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2.
本文对鲴亚科Xenocyprinae共4属6种鱼和鲢亚科Hypophthal michthyinae的鲢、鳙Aristichihys nobilis进行了骨骼系统的研究,并对鲴亚科的6种鱼同工酶谱型,进行了分析比较。鲢亚科虽然具有鲴亚科的共同祖征和全部离征,但因其有较多的特化性状,仍将其列为和鲴亚科并列的一个亚科。应用分支系统学原理推导出鲴亚科的系统发育图。鲴亚科6种鱼的肝、肾、心、眼的晶状体、鳍、脑,肌肉等7种组织5种同工酶(LDH,MDH,ES,ADH,G6PDH)的电泳分析表明,生化分类和经典分类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李思忠  王惠民 《动物学报》1989,35(2):213-221
本文研究了中国鲽形目8科、27属和约40种的脑颅骨;指出其脑颅骨的最显著特征是前部左右不对称,并首次发现鳒科无基蝶骨(与Berg,1940,1955及Nelson,1984的记载不同),副蝶骨延及基枕骨腹侧后端或附近(与Amaoka,1969及Ochiai,1963的记载也不同)和冠鲽科无眶间突且左右前额骨互连。还依它们脑颅骨的异同,探讨了其演化程度,并拟有中国鲽形目各亚目及科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周美娟 《生物学通报》1994,29(9):8-10,14
主要阐明现代人颅骨、脊柱、上肢和手、下肢和足的主要特征,指出人的骨骼形态结构较完善、复杂、功能上较坚固、灵活。骨的形态结构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其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骨骼系统特征及骨骼发育时序规律,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2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龄、2龄、3龄和9龄8个不同年龄段新疆北鲵骨骼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鲵骨骼系统分为头骨、脊椎骨和附肢骨三大部分,共(217±1)块骨,其中头骨骨骼53块脊椎骨(48±1)块,附肢骨116块。此外,新疆北鲵头颅外形宽扁,犁骨齿排列幼体呈“/”型,成体则呈“■”型颅顶同时具有额顶囟和前颌囟,且前颌囟长与鼻骨长之比达或大于1/2,翼骨前端与上颌骨后端较接近等显著区别于其他小鲵科物种的骨骼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重要依据。基于骨骼发育时序和骨化时间特征对比分析,北鲵骨骼数量和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在6月龄幼体和2龄幼体两个时期。6月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头骨:新生出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前颌囟形状逐渐清晰,腭骨退化,翼骨向后回缩,鳞骨向外延展。此外,腰带新生出前耻骨,暗示其进入骨骼变态发育阶段。2龄幼体的骨骼变化主要体现在舌器:第三、第四鳃弓退化,外鳃消失,暗示其变态发育接近尾声或结束。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鲵变态发育时期从6月龄起至2...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骨骼无机化学成分的研究I.常量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索有瑞  伊甫申 《兽类学报》1997,17(2):146-150
本文以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骨骼中的无机常量元素K、Na、Ca、Mg、P和A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骨骼中心Ca、P、Al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高原鼠兔(P〈0.01),K含量高原鼢鼠极显著地低于高原鼠兔(P〈0.001),Na和Mg的含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骨骼各部位元素总量的分布顺序为:高原鼢鼠下肢骨〉头骨〉脊柱;高原鼠兔头骨〉下肢骨〉脊柱。15个元素对中,大部分元素之间线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膜骨骼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红细胞质膜内侧紧贴着一层至少由8种蛋白质所组成、具有五或六边形网格的网状结构-膜骨骼。它使红细胞既经受住主动脉和心脏中的高切力,又有可塑性而畅通于直径此它小1/3的微脉管与脾小孔。它还可能是细胞内、外信息连通的“导线”。在应用方面:可由带4.1蛋白b型转化为a型来判别红细胞老化;已知遗传性球形和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分别起因于患者部分缺失收缩蛋白α-亚单位和带4.1蛋白。后者已有用外源性带4.1蛋白重组技术使病人康复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9.
动物骨骼油脂的开发和利用是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包含了敲骨取髓和骨脂提取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相较于敲骨取髓,骨脂提取更为复杂,不仅要将骨骼砸碎成较小尺寸,还要加水煮沸骨骼碎片,过程中不断添冷水使水保持温和沸腾的状态,才能获得浮于水面的骨脂。目前,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多关注于前一行为而对后者鲜有论述。本文通过对相关科学文献的全面梳理,系统介绍了史前人类骨脂提取行为的鉴定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而探讨了这一行为在古人类资源利用程度、流动性、用火方式和烹饪技术等方面的指示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歇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纤维类型转化及钙调蛋白激酶/肌细胞增强因子2(CaMK II/MEF2)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周龄)18只,随机分成间歇速度训练组(IST),耐力训练组(ET),设空白组(C),每组6只,IST组采用75 m/min×1 min、20 m/min×1 min的交替训练6次,跑台坡度15,持续时间12 min/d;ET组采用速度30 m/ min、跑台坡度7、持续时间90 min/d的耐力训练。干预8周后,分别取小鼠右侧胫骨前肌、比目鱼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酶染色法观察I、Ⅱ型肌纤维面密度、数密度变化情况,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观察骨骼肌MHC亚型百分比含量、骨骼肌mRNA表达谱测序分析及qRT-PCR技术检测CaN、CaMKII、MEF2水平。结果: 相比C组,ET组SDH活性显著上升,LDH活性降低(P<0.05);IST组胫骨前肌中LDH活性值升高(P<0.01)。ET组胫骨前肌MHCIIa%升高,MHCIIb%降低(P<0.05),比目鱼肌MHCI% 和MHCIIa%升高,MHCIIb%均降低(P<0.05)。相比IST组,ET组胫骨前肌MHCIIx%升高(P<0.05)。相比C组,ET组胫骨前肌 I、II 型纤维纤维密度上升,IST组II型纤维纤维密度提高,IST组、ET组比目鱼肌I型纤维纤维密度上升(P<0.05)。相比C组,ET组骨骼CaN、CaMKII、MEF2 mRNA表达水平增高,IST组CaN、CaMKII、MEF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Illumina高通量测序筛选骨骼肌纤维转化相关因子及关联分析,运动干预促使骨骼肌纤维转化相关因子表达变化富集于TGF-β/Smad3、CaN/MEF2、AdipoQ等信号通路,而耐力训练显著提高骨骼肌纤维转化、干细胞功能相关信号通路的富集。结论: 耐力训练促进向氧化型肌纤维转化(慢肌),而间歇速度训练向酵解型肌纤维转化(快肌),并伴随着CaMK II/MEF2传导途径中CaN、CaMKII、MEF2基因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