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实验用胆固醇粉喂家兔,造成实验性高脂血症,活体观察球结膜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血管周围状态等15项指标,并用球结膜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计算了综合积分值。处死后取球结膜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高脂血症家兔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变,主要为微血管形态异常、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白微栓、静脉壁上有白色斑块等改变。球结膜微循环综合积分值明显增加,高于实验前。球结膜组织学检查发现上皮层下有泡沫细胞、血管壁增厚、有空泡、静脉内有血栓。虹膜睫状体内除有多数泡沫细胞外,还有胆固醇的菱形结晶。上述改变表明,高脂血症兔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变。血液有高凝、高聚倾向。黑茶中的茶色素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等作用,口服黑茶可改善高脂血症兔球结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2.
陈春富  张世国 《蛇志》1994,6(1):36-38
本文观察了15列高脂血症患者血液脂质代谢改变,结果与1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高脂血症病人HDL—ch、APOA—Ⅰ降低,APOB含量增加。口服青龙肠溶胶九的高脂血症患者APOA—Ⅰ增加。APOB、TC、TG下降,血液粘滞度降低,提示青龙胶丸具有改善脂质代谢失衡、降低血脂和血粘度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CG组):饲喂大鼠维持饲料;高脂饮食组(HFD1组):每天足量饲喂高脂饲料;限饲高脂饮食组(HFD2组):每天限量饲喂高脂饲料80 g,不限量饲喂维持饲料。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肾周脂肪病理学变化;取结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 与CG组相比,HFD1组和HFD2组大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升高;血清中TC、TG、LDL-C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肾周脂肪出现炎性病变;高脂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下降显著。结论 两种高脂饮食方式均能引起大鼠高脂血症,且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均与脂质代谢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及预后,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特点。方法:总结我科03.8-06.10间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人26例的治疗及预后。结果: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6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重症病例中死亡二例,手术三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5例,在所有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除重症中2例死亡外,其余根据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办法而全部治愈。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并发病多、死亡率高,治疗以降血脂为主的多方位的综合治疗,血液净化是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一种较有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针刺早期干预高血脂症在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预防高质血症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通过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有下降。结论:电针治疗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过度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减轻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尤其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晚期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赵亚杰  杨艳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526-1527,1535
目的:考察功能性大豆低聚糖对高脂血症患者调节血脂的保健功效。方法:选取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试验组每人每日服用大豆低聚糖12克,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验期为30天,试验前后分别检测试验对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常规、尿常规和其它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TC)平均值(mmol/L)由试验前的7.41±0.86下降为5.58±0.60,差异显著(P<0.05);甘油三酯(TG)平均值(mmol/L)由试验前的2.76±0.73下降为1.74±0.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豆低聚糖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进行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与中国人群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DNA序列测定的方法,对386例(其中108例高脂血症患者,278例正常对照)中国人群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发现1个新的沉默突变L103L,1个错义突变P207L,3个剪接突变Int3/3′-ass/C(-6)→T和普遍存在的S447X多态性,其中发生在高脂血症组的P207L杂合子为亚洲首报,并对先证者的家系进行了研究,认为P207L是家族性高脂血症的病因之一,而在正常对照组中也有发现的Int3/3′-ass/C(-6)→T,对以往研究认为其是高脂血症易患因素的观点提出了相反的报告,对于普遍认为有益的多态性位点S447X,进一步研究认为其对于正常人群,特别是健康男性的保护作用更强。结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变异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十分复杂多样,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敲除对雨蛙素诱导的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三组,Control组和AP-Model组为野生型C57 BL/6小鼠,LPL ko组为LPL基因敲除C57 BL/6小鼠;Control组小鼠正常饲养,AP-Model和LPL ko组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模型,比较三组小鼠死亡率、胰腺和肺病理损伤以及血清淀粉酶(amylase, AMY)、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含量。结果:急性胰腺炎建立48 h后,Control组、AP-Model组和LPL ko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0 %、20 %和40 %。与Control组相比,AP-Model组和LPL ko组小鼠急性胰腺炎诱导24和48 h后的胰腺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AMY、MDA、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AP-Model组相比,LPL ko组小鼠急性胰腺炎诱导24和48 h后的胰腺和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AMY、MDA、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LPL基因敲除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肺损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与LPL基因敲除引起更强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联合非诺贝特对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佳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所选病例为我院2019年5月~2021年9月期间接诊的68例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佳的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68例患者共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例数各为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非诺贝特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心脉通胶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的血清全血还原黏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内皮素-1(ET-1)、血浆比黏度、甘油三酯(TG)、全血比黏度、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细胞比容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佳的高脂血症患者,可有效控制血脂,调节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0.
瘦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瘦素对高脂膳食所致的高血胆固醇的调节作用。方法: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瘦素干预后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干预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纽。结论:瘦素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