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 is now known to be an important messenger molecule in biology.It regulates a variety of functions within cells and tissues including vasodilation,neurotransmission and immunological process.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family and recent progress on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NOS1,NOS2 and NOS3 genes.  相似文献   
2.
对三对相对性状的自交结果,分别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法和差别系数法进行遗传分析。根据所得的G(i)值或P值,结合卡平方测验(X^2)确定性状(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一变或一不变法则”判定基因间的连锁顺序,独立或不完全连锁,在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计算出交换值,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微机BASIC程序。  相似文献   
3.
泡沙参同工酶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来自天然群体 (居群 )的泡沙参 (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及其人工杂交子代进行了 8种同工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 ,以确定编码这些酶系统的基因位点和等位基因。选用 4种不同的凝胶缓冲系统 ,对下列不同酶系统进行了酶谱的遗传分析 :天冬氨酸转氨酶 (AAT)、酯酶 (EST)、甲酸脱氢酶 (FDH)、谷氨酸脱氢酶 (GDH)、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酶 (M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结果表明 ,这 8种酶系统至少由 1 8个基因位点编码 ,其中 1 2个位点为遗传稳定的等位酶位点 ,是可靠的遗传标记。酶谱的分离式样表明 ,EST为单聚体结构 ,AAT、FDH、IDH、SOD为二聚体结构 ,GDH为六聚体结构。最后对同工酶的器官和发育特异性以及同工酶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19个菜用大豆品种与产量有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生育期和主茎节数遗传力偏高;单株荚数、分枝数遗传力偏低;单株产量、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很大,其遗传进度的值也较大;生育期的遗传变异系数小, 遗传进度也小,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生育期、单株结荚数相关关系密切。菜用大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与前人对食用大豆的研究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5.
紫云英根瘤菌菌株107经Tn5插入诱变,得到12株胞外多糖缺陷型变种,以质粒pMN2为载体,从其中7株EPS^-变种内分别构建了7个R-prime质粒(exoR)大部分变种的EPS^-表型可被exoP互补,恢复野生型表型(EPS^+)。互补表明,12株EPS^-变种可分为6个不同的互补群,其中5个在遗传上连锁,exoP酶切分析,除exoR-02,exoR-04外,其余5只的外源片段均整合于pMN2  相似文献   
6.
李桃生  赵小立 《遗传学报》1995,22(6):487-493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var.ellopsiodeus)与单倍体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diastaticus)构建成遗传上稳定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融合杂种象有性杂种一样能诱导产孢;对其完整和非完整四分子的遗传分析,证明了通过遗传标记互补选择法获得的种间三倍体融合杂种HU-KDF-240在产孢过程中,标记基因发生了分离和交换,出现了亲二型和重组类型;四分子对可溶性淀粉的发酵和不发酵分离比为1∶2,而原养型与营养缺陷型的分离比是1∶1。  相似文献   
7.
一个恢复力受单基因控制的水稻CMS育性回复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60)Co-γ射线对具有印尼水田谷细胞质的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干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育性回复突变体T24。育性基因未纯合的突变体分离出可育株和完全不育株,比例为3∶1;其与Ⅱ-32A和珍汕97A测交,F1代分离出1∶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稳定株系与Ⅱ-32A和珍汕97A杂交,F2分离成3∶1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表明其育性回复是由一对基因显性突变所致。这一突变体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机制不同于明恢63、20964等恢复系,后者表现为两对显性恢复基因作用。未观察到T24与亲本Ⅱ-32A除育性以外的其他性状的差异,因而两者构成育性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本文还对不育系育性回复类型和T24的理论意义与育种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纯系间数量性状主基因差异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Elston模型应用于存在主基因差异的系间杂交的分离世代分析,提出利用似然函数分析数量性状的尺度效应、主基因分离比例以及主基因效应和微基因效应的方法,并应用于水稻遗传实验,结果表明,半矮秆籼稻品种南京11号带有的隐性矮秆主基因,效应大约为40-56cm,微基因效应以加性为主,且主、微型基因存在显著互作,但互作和微基因效应均远小于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生物统计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分析了辐照剂量为0(对照)、15、25、35KR的铯─137γ射线对二个小麦品种的诱变效应及其选择效果;估算了七个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数和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辐射二代的变异较大,有大粒、大穗、早熟突变体出现;株粒重、穗粒重、穗长、穗粒数、抽穗期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选择效果较好;铯-137γ射线能有效地应用于小麦辐射育种,且适宜辐照剂量为35KR。  相似文献   
10.
接合转移诱动系统在遗传分析和体内基因操作中的应用赵巍,张成刚,蔺继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细菌间DNA的转移主要有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等几种形式。接合是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