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新血管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信号途径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阻断该途径的任何环节均可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已有多种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投入临床应用,其中bevacizumab为第一个获批上市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继bevacizumab后,一种以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人Fc融合蛋白Zaltrap也成功在美国上市,这种杂交分子的药代动力学明显优于单克隆抗体,能更好的遏制肿瘤血管的发生并消退已形成的肿瘤血管。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Zaltrap比bevacizumab显示出更大的优势。此外,VEGFC/D Trap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在此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8例(9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B组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0.05 m L(2 mg)阿柏西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眼动脉血流动力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显著降低,且治疗3个月B组治疗3个月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注射药物后结膜下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柏西普可显著改善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有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anti-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效果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4月~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68例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88例)、康柏西普组(90例)和阿柏西普组(90例),雷珠单抗组行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康柏西普组行康柏西普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阿柏西普组行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其术前、术后7 d和28 d后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眼压。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VEGF、EPO水平明显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康柏西普组、雷珠单抗组治疗7 d后BCVA水平明显低于阿柏西普组;康柏西普组、阿柏西普组治疗7 d后CMT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三组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28 d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在PDR治疗中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康柏西普和阿柏西普在减少黄斑厚度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而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在改善视力方面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