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针对湖北贝母生产中存在繁殖系数低的问题,研究了单鳞片砂培繁殖对提高鳞茎繁殖率的效果和原理。试验结果表明:1.单鳞片繁殖率为对照种鳞茎的5—9倍,2.低温(2—10℃)预处理4—8周和暗条件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子球形成率,促使子球迅速长大,3.植物激素(6-BA、KT、2,4-D)处理,有利于促进鳞片不定芽原基的分化,繁殖率为种茎繁殖的9—11倍;4.单鳞片繁殖的小鳞茎主要发生在鳞片基部的茎盘上,还可发生在鳞片的远轴面上,但不发生在近轴面。  相似文献   
3.
首次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藤Calamus platyacanthoides上的尼泊尔扁片蜡蚧Platylecanium nepalense Takagi,1975.主要鉴别特征为:体缘光滑,气门刺4或5根,肛板合成菱形和无足.文中对雌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及绘图.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性皮肤疾病,为了探讨新型小分子化合物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抑制剂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采用了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模型,分别进行口服及外用给药,并取尾部皮肤制作病理切片,计算有颗粒层形成的鳞片数。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及外用给药组小鼠尾部鳞片颗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小鼠颗粒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颗粒粗大且染色较深,细胞分界清楚,细胞核及核仁明显,但是各实验组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口服给药及外用给药组小鼠内脏器官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该新型小分子化合物FLT3抑制剂能使小鼠尾部鳞片颗粒细胞显著增多,而且口服和外用制剂均能有效拮抗银屑病,并对小鼠内脏器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藏双须叶须鱼八种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鳃盖骨、臀鳞、胸鳞、侧线鳞和背鳞等8种年龄鉴定材料识别和鉴定西藏双须叶须鱼的年龄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 以确定适宜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 臀鳞形态特化严重, 胸鳞、侧线鳞、背鳞的年轮特征不明显, 与微耳石比较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分别为41.63%、51.26%、50.50%和51.26%, 其他4种年龄材料与微耳石比较的IAPE相差不大, 依次为: 星耳石(12.28%)、脊椎骨(15.67%)、鳃盖骨(17.81%); 低于23龄时, 微耳石鉴定的平均年龄与耳石和脊椎骨鉴定的平均年龄较为接近(P>0.05), 分别为14.39龄、13.13龄和13.20龄, 显著高于鳃盖骨和4种鳞片(P<0.05); 高于23龄时, 7种年龄鉴定材料都显著低于微耳石所鉴定的平均年龄(P<0.05)。用微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49龄, 星耳石鉴定所得的最大年龄为35龄, 脊椎骨鉴定所得最大年龄为34龄, 鳃盖骨为34龄, 臀鳞为22龄, 胸鳞为19龄, 侧线鳞为16龄, 背鳞为17龄。微耳石年龄鉴定的年龄读数与体长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P<0.01)。综合分析认为, 微耳石最适宜作为双须叶须鱼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6.
石蒜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蒜的双鳞片为外植体,MS为培养基,对石蒜组织培养适宜条件进行筛选,并对石蒜的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3mg/L6-BA+0.3mg/L NAA是不定芽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诱导率可达73.99%;石蒜生长旺盛期的11月是芽诱导率最高的时期,同时,MS+0.5mg/L6-BA+0.8mg/L NAA是较好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95.00%;幼苗移栽至蛭石30%营养土中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1.67%。  相似文献   
7.
大麻哈鱼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10和2011年采捕到乌苏里江大麻哈鱼洄游群体57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大麻哈鱼的年龄判定和生长模拟。大麻哈鱼鳞片属于典型圆鳞,有明显的年轮特征,为一年一个周期,年轮特征表现为疏密型。部分鳞片有明显幼轮,幼轮和年轮根据鳞径大小能够区分。采集样本的雌雄组都分为2+,3+,4+三个年龄组,也都以3+龄组数量最多。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生长方程分别模拟了大麻哈鱼1—4龄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采用残差平方和(Analysis of the residual sum of squares,ARSS)分析得出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故将雌雄个体放一起进行生长模拟。AIC和BIC检验结果显示特殊VBGF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公式为:Lt=90.04×[1 e 0.3(ti+0.27)]。大麻哈鱼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且性成熟年龄小的个体生长速度大于性成熟年龄大的个体。应对大麻哈鱼年龄与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为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凤尾蕨属5种植物孢子体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探讨该属植物的形态和亲缘关系,为凤尾蕨属的系统分类提供新的资料和依据.结果显示,该属5种植物的基本气孔类型为腋下细胞型和极细胞型;叶脉类型为无网眼的羽状分离型;副叶脉呈一回分叉平行分布;5种植物的维管束木质部多为单柱型管状中柱,也有部分双柱型网状中柱,管状分子中均有导管分子存在,仅在蜈蚣蕨和银脉凤尾蕨中发现管胞,其中井栏边草无纹孔膜残余.研究表明,蜈蚣蕨和银脉凤尾蕨较为原始,井栏边草、溪边凤尾蕨、紫轴凤尾蕨关系更近,也更为进化.  相似文献   
9.
色林错裸鲤的年龄鉴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色体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的年龄、年龄形成时间以及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对年龄解释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取样的258尾标本中,臀鳞鉴定的年龄在1-21龄之间,背鳍条磨片为1-20龄,耳石磨片为1-29龄。背鳍条和耳石磨片对年龄的判别能力分别为98.41%和94.44%,而臀鳞只有62.30%。在这三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计数最高;尤其是15龄以上的个体,耳石磨片年龄计数与臀鳞及背鳍条磨片计数相差可达5-8龄。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片上的生长标志及特征,指出色林错裸鲤臀鳞上的繁殖痕迹,以及耳石磨片早期生长中出现类似月周期的生长阻断、光镜下透明带中日生长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与色林错裸鲤的繁殖习性及多变的高原环境相关,在5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是最好的年龄解释材料,而鳃盖骨和脊椎骨上都只能观察到到少几个轮纹,并不适用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