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8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8
Large scale herbivorous insect outbreaks can cause death of regional forests, and the events are expected to be exacerb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Mortality of forest and woodland plants would cause a serie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decrease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shifts i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function from a net carbon sink into a net carbon source. There is thu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sects on trees. Defoliation by insect pests mainly reduces photosynthesis (source decrease) and increases carbon consumption (sink increase), and hence causes reduc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When the reduction in NSC reaches to a certain level, trees would die of carbon starva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can also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tree death.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carbon starvation is a hotspot because the increase of tree mortality globally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starv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dominating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explaining tree death.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star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duction of NSC induced by defoli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tre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sect outbreaks, leaf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future studies on insect-caused defoliation and tre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2.
葡萄酒采用菲丁除铁及单宁明胶澄清工艺中,葡萄酒的pH值是显影响除铁与澄清效果。经试验,菲丁除铁时pH3 ̄4为宜,单宁明胶澄清时将葡萄酒的pH值提高约0.2个单位就能达到澄清目的。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蛋白激酶C家族的分子结构和基本酶学特征,以及在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转化和分化、程序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PKC研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土壤中铁的根际效应及其吸收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土壤中铁的根际效应及其吸收机理,以及近几年来该领域的热点——植物铁载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评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陆温  张永强 《昆虫知识》1990,27(3):134-138
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 setifera(chapuis)卵的调查技术,近年来一直沿用全株检查的简单随机抽样估计法,以一定玉米株的卵密度估计百株或全田卵量。为了达到抽样技术的“准确、迅速、简便、价廉”标准,就需对其生物学特性、作物生长期以及抽样理论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就虫卵的立体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卵密度调查的二阶抽样技术,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棕色固氮菌固氮酶FeMo蛋白与过量(5-6个当量)的酸性靛蓝保温30-60分钟后,蛋白中的P-金属原子族全部氧化,然而蛋白中的FeMoCo全都处于还原状态。Na2S2O4使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中的P-ciuster重新不,甲基紫精可加快这种还原,而亚甲蓝等氧化剂则使这种蛋白中的FeMoCo受到氧化,对这种部分氧化的FeMo蛋白分别进行CD还原滴定和测定氧化过程中的EPR/ABS的变化已经得到p-Cluster和FeMoCo的氧化还原当量数目。  相似文献   
9.
分离纯化获得的骆驼血清转铁蛋白由分子量为73,000和63,000两个组分组成。两者至少N-端五肽顺序相同(Met-Pro-Asp-Lys-Thr)。骆驼血清转铁蛋白在生理pH下不能与人胎盘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用胰蛋白酶酶解骆驼转铁蛋白可以同时得到两个合单一铁结合部位的结构域,分别来自转铁蛋白分子的N-端称N-端结构域(分子量34,700和40,700)和C-端称C-端结构域(分子量35,100)。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并讨论了反刍动物转铁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更多的共同性,而与其它哺乳动物的转铁蛋白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