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勐腊和勐仑两个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样区”)及附近的次生林、荒地、旱地、水田采集100份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和鉴定。并对这两个样区土壤放线菌的区系分布作了比较。勐腊样区的放线菌数量较少而区系组成略为复杂,分离到12个属。仑样区分离到11个属。两个样区均分离到大量糖多孢菌。  相似文献   
2.
用35S-甲硫氨酸或3H-亮氨酸作标记底物时,ToMV和N14 RNAs的共同翻译产物是160K、120K和35K蛋白,但ToMV-RNA翻译产物有50K蛋白。用35S-甲硫氨酸作标记底物时,BSMV总RNA基因组的主要翻译产物为130K、92K和88K蛋白。ToMV和N14 RNAs 对3H-亮氨酸和35SS-甲硫氨酸参八的促进可达对照的10—60倍。当同时加入ToMV和N14RNAs,产物种类为二者分别翻译时产物总和,cpm数低于二者单独翻译时的总和,50K蛋白的合成明显减少。不同时加入ToMV和N14-RNAs,先加入的mRNA明显干扰后加mRNA的翻译。BSMV和N14 RNAG翻译的干扰情况与此类似。不同mRNA翻译的优势取决于它加入体系的先后及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从安阳第一制药厂卷曲霉素生产的异常发酵掖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定名为SC。呈现头部和尾部结构,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得15条蛋白质亚基谱带,含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其DNA分子量为10.89 x 106道尔顿,宿主范围很窄,热失活温度为70℃,在pH5—9稳定。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6个属的1 2株酵母菌出芽时的胞壁结构、重氮基蓝色B盐颜色反应和尿素酶活性,认为出芽型和颜色反应二者有相关性,可以说明这些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质粒pULB11(RP4::Mucts)通过接合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霍乱弧菌——吴江2(Vibriccholerae——Wu Jiang 2)中去。带有 puLB 11的霍乱弧菌经42℃诱导后能以0.5%的突变率产生营养缺陷型,这些营养缺陷型十分稳定,在10。细胞中还不能测出它们的回复突变体,这与Mu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十分相似。质粒RP4及其抗药性很容易从霍乱弧菌中失去,这说明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由于Mu的插人而不是RP4的整人,所以pULB 11可以作为诱变剂来诱变霍乱弧菌的包括毒素基因在内的各种突变体,这在构建霍乱弧菌活菌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puLB 113(RP4::Mini-Mu)还能诱动霍乱弧菌染色体基因,这也是研究霍乱弧菌遗传学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6.
植物青枯菌细菌素的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来自马铃薯、花生和甘薯上的17株菌作为指示萄,检测了另外17株青枯菌产生的细菌素;采用Eckhardl法和改良的Kado法检测了这些细菌素产生蘸的内生质粒。结果表明,青枯菌致病性菌株与它们衍生的相应的非致病性菌株所产生的细菌素具有相同的抑菌诺和抑菌强度,青枯菌细菌素的产生与其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B2、AM2、AP7、M2和P7等蘸株产生的细菌素不是由质拉编码的。  相似文献   
7.
张天宇  J. C. 大卫 《菌物学报》1995,14(Z1):123-135
本文系作者继大戟属(Euphorbia L.)、守宫木属(Sauropus B1.)和铁苋菜属(Acalypha L.)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研究(Zhang, 1995)之后,对生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其它属植物上一些链格孢真菌种级分类单位评鉴结果的后续报道.内容包括:一个新种,巴豆生链格孢(A. croronicola T. Y.Zhang & J. C. David), Macrosporium compactum Cooke:对其模式标本(holotype)进行T订正、巴豆链格孢[A.crotonis kamal,Singh & Kumar]:提出关于新模式(neotype)标本的建议;对蓖麻链格孢[A. ricini(yoshii)Hansford]典型性状作了补充描述.此外,还在大戟科其它一些植物上检查到长极链格孢[A. longissima Deighton et MacGarvie]和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Nees ez Fr.) Wiltshire]。  相似文献   
8.
用透明因法和福林──酚法筛选了21种植物中的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其中来自鼓皮、高粱、玉米和土豆的抑制剂的活性在本研究条件下达50%以上。进一步研究了麸皮、玉米两种抑制剂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两者的稳定性相差甚远,是两类不同的抑制剂。玉米抑制剂比麸皮抑制剂更稳定。  相似文献   
9.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锡沐  张常路  李秉滔   《广西植物》1994,14(4):321-333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含161科645属1345种(包括种下等级),并有相当数量的古老种类和14种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以及杜英科Elaeocarp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全缕梅科Hamamelidaceae等是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构成了其各森林类型的主要树种组成。种子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科地理成分的广泛性和属地理成分的多样性,而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明显的优势,热带及温带区系成分均有相当的影响,各类成分交错渗透,叠置分布。本文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归属,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的关系等争议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车八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区系类型,为华南植物亚区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广东与云南植物区系关系密切,极可能具有同一起源(华夏植物区系),宜划入同一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标记N-糖链的凝集素亲和层析法研究了佛波醇肉桂酸乙酸酯(PMA)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表面糖蛋白上N-糖链结构的影响,发现100nmol/L的PMA处理5天后,可使细胞表面N-糖链中高甘露糖型和杂合型以及四天线、C2C2,6三天线复杂型的比例增高,而二天线复杂型降低。此结果与我们曾报道的视黄酸(RA)和双丁配环磷酸腺苷(db-cAMP)对该细胞表面N-糖链的影响相反。因RA和db-cAMP是SMMC-7721细胞的分化诱导剂,可抑制细胞生长;而PMA是该细胞的增殖促进剂,故细胞表面N-糖链的变化与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