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我国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狗尾草的核型与Giemsa带,两者核型基本相同,均为2n=18=14m+2sm+2st(SAT)。带型亦相近,另外在谷子和狗尾草中都发现有四倍体。  相似文献   
2.
~(14)C 追踪试验结果表明,白兰瓜幼果中输入的~(14)C-葡萄糖,50%以上转化为稀酸水解和稀酸不水解的结构物质;果实发育后期,输入后48小时,在果肉和种子中分别只有18%和32%的~(14)C 参入结构物质。根据醇溶性糖的纸层析鉴定,幼果薄片渗入的~(14)C-葡萄糖仅转化为果糖,而发育后期果实则更多转化为蔗糖。显然,幼果的代谢模式是使物质和能量导向结构物质的形成;而后期果实生长已基本停止,物质代谢的方向又转向蔗糖合成的轨道上来。蔗糖合成底物试验结果表明,供给幼果不同底物都只有很低的蔗糖合成活性;发育后期果实供给UDPG+F-6-P 底物时可测出较高的蔗糖合成活性,初步推测白兰瓜中蔗糖合成主要是通过蔗糖磷酸酯合成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黄山北草核的核型和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超文  董永文 《遗传》1989,11(1):18-20
本文研究了北草晰的核型和G带带型,结果表明,北草蝴的染色体数2。二38,由18对常染色休和 1对性染色休组成.常染色体可分成三组:1组有2对染色体;11组包括15对染色体;而川组仅含 1对微小染色体。性染色体为ZW型.这个种的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其AN二38包括1对Z染色 体),从核型特征上看,可能是晰蝎类中较原始的种。从G带显示结果可见,北草晰的各染色体对均有 其特有的带型,容易辨别。  相似文献   
4.
玉米8个栽培亚种(类型)的核型和C—带带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报道了玉米8个亚种、2个亚型和2个杂交品种的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所有材料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主要由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第6染色体短臂均具随体,但大小不同。所有材料均显示有亚端带和端带,在第6染色体的短臂上显示有NOR或/和随体带。C-带的分布、总数目和总长度各不相同。其总带数变异于6至18之间,C-带总长度为5.65—11.40%之间。在核型中,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数目及C-带总数,罕见栽培或原始的类型通常多于广泛栽培的类型。此外,有关核型和C-帝的变异和进化也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λAGTl0为载体,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了NIH/3T3,C-11细胞基因文库,所得重组子值分别为:6×105pfu,2.5x106pfu,1.8x106Pfu,1.4×106pfu均超过了建库要求的理论值。并且从C-11细胞基因文库中分离出成纤维蛋白质DNA片段克隆,使得这-DNA片段竞隆到PBR322质粒中。  相似文献   
6.
7.
记录了麻痹猫的体感皮层(SI)神经元的自发和隐神经的A类和C类纤维传入诱发放电(A-ED和C-ED)。用NCCVF分析神经元放电。结果表明,SI区神经元对同时刺激隐神经的A类和C类纤维的反应呈多种型式:(1)A-ED和C-ED共存,包括Ⅰ.A-ED和C-ED始终相互伴随出现;Ⅱ.在刺激之初,只出现A-ED,但是,当阻断A类纤维传入并由C类纤维传入诱发神经元放电后,再同时刺激A类和C类纤维时,A-ED和C-ED便同时出现。(2)A-ED制约C-ED,特点是,只要A-ED存在,C/ED就不出现。只有阻断A类纤维传入后,C-ED才产生。(3)单一A-ED,不管在什么刺激条件下,这类神经元都只有A-ED,而不产生C-ED 结论:根据反应型式的不同,可将SI区的神经元分为Ⅰ.A类和C类纤维传入同时驱动的神经元;Ⅱ.A-ED制约C-ED的神经元;Ⅲ.只由A类纤维传入驱动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应雄  周明娟 《遗传》1991,13(4):27-29,32
本文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23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小Cd结构以及“Cd-NOR融合”作了分析。结果发现:(1)具有小Cd结构的染色体常涉及D、G组染色体;(2)Cd结构变异最常发生于1号和16号染色体上;(3)G组染色体上“Cd-NOR、融合”频率显著高于其理论值;(4)正常人细胞中存在一定频率的Cd结构消失现象。本文还对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易于不分离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nca)显带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熊猫系我国特产的世界珍稀动物,素有“活化石”和“国宝”之称。限于材料来源,虽有核型的少数报道(邓承宗等,1980;陈文元等,1984;Newnham et al.,1966),但研究尚不够深入。1980年,Wurster-Hill和Bush首先报道了大熊猫()的显带核型,并与杂交熊等比较,探讨了大熊猫的分类地位。本文对四只大熊猫的G带、C带核型和Ag-NORs作了分析,绘制了G带核型模式图,并提出了某些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NAD~+-MDH在黄瓜子叶中的定位是细胞溶质中占总活性的55~59%,线粒体为38~35%,叶绿体为7%。其同工酶谱亦为细胞溶质中带数最多,全青为5条,粤早3号为4条,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1条,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黄瓜幼苗随低温胁迫的加剧,伤害逐步加重,子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NAD~+-MDH活性亦不断下降,其中叶绿体的NAD~+-MDH对低温最敏感,1±1℃处理就能反映品种间耐寒力的差异。叶绿体和线粒体的NAD~+-MDH同工酶对低温的反应与活性变化一致,谱带数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降低。细胞溶质部分酶带较多,各条酶带对低温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