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铭  潘盛武  杨盛昌 《四川动物》2007,26(2):263-266,I0003
本研究发现,蛤蚧视觉神经核团有视顶盖(OT)、峡核(NI)、基底视束核(nBOR)、豆状核(LM)、中脑深部核(NPM)、圆核(NR)、前背侧室嵴(ADVR)和皮质加厚区(Pth)等,其中NI和ADVR两核团的体积最大。视觉核团中有各种形状的细胞形态,其中梨形和梭形细胞占的比例较大。神经核团的细胞直径为6~30μm,其中以15~28μm最多。在ADVR和Pth核团中有细胞丛簇存在,其它核团尚未发现有这样的结构。各神经核团问和核团内有广泛而复杂的纤维联系。蛤蚧有关视觉神经核团除具有视觉功能外,可能还与听觉、触觉、嗅觉和平衡感觉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蛤蚧前背侧室嵴(ADVR)的分区及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盛武  杨盛昌  方艳 《四川动物》2005,24(3):347-350
采用解剖学方法和绀织学方法仔细观察,分析蛤蚧(Gekko gecko)前背侧室嵴(ADVR)的形态学分区,发现以ADVR表面的浅沟为标记,参照细胞着色深浅,细胞密度分布特征以及细胞形态大小,可将ADVR分为内侧区(ma)、嘴外侧区(rla)和尾外侧区(cla)等3个部分,为ADVR的结构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物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是动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下长期适应的结果。大壁虎是我国名贵动物药材, 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具有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不连续以及分布区内环境条件变化剧烈等特点。通过对广西、云南和越南的大壁虎进行深入调查, 采集大量样品分析后发现, 大壁虎随着分布区环境条件的不同, 其色斑特征和疣粒存在明显的差异: 分布在石山环境, 其体表光泽度较好, 斑点较小, 颜色较素净, 疣粒均为钝圆凸起; 而分布在土山(或橡胶林)环境,其体表光泽度较差或无光泽, 斑点较大, 颜色鲜艳醒目, 疣粒为锥状凸起或者钝圆凸起和锥状凸起两种。钝圆凸起的疣粒为白色, 而锥状凸起为桔黄色。这些结果表明可能是当地环境因子选择作用对大壁虎的色斑和疣粒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蛤蚧与中国石龙子顶盖细胞形态及细胞在顶盖不同层次间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习性动物视觉结构之间的差异.用尼氏(Nissl)染色法进行顶盖组织染色,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进行顶盖注射,测量和记录顶盖细胞的面积、形态及树突走向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动物顶盖层次间的投射方式及细胞在各层次的比较存在相似之处,而中国石龙子顶盖C层细胞面积显著大于蛤蚧,其S层细胞树突分枝比蛤蚧的要广泛,而且这两种动物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顶盖细胞所占比例在顶盖内部三层间也存在差别.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的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 ,对蛤蚧 (Gekkogecko)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 ,以及该区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①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存在核心部 -浅层细胞区环路 ;②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尾外侧区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 ;③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皮质加厚区之间的环路是 2条联系视觉通路的高级中枢  相似文献   
6.
蛤蚧发声器结构及语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作者于1981和1987年分别在广西南宁地区共采集蛤蚧36只。对其中6只进行解剖观察,确定了蛤蚧发声器结构特征。对自然状态下的鸣叫,逗惹引起的怒叫以及电、化学刺激中脑诱发的鸣叫进行了语图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线粒体Cytb、COI、12SrRNA、16SrRNA基因序列为基础,探讨特异性PCR技术鉴定蛤蚧及伪品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所扩增的16条COI序列为引物设计依据序列设计了1对位点特异性引物COISF,COISR,同时从Gen-Bank上下载30条序列,设计了CytbSF,CytbSR;16S rRNASF,16S rRNASR;12S rRNASF,12S rRNASR另外3对位点特异性引物,因此共用4对位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蛤蚧及伪品实验样本。结果表明在复性温度为65℃时,4对引物都出现了理想的结果,即蛤蚧正品出现了扩增条带,而伪品没有扩增条带。同时对市售的蛤蚧商品进行了检测,在所供的7号标本中,有4号为蛤蚧正品,其余3号为蛤蚧伪品。本研究所设计的位点特异性引物可快捷、准确的鉴定蛤蚧及伪品,且在药检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2008年5~6月,采用访问调查和样线法,对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蛤蚧Gekko gecko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弄岗片蛤蚧分布较多,陇山片和陇呼片分布较少;用样线法重点对弄岗片蛤蚧数量进行调查,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种群密度为13.45对/km2.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区域蛤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个不同地域(河池、南宁、桂林、百色、越南、泰国)的蛤蚧(Gekko gecko)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21个RAPD引物共扩增了218个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000bD,其中184个是多态位点,占84.4%。地域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在0.0112~0.9631,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817~0.9888之间,根据遗传距离指数和遗传相似性系数,用NTSYSpc 2.10软件包中的UPGMA法构建了系统聚类图,结果均显示南宁地区、桂林地区、百色地区和河池地区先聚在一起,再和越南聚在一起,最后和泰国群体聚类。这与形态地理分布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芬  姜世英等 《动物学研究》2001,22(1):74-77,T005
用HRP顺、逆行追踪技术,对蛤蚧(Gekko gecko)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以及该区与其周围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内部存在核心部-浅层细胞区环路;②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尾外侧区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③蛤蚧前背侧室嵴嘴外侧区与皮质加厚区之间的环路是2条联系视觉通路的高级中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