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17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9):126-128
我国构建世界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中科院发现新的肿瘤调控蛋白;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台湾成大医院发表干细胞再生心脏细胞研究成果;试管内成功再现抑制mRNA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兴山古洞口下奥陶统,包括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及大湾组底部的几丁虫微体生物化石。鉴定几丁虫5属14种,含早奥陶世特征种Eremochitina baculata,早中奥陶世常见种Conochitina decipiens,以及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常见属种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和Lagenochitina chongqingensis。E.baculata是北冈瓦纳地区弗洛早中期的特征带化石,本文的材料为该种在华南的首次确切报道,且产出层位略低,为特马豆克期。在华南,常见于特马豆克晚期的带化石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在该剖面的同时段地层中暂未被发现,但形态上与之高度相似的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在该时段大量出现。比较以往发表的数据后发现,E.fenxiangensis在华南的分布广泛且产出层位较为稳定,较之E.symmetrica更易获得,或可将其作为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初期区域内地层对比的一个有效卡尺。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产扁苞蕗蕨和长柄蕗蕨的染色体及孢子发生情况。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n=26和n=28,都是有性生殖的二倍体。染色体基数26在蕗蕨属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它和膜蕨属、厚壁蕨属的密切亲缘关系。这两种蕗蕨的孢子囊通常形成128个孢子及少数256个孢子的情况被描述,它们应该被看成是有性生殖真蕨,尤其是在膜蕨科和薄囊真蕨中的其他较原始的类群中的正常的孢子发生路线。  相似文献   
5.
莫新礼  钟业聪   《广西植物》1987,(4):287-291
<正> 小乔木。树高4—8米,嫩枝被灰黄色至黄褐色疏长毛。芽微小,倒卵形,密被灰黄色长柔毛。叶革质,狭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7)10—14厘米,宽(2)3—4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尾长1—2.5厘米,基部阔楔形,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上有疏长毛,叶片干后两面密布小瘤凸,叶缘1/2—2/3以上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叶柄长1—1.5厘米,被疏长毛。花单生枝顶,花柄极短至近无柄,开花时直经3—4(5)厘米,苞片和萼片不分化,8—10枚,外面密被银灰色至灰黄色绢毛,里面无毛,质脆易碎;花辦淡黄白色,倒卵形至阔倒  相似文献   
6.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兔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里记述了河南淅川核桃园组中两种始新世兔类:石皮沟壮兔 (Strenulagus shipigouensis gen. et sp. nov.) 和丹江卢氏兔 (Lushilagus danjiangensis sp. ov.).从这些原始兔类标本上似可证实:上前臼齿和臼齿的中央主尖分别相当于前尖(或并尖)和后尖;两者的舌侧沟(次沟)似乎不同源.兔类上臼齿上的外凹、釉质圆环和舌侧沟的出现,是与三角座和跟座之间沟的形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浙江省薯蓣科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薯蓣科全部植物——薯蓣属17种和1变种为18个分类单位,以形态为主兼顾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及地理分布,列出72项性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用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甲、中间距离法乙、重心法、类平均法以及离差平方和法的系统聚 类,探索了这些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认为以前对它们的经典分类处理基本合理。由于”薯莨”性状明显特殊,建议成立新组——薯莨组。  相似文献   
9.
湖南吉首大沱奥陶系九溪组疑源类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相似文献   
10.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