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质养分环境中一年生分蘖草本黍根系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黍(Panicum miliaceum L.)根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生长反应,作研究了黍根系从起始斑块向目标斑块水平生长时,时始斑块和目标斑块养分水平根生长的影响,就低养分起始珏块而言,粗根生物量,粗根长度,粗根表面积和细极长度在高养分目标斑块中的分配比例均小于其在低养分目标斑块中的分配比例,而细根长度及其密度,细根表面积指及其密度的变化恰好相反,就高养分起始斑块而言,高养分目标斑块的细根长度,细根长度密度,细根表面积指数和细根表面积密均不于低养分目标斑块,而粗根对目标斑块中养分状的反应不明显。当黍根系从桢的起始斑块进入不同的目标斑块后,目标斑块的养分状况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无影响,而显影响细根长度和表现积,这指示细根是通过长度和表面积可塑性而不是生物量变化响应目标斑块中的养分差异。  相似文献   
2.
水稻与大黍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再生植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PEG(聚乙二醇)融合法,诱导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与无融合生殖大黍(Panicummaximum Jacq.)原生质体融合,经过融合体筛选、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融合前,水稻原生质体经过2.5mmol/L碘乙酰胺(IOA)在室温(22~25℃)条件下处理15min,大黍原生质体经过60Kr软X射线照射处理。对获得的28株融合再生植株进行初步检查发现,在花器官形态、结构及生殖特性上与对照亲本水稻植株有显著的差异,出现多花药(一朵颖花具7~11枚甚至13枝花药)、多胚珠(1个子房内有2~3个胚珠)及“多胚囊”(1个胚珠内有2个以上类似胚囊的结构)等现象。雌、雄性育性显著降低或完全不育,仅有5株能够少量结实,I-KI溶液着色的花粉从0至68%不等。细胞胚胎学检查表明不能结实的植株雌性均不育,即不能分化出正常的胚囊结构。  相似文献   
3.
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是研究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理想地区。本文基于植硅体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王阳畔遗址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过渡阶段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农业对环境的适应等。遗址剖面及灰坑样品的植硅体分析表明:仰韶晚期,粟和黍是先民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黍较粟始终保持着种植优势;龙山早期,粟作农业逐渐衰落。植硅体组合图谱显示,先民在此遗址活动期间,气候是略偏凉偏干的,整体上较为稳定,呈现出干凉化的趋势。综合来看,农业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环境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该遗址榆科植硅体的大量发现,不仅补充了史前植物利用史,同时也对丰富植硅体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林 《菌物学报》1995,14(Z1):163-168
本文报道炭黑粉菌一新种,即细叶蒿草炭黑粉菌(Anthracoidea filifoliae L. Guo sp.nov.)和4个我国新记录种:1)角孢炭黑粉菌(A. angulata(H. Sydow) Boidol & Poclt), 2)黍状苔炭黑粉菌(A. paniceae Kukkenen), 3)狼尾草团黑粉菌(Sorosporium penniseti Mundkur)和4)米勒粘孢黑粉菌(Tolyposporium muellerianum (Thuemen) McAlpine)。  相似文献   
5.
陈守良  金岳杏  吴竹君   《广西植物》1986,(Z1):93-94+153
尾稃草属Urochloa Beauv.与臂形草属Brachiaria Griseb.的外部形态很相似,中外禾本科分类学者对这两属分合问题存在不同看法。为此取该两属的国产11种,67份材料作叶片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研究,共拍摄显微照片22张。 制片方法:参见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0年版。 两属11种叶片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的共性是硅细胞为哑铃形、节结形或十字形,气孔辅卫细胞为圆屋顶形,显示本两属应隶属于黍亚科Panicoideae,黍族Paniceae,雀稗亚族Paspalinae之下。但其脉间细胞结构可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禾本科黍亚科的系统分类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淹水胁迫对铺地黍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对铺地黍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淹水胁迫前期,铺地黍体内SOD、CAT和PPO活性总体表现为升高的变化特征.之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均逐渐降低,在淹水5w时,SOD、CAT和PPO活性分别为对照的38.7%、50.3%和178.2%.而在整个淹水期间POD活性则一直呈升高的趋势.结论:几种保护酶对淹水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SOD、CAT活性的变化可作为铺地黍对淹水反应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朱长山  朱世新 《植物研究》2006,26(2):131-132
报道中国藜属一新归化种——铺地藜(Chenopodium pumilio R. Br.)。  相似文献   
9.
该文将铺地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procumbens Z. E. Zhao et J. R. Zhao)处理为火炭母原变种(Persicar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的异名,并讨论了火炭母在命名上的问题,及其系统学位置。  相似文献   
10.
水淹对铺地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嘉红  蓝宗辉 《广西植物》2011,31(6):823-826
研究了水淹对铺地黍幼苗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种抗氧化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淹胁迫下,铺地黍幼苗的丙二醛含量缓慢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