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赵志国   《广西植物》1998,18(2):189-192
根据银杏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栽培目的的不同以及目前银杏的生产状况,阐述了银杏开发的重要意义,概述了叶材兼用银杏园、果叶兼用银杏园、果材兼用银杏园的立地选择、栽培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分析了各类园的利弊,并对低效的银杏园提出了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生物信息学》2018,25(11):23-28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著: 《生物信息学》2018,25(9):81-85
日本的庭院文化经过长时间发展,已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语言。这些空间语言由庭园、公园、广场等城市外部空间传承,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理解这掺杂着思想和时代背景的特殊语言体系。日本的景观教育,通过以下课程设置,将空间的语言体系传授给学生们:1)通过测量掌握设计语言的基础,学生通过尺子测量传统空间和现代空间,获得相应的空间感。近年来也通过3D测量技术,掌握更加精细的尺度感。2)材料使日本特有的设计语言更加丰富多变,通过实际接触石材和植物,体验管理和施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3)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与国际和社会接轨的设计。面对当下多领域融合的社会课题,组织建筑、规划、土木等学科的学生们进行展览和交流,并开展相应的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4.
威廉·钱伯斯爵士对东西方园林艺术交流、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介绍钱伯斯生平及其有关中国的建筑、园林论著,梳理了钱伯斯对中国园林艺术认知的缘由、发展和观点,在此基础上阐述钱伯斯时代的邱园建造的背景、特征及变化,总结钱伯斯开创的“绘画式”风景园的风格特点。不同于肯特和布朗关于自然与艺术的看法,钱伯斯提出园林艺术应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思想,并在自然与艺术的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孟兆祯 《生物信息学》2018,25(11):12-13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圆明园修造过程中传教士们的参与方式,包括将西方绘画、建筑工程与造园技艺引入中国,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同时,考察传教士们如何将中国园林的相关特质、建筑式样、造园手法与园艺植物传播至西方。探讨圆明园修造中传教士群体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园林,不同时期的园林也可上升为符号记录人类探索世界的烙印。通过对“回溯、整合、嬗变”3个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名园与名园背后的造园名家联系起来研究,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探讨园林所在的“情境”,提出园林演变的规律及其本质原因,即园林形式的演变追寻文化的发展。园林史是一部藏在风景中可触摸的人类发展史,研究这种规律有助于我们“继承发展、与古为新”。  相似文献   
8.
黄少甫  徐炳声   《广西植物》1984,(4):281-284
<正> 前言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别名池柏,是杉科(Cupressaceae)落羽杉属(Taxodium)的高大乔木,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树型美,为良好的用材和造园树种。 池杉原产北美,本世纪初引入我国江苏南京、南通、上海和河南鸡公山等地。三十年代扩种到武汉、江西庐山、广州等地。解放后,池杉的分布区迅速扩大,长江南北各省广泛栽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叠山匠师技艺进行考察研究,既是当代的传统风格造园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术界对工匠文化研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必然要求。选择以当代匠师方惠的造园叠山技艺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从他的事业历程、创作理论和营造原则3个方面,认识其叠山技艺及其理论的核心要点,并探讨他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开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