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2.
观叶花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天南星科Anthurium podofillum种的一个栽培品种,常称观叶花烛或丛林花烛. 2材料类别幼嫩叶、顶芽.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添加蔗糖30 g·L-1、琼脂7 g·L-1,pH 5.8.启动培养基(1):6-BA 2.0~4.0mg·L-1(单位下同) NAA 0.2~1.0 利福平;继代诱导培养基(2):6-BA 3.0 ZT1.0 GA30.5 NAA 0.01;快繁增殖培养基(3):6-BA 1.0 KT 1.0;壮苗生根培养(4):1/2MS(大量元素减半) NAA 0.2.光照度1 000~2000 lx,光照12 h·d-1,培养温度(25 2)℃.  相似文献   
3.
花烛品种‘Sonate’(Anthurium andraeanum‘Sonate’)的叶色嵌合型无菌苗为材料,对顶芽失去嵌合性状的16个单株分别进行单芽培养,观察侧芽及茎基部再生过程中叶色嵌合性状的分化特征;并据此归纳花烛突变体叶色嵌合性状的保持方法。结果表明:处于增殖和生根阶段的花烛突变单株侧芽再生植株的嵌合率分别为25.0%~75.0%和25.0%~66.7%,总的嵌合率分别为48.4%和47.8%,具有嵌合性状的侧芽再生植株均萌发于嵌合叶片的叶腋处;处于生根阶段的突变单株的茎基部也能再生出嵌合植株,嵌合率为33.3%~80.0%,总的嵌合率达到64.7%。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单芽离体培养的方法可以解决花烛突变体顶芽叶色嵌合性状消失的问题,且应用侧芽再生(增殖与生根阶段)或基部再生(生根阶段)的方法可以保持突变植株的嵌合性状。  相似文献   
4.
花烛品种Amigo为材料,研究了悬浮培养条件下花烛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POD、CAT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维持较高活性,而SOD在体胚发育后期阶段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出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淀粉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胚性愈伤组织阶段蛋白质表达量高,种类多,并出现多种特异蛋白。分析认为胚性愈伤组织阶段是调控花烛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5.
1 植物名称 水晶花烛 (Anthuriumclarinervi um)。2 材料类别 种子。3 培养条件  ( 1 )无菌播种培养基 :MS ;( 2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MS + 6 BA 1 .0mg·L- 1 (单位下同 ) + 2 ,4 D 1 .0 ;( 3)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 :MS+ 6 BA 1 .0 +NAA 0 .1 ;( 4 )壮苗及生根培养基 :MS+ 6 BA 0 .2 +NAA 0 .0 5 ;( 5 )生根培养基 :1 /2MS +NAA 0 .1。上述培养基均加入 0 .75 %卡拉胶、3%白糖 [( 5 )号为 1 .5 %白糖 ],pH 5 .8。培养温度为( 2 5± 2 )℃ ,每日光照 1 0h ,光照度为 1 5 0 0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苗的获得 …  相似文献   
6.
花烛离体培养叶色变异株系的相关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中再生出的一株花叶变异植株为原始材料,进行增殖并对得到的3个叶色变异株系的叶色相关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和腋芽增殖途径对这一花叶苗进行增殖,均分离到3种变异株系,即花叶苗、黄化苗和天鹅绒绿色叶片苗;天鹅绒绿色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比正常离体苗的含量低;叶片解剖结构表明,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与其叶片表现型相同,天鹅绒绿色叶片与正常叶片在解剖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花烛原套只具有1层细胞,无明显的L2层分生结构,因此叶肉的薄壁细胞完全由向各个方向分裂的原体细胞发育而来,这种组织结构导致花叶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和不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分布。这种花叶株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或直接作为盆栽花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CO_2施肥在观叶花烛栽培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O2 施肥在观叶花烛栽培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观叶花烛栽培过程中,当 CO2 的施用浓度为2.0 mL/L时光合作用强度最高;当CO2 的施用浓度为1.5 mL/L时植株的叶色最光亮、油绿,观赏品质最好。在 0. 5 ~ 2. 5 mL/L 的范围内,植株平均鲜重增产 6. 0% ~ 34. 4%,平均株高增高 6. 3%~21 6%。  相似文献   
8.
花烛苞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烛苞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改良Nitsch BA 1.0mg/L 2,4-D 0.4mg/L 蔗糖20g/L 椰汁15%(V/V)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改良Nitsch BA 0.25mg/L KT0.1mg/L 蔗糖20g/L 椰汁15%(V/V)为适宜不定芽分化培养基;适宜生根壮苗培养基:改良Nitsch BA 0.25mg/L IBA0.2mg/L 蔗糖30g/L 活性炭2g/L。愈伤组织诱导培养2个月后转入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2个月后不定芽陆续发出。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花烛切花保鲜剂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我室研制出无毒、无腐蚀、无色、无污染的新型环保型高效花烛切花保鲜剂。经试验,该保鲜剂在较高和较低温度条件下保鲜效果稳定,与空白对照及含银保鲜剂相比,具有保鲜期长、切花质量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花烛叶色嵌合体不同生长阶段叶色性状的保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星旭  张琪  王广东 《植物研究》2009,29(5):565-570
对20个花烛叶色嵌合体株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色性状保持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辅助分析发现:离体培养阶段,植株嵌合叶片总数占总叶片数的比率及平均单株非绿色部分占总叶面积的比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1%和50.1%,两项数值分别高于温室生长阶段新生嵌合叶数占新生叶片总数的比率(46.2%)及新生叶片非绿色部分占新生叶片总面积的比率(23.0%);移栽后,叶片非绿色部分比率超过50%的9个株系中有7个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所剩13个株系的新生叶片嵌合叶数减少,非绿色部分面积比率缩小,叶片趋向转为绿色;施用营养液后,5个株系的新叶非绿色部分面积比率回升。这些现象表明:营养条件充分有利于嵌合株系花叶性状的保持;嵌合株系中非绿色部分面积大于50%的株系生活力弱,不宜过早移栽;在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叶原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正常细胞与突变细胞的竞争,其结果是一方取代另一方或二者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