP+/NADPH ratio.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ossible role of mannitol dehydrogenase in fungal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6.
经引种栽培,作者观察研究了野生掌叶复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栽培性状,包括植株形态、花果期、产量、果实大小等。通过对11个单株个体性状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单株产量、可育花比例、果实大小方面个体间差异极大。认为掌叶复盆子适合驯化栽培,野生种群中有很大的选优潜力。  相似文献   
7.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有机物料深混还田构建肥沃耕层后土壤的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明确了黑土区不同土壤类型旱地土壤肥力指标和玉米产量对肥沃耕层构建方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实现东北黑土区旱地保护性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选取9个生态类型区作为试验点,土壤类型包括黑土(中厚黑土和薄层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白浆土、棕壤、暗棕壤和褐土。每个试验点均设置了玉米秸秆深混构建肥沃耕层(CF)、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构建肥沃耕层(CF)和无有机物料还田(CK)3个处理。其中,CF、CF处理的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的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0000 kg·hm-2和全量还田,CF处理的有机肥施用量为30000 t·hm-2;CF和CF处理中有机物料的还田深度均为0~35 cm。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类型旱地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大,不同土层表现为亚耕层土壤肥力小于耕层土壤,其中暗棕壤和白浆土尤为突出;棕壤、褐土耕层和亚耕层的土壤肥力均偏低;黑土和草甸土的质地比较黏重和犁底层较厚。在试验时间为两年以上的5个试验点中,与CK相比,CF和CF处理耕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85 g·kg-1、20.16 mg·kg-1、1.56 mg·kg-1和17.2 mg·kg-1,亚耕层较耕层增加了2.09 g·kg-1、12.06 mg·kg-1、2.18 mg·kg-1和3.84 mg·kg-1。与CK相比,CF处理显著增加了耕作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CF处理显著增加了耕作层和亚耕层的全部土壤肥力指标,说明肥沃耕层构建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其中玉米秸秆配施有机肥是快速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受不同地区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的影响,不同试验区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表现为CF>CF>CK,说明肥沃耕层构建方式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均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采用玉米秸秆或者玉米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的肥沃耕层构建方式能够同步培肥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提高玉米产量。不同生态类型区应根据土壤类型、有机物料来源等采取相应的肥沃耕层构建方式,建议在有机肥源充足的区域,优先采用秸秆配合有机肥深混构建肥沃耕层。  相似文献   
8.
As an ancient clonal root and leaf crop, taro (Colocasia esculenta, Araceae) is highly polymorphic with uncertain genetic and geographic origins. We explored chloroplast DNA diversity in cultivated and wild taros, and closely related wild taxa, and found cultivated taro to be polyphyletic, with tropical and temperate clades that appear to originate in Southeast Asia sensu lato. A third clade was found exclusively in wild populations from Southeast Asia to Australia and Papua New Guinea. Our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of taro domestication in Papua New Guinea, despit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early use or cultivation there, and the presence of apparently natural wild populations in the region (Australia and Papua New Guinea).  相似文献   
9.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 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 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10.
邹伟  寇慧  韩畅 《微生物学报》2021,61(12):3829-3835
[目的] 白酒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是白酒行业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构建中国白酒生产环境中可培养微生物信息数据库。[方法] 数据库信息主要来源于通过人工查阅和整理目前已发表的白酒微生物的相关的文献报道和菌种保藏中心相关的筛选自白酒生态系统的微生物信息。数据库主要设计3个功能:(1)白酒可培养微生物信息检索:通过菌株名称、分离位置、培养基、代谢产物等为条件检索相关的白酒可培养微生物信息,从而获取该白酒微生物详细的生理生化与分类学信息;(2)培养基信息检索:通过特定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编号和名称检索相关的培养基信息,包括培养的组成和配制方法。(3)数据更新:在线上传新的可培养微生物和培养基信息。[结果] 目前数据库共收1221种白酒可培养微生物和295种培养基信息,网址为:http://cmbaijiu.i-sanger.com/。[结论] 本数据库是我国白酒领域首个可培养微生物信息的数据库,将有助于白酒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