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脊虎天牛属幼虫记要(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89,32(3):337-340
  相似文献   
2.
东北虎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利用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在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8个基因座为单态,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在东北虎DNA中有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百分率为38.5%。在供试的27只东北虎中,发现等位基因间的变异均为偶数碱基长度变化,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个体研究表明,这1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所以这些微卫星DNA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东北虎的亲子鉴定。利用这10对多态性引物,我们成功地鉴定了7个父子关系不清的后代。收集的样品包括23只毛发样品和4只血液样品,实验结果表明,毛发和血液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微卫星条带[动物学报49(1):118—123.2003]。  相似文献   
3.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孟加拉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4年5~6月、9~10月及1995年6~12月,作者对西藏东南部南迦巴瓦峰和邻近地区的孟加拉虎的分布及生态进行了野外调查,初步弄清了该地区虎的现状。通过在墨脱县格当乡的抽样调查及跟踪观察虎的移动和觅食,查明了金珠藏布江流域内近两年有关虎捕食大型牲畜的报告属实。1993年10月至1995年7月,该河谷内因虎捕食共损失牛、马和骡302头,估计活体总重量约59881kg,平均月损失2722kg,相当于自然状态下11头虎的月进食量。全乡12个村的牲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损的户数占该乡总户数的62%,户牲畜损失率为7.7%~100%不等。对其它动物的调查表明,虎大量捕食牲畜与低海拔河谷的开发和环境中虎的自然食物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的一个孢粉学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中卫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中,小一头沉孢(Torispora securis)高含量异常所揭示的孢粉学事件,可视为确定晚石炭世维斯发C期地层的标志之一。这一事件表明,从维斯发C期开始,真蕨类植物有了较大发展,并取代了种子蕨类一度占优势的地位,成为当时植被中的重要类群,开始了其后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丁瑞华 《四川动物》1995,14(4):144-146
本文报道了虎嘉鱼的生境特点及保护对策,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滥捕,深入研究,开展人工养殖试验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确保物种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6.
《广西植物》1981,(4):51-52
第1期(2951年3月)花坪—南岭山地上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一,.···……钟济新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一李瑞高罗汉果叶组织培养的研究··········...···········……,’’························……林…  相似文献   
7.
<正> (山王丌)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民间用于治疗小儿高烧,损伤,虫伤等疾病。(山王丌)岗通城虎是一新种,其化学成分还未研究过。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采用热乙醇提取其总成分,然后用冷乙醇溶解,再用石油醚洗涤,不溶物用硅胶柱层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设定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梯度单虫饲养观察个体发育史,研究了光周期和温度对虎斑蝶Danaus genutia幼期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高观赏价值蝶种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长光照(L∶D=15∶9)条件下,17.5、20.0、22.5、25.0、27.5、30.0℃时虎斑蝶卵的孵化率分别为63.72%、71.67%、65.75%、75.00%、67.12%、59.56%,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5.67%、85.96%、91.19%、89.20%、80.86%、68.78%,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2.76%、100.00%、96.00%、97.06%、100.00%、100.00%;在短光照(L∶D=9∶15)条件下,17.5、20.0、25.0、30.0℃时虎斑蝶卵的孵化率分别为86.36%、67.06%、75.00%、77.50%,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5.05%、84.59%、85.74%、80.78%,蛹的存活率分别为93.30%、94.12%、100.00%、100.00%。结果表明,17.5℃和30.0℃均不利于虎斑蝶幼期的存活,20.0~27.5℃是其幼期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范围。长光照利于幼虫的存活,短光照利于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在17.5~30.0℃内,较高的温度利于蛹的羽化,而较低的温度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存活;温度对虎斑蝶卵的孵化、幼虫的存活及蛹的羽化影响大于光周期;在养殖生产上,建议将幼期养殖温度控制在20.0~27.5℃,幼虫期饲养在长光照下为宜,卵和蛹期置于短光照下为宜。  相似文献   
9.
史春妹  谢佳君  顾佳音  刘丹  姜广顺 《生态学报》2021,41(12):4685-4693
东北虎个体的自动识别是种群数量评估和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重要基础。以东北虎林园和怪坡虎园38 只虎为研究对象,将目标检测方法首次应用到东北虎个体识别研究中,采用多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虎个体的自动识别。首先通过相机在不同角度对 38 只东北虎进行拍摄取样,建立包含13579张图像的虎样本数据集。由于虎的体侧条纹信息不具有对称性,所以运用单次多盒目标检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SSD)方法,对虎的躯干左侧条纹、右侧条纹以及脸部等不同部位图像,进行自动检测并分割提取,极大节省手工截取时间。在检测分割出的左右侧及脸部不同部位图片基础上,运用上、下、左、右平移变换进行数据增强,使图片数目扩大为原来的5 倍。采用LeNet、AlexNet、ZFNet、VGG16、ResNet34共5 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个体自动识别。为了提高识别准确率,运用平均值和最大值不同组合方式来优化池化操作,并在全连接层引入概率分别为0.1、0.2、0.3、0.4的丢弃(Dropout)操作防止过拟合。实验表明,目标检测模型耗时较少,截取分割老虎不同部位条纹能达到0.6 s/张,远快于人工截取速度,并且在测试集上准确率能达到97.4%。不同姿态下的目标部位都能正确识别并分割。ResNet34模型的准确率优于其他网络模型,左右侧条纹以及脸部图像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3.75%、97.01%和 86.28%,右侧条纹识别准确率优于左侧条纹和脸部图像。研究为野生虎自动相机影像的识别提供技术参考。在未来研究中,对东北虎个体影响数据进行扩充,选取更多影像数据进行训练,使网络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从而实现更准确的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管理技术,构建了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调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和ArcGIS Engine嵌入式组件技术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设计并构建东北虎调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野生东北虎调查数据的图形可视化操作管理。同时,结合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调查资源进行动态的空间分析,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制作出相应的分类专题图及野外分布信息统计图表等。该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野生东北虎种群及栖息地调查数据与资料的科学管理,对于推动我国野生东北虎就地保护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