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阶草亚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沿阶草亚科(Ophiopogonoideae)3属39种1变种叶 片远轴面的表皮特征。认为这些气孔器周围的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在分类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主要是:(1)有助于沿阶草属、山麦冬属和球子草属种间和属间种类的鉴别;(2)给这些植物类群的分类提供了有用的性状;(3)对沿阶草属的归类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4)为探讨沿阶草亚科内3个属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证据。并认为,这三个属的气孔器邻近细胞和表皮细胞特征的演化趋势为无气孔带类型→无角质突起类型→具角质突起类型(具气孔带)。根据这些特征和外部形态性状认为这三个属 的亲缘关系比较密切,应归属于同一个大类群—沿阶草亚科。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沿阶草酮甲(Methyl ophiopogonanone A,MOA)对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7~8周龄,体重18-22 g)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DED组、DED+10MOA组、DED+20MOA组和DED+40MOA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其他组小鼠双眼滴入质量浓度为0.2%的苯扎氯铵溶液诱导DED模型小鼠,每日1次,连续6周。建模后,对照组和DED组小鼠腹腔注射0.5 mL的1%二甲基亚砜溶液,DED+10MOA组、DED+20MOA组和DED+40MOA组小鼠依次腹腔注射0.5 mL剂量为10、20和40 mg/kg的MOA,每天1次,共给药28天。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并进行角膜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结膜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和角膜TUNEL染色。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角膜K10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角膜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角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D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降低(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升高(P<0.05),角膜出现明显病变,结膜杯状细胞数量降低(P<0.05)。角膜Bcl-2 mRNA相对表达量、SOD水平降低(P<0.05),角膜TUNEL阳性率、Bax mRNA相对表达量、K10蛋白相对表达量、MDA、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DED组比较,DED+10MOA组、DED+20MOA组和DED+40MOA组的泪液分泌量升高(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升高(P<0.05)。角膜TUNEL阳性率、Bax mRNA、K10蛋白相对表达量、MDA、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甲基沿阶草酮甲有效减轻干眼症小鼠的症状及眼表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杯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山麦冬及其近缘种cpDNA trnL-F、psbA-trnH间隔区序列特点,探讨trnL-F、psbA-trnH序列作为山麦冬及其近缘种DNA条形码的潜力。分别对两者进行PCR扩增后,并进行纯化测序。其中山麦冬及其近缘种9个物种18个样品的trnL-F序列长度为355~356 bp,在山麦冬属内序列完全一致,但在沿阶草属中存在特异变异位点,可对麦冬与沿阶草两物种进行鉴别。而psbA-trnH序列长度为543~544 bp,仅在麦冬中存在特异鉴别位点。结果表明,trnL-F、psbA-trnH序列由于进化速率低、保守性强,仅适合麦冬类植物属间鉴别的DNA条形码,而在属下水平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麦冬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麦冬 ( Ophiopogon japonicus)系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分布和栽培 ,其著名产地有四川三台 (川麦冬 )和浙江杭州 (杭麦冬 )。麦冬以块根供药用 ,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 ,主治肺燥干咳 ,津伤口渴等症。麦门冬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门冬的块根。麦门冬叶丛生 ,长线形 ,倒拖于地。初夏开紫色小花 ,结紫黑色球形浆果。根如连珠节粒 ,即为麦门冬。有大叶、小叶两种 ,通常小叶者入药。以浙江产者最佳 ,为著名的浙八味之一。浙麦冬是多年生常绿的草本植物 ,适应性强 ,喜湿润…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 黑麦冬(Ophiopogon planiscapus cv.ArabicuS),别名黑龙、黑沿阶草。 2材料类别 带茎尖的幼嫩茎段。 3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1)芽诱导培养基:MS+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2;(2)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4.0+NAA0.4;(3)生根培养基:1/2MS+NAA0.1。上述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和0.6%琼脂,pH5.8-6.0。  相似文献   
6.
沿阶草(Ophiopogon japanicus)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声旺  魏世强  袁馨  曹生宪 《生态学报》2008,28(8):3654-3661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沿阶草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0~322mg · kg-1)内,植物-微生物系统对芘、菲的去除效果明显.种植沿阶草60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77.58%~96.3%、65.25%~83.25%;平均去除率分别比对照1(加0.1%NaN3)高82.27%、72.73%,比对照2(无NaN3)高43.26%、46.27%.沿阶草能吸收积累土壤中的菲和芘,根部和茎叶部菲、芘含量随土壤中菲、芘浓度的提高而增大;生物浓缩系数随土壤中菲、芘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积累、植物代谢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6.61%、0.157%、6.54%和3.18%、1.21%、5.72%;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39.01%、26.47%和36.57%、39.3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土壤中菲、芘去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Begnia biflora Ku, sp. nov. (Sect. Coelocentrum Irmsch. ) Habitu B. brevicauli Ku similis, scapis haud foliatis, foliorum laminis reniformibusvalde inaequilateralibus subtus cum petiolis crispule brunneo-pubescentibus. Herba perennis parva. Rhizoma transversale, terete 1.8~3 cm longum, 2.5~5 mmdiam.,scabrum, nodis densis squamis numerosis membranaceis praeditis et radices nu-merosas graciles edentibus, folia basalia et scapum edens. Folia basalia longe petiolata; lami-  相似文献   
8.
黄玉清   《广西植物》1996,16(1):81-87
本文研究隆安县不同地层的土壤元素含量对荔枝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地层的岩石、土壤、荔枝叶矿物元素含量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确定隆安县荔枝适生地层。提出可能促进隆安县荔枝高产的有SiO2和Mg元素;隆安荔枝生产中,土壤的Zn、B及N、P、K均感不足;引起荔枝中毒造成地层劣势可能是因为Al、Cu、As和Mn含量过高;荔枝含硫量很低,可能为低硫植物。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隆安县荔枝生产布局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四川沿阶草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正银   《广西植物》1994,14(3):205-208
四川沿阶草属新植物祝正银(四川省中药学校,峨眉山市614201)SOMENEWTAXAOFOPHIOPOGONFROMSICHUAN¥ZhuZhengyin(SichuanSchoolofChineseMateriaMedica)小块拾阶运(新拟)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四川的窄瓣鹿药(Smilacina tatsienensis (Franch. )wang et Tang)和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 f.)Ker.-Gawl.)进行了核型分析和形态研究,它们的核型报道为第一次。麦冬的核型公式为2n=2x=36=18m(4SAT)+18sm,并在同株植物发现它的三倍体2n=3x=54(为第一次报道)和四倍体2n=4x=72的体细胞,证明四川绵阳栽培的麦冬为混倍体植物。窄瓣鹿药的核型公式为 2n=2x=36=16m十10sm十10st(2S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