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39(9):1191-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2.
葛学军 《植物研究》1996,16(3):305-309
我国有罂粟属植物12种,新疆有10种,其中6种属于高山罂粟组。对新疆高山罂粟组植物的花葶进行了解剖研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花葶中维管束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在各种间存在着差异,可以作为一个鉴定特征。花粉上的小刺密度在放大12000倍时,在有种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可分类提供微观佐证。  相似文献   
3.
正裸茎碎米荠(Cardamine scaposa Franch.)隶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碎米荠属。多年生草本,高4~18cm,花葶状,全株无毛。根状茎纤细,匍匐生长。茎单一直立,无叶。基生叶单一;叶柄长1~12cm;叶近于圆形或肾状圆形,长0.3~2.0cm,宽0.5~3.0cm,基部心形,边缘波状或全缘。无茎生叶。总状花序  相似文献   
4.
亨利兜兰     
亨利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Braem)为地生或半附生兰。植株丛生。叶基生,通常3枚,二列状;叶片狭长圆形,长12~17cm,宽1.2~1.7cm,先端钝,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时在基部有淡紫色晕,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基部渐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花葶直立,绿色,长16~22cm,  相似文献   
5.
大理独蒜兰     
邹贤桂  俸宇星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3,(2):99-100
<正> 大理独蒜兰(Pleione forrestii Schlechter)是Schlechter于1912年发表的新种,属兰科独蒜兰属(又名一叶兰属)植物,产于我国云南西部,岩生或地生,海拔700—3000米。模式标木为Forrest 4849,采自大理。属名Pleione系人名,为纪念Pleiades的母亲Pleione而取。笔者1992年2月20日将其种于广西桂林雁山,并于3月开花。据栽培观察,该植物先花后叶,花葶高约8cm,花黄色,花萼花瓣同  相似文献   
6.
花葶乌头中的三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葶乌头根中分到三个新二萜生物碱成分:花葶乌头宁(scaconine)、花葶乌头碱(scaconitine)及N-去乙酰花葶乌头碱(N-deacetylscaconitine)。经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解析及皂化、水解、甲基化、氧化、常法乙酰化及全乙酰化反应验证,其结构分别证明为(Ⅰ)、(Ⅱ)、及(Ⅲ)。  相似文献   
7.
正裸茎碎米荠(Cardamine scaposa Franch.)隶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碎米荠属。多年生草本,高4~18cm,花葶状,全株无毛。根状茎纤细,匍匐生长。茎单一直立,无叶。基生叶单一;叶柄长1~12cm;叶近于圆形或肾状圆形,长0.3~2.0cm,宽0.5~3.0cm,基部心形,边缘波状或全缘。无茎生叶。总状花序顶生,具2~10朵花。果期花梗直立或上升,长1~4cm,基部的最长。萼片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4mm,宽1.5~2.2mm,边缘膜质,白色透明。花瓣白色,倒卵形,长8~13mm,宽5~7mm,顶端圆或微凹,基部  相似文献   
8.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9):1192-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9.
芒苞草科是笔者根据自己在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发现的单型属——芒苞草属AcanthochlamysP.C.Kao为模式而建立的一个单型新科——Acan-thochlamydaceaeP.C.KaoFl.Sichuan9:4831989。经过近20年的艰辛工作,作者和合作者们对这一新科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解剖学、细胞学、孢粉学、植物化学、植物群落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与演化植物学等多学科证据,证明芒苞草科确实成立。如今,芒苞草科已被植物学界广泛承认,特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