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荜拔中的新酰胺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荜拔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α,β,α,β)-1,3-双(3,4-二甲基苯基)-2,4-双[1-(2-羰基-5,6-二氢吡啶)-甲酰基]-环丁烷(1)。  相似文献   
2.
华南胡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椒科植物华南胡椒(Piper austrosinense C.DC.)中分离出七个成分,经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N-isobutyl-3(3',4'-methylenedioxy-5'-methoxyphenyl)-2E-trimonoienamide(I)、N-isobutyl-7(3',4'-metylenedioxyphenyl)-2E,4E-heptadienamide(Ⅱ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在城市绿化中滥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精油成分及其驱虫、杀虫、杀菌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石油醚萃取胡椒木叶片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温度50℃、料液比1:5,得率最高为0.5123%。从胡椒木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烃类和醇类,占总峰面积的99.96%,而具有驱虫、杀虫和抗菌活性的成分占88.50%,包括肉桂酸甲酯(87.83%)、柠檬烯(0.18%)、薄荷醇(0.11%)、香茅醛(0.10%)、α-蒎烯(0.08%)、α-石竹烯(0.08%)、松油醇(0.04%)、石竹烯(0.03%)、羟基大牻牛儿-1(10),5-二烯(0.03%)和β-水芹烯(0.02%)等。20 mg m L~(–1)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38%,接近BHT阳性对照;但还原性低于Vc,表现出较弱活性,这可能与提取工艺有关。因此,胡椒木叶精油含有多种驱虫、杀虫、抗菌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天然植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一条卡瓦胡椒特异RAPD带转化成SCAR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7份不同来源的胡椒属(Piper)材料和1份不同属的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材料用引物OPQ-03扩增得到一条约400碱基对(bp)卡瓦胡椒特异片段。对该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根据序列分析结果将上述RAPD分子标记转化为重复性和特异性更好的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re-gions,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分子标记。本研究设计出了1对卡瓦胡椒特异SCAR引物P7.1(5′-GGT CAC CTC ACC GCA GCA GGA TGA ACG-3′)和P7.2(5′-GGT CAC CTC AAT GAC ATG GGA TGA ATC-3′),用这对特异引物对本次试验的28份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不同属的草胡椒材料无任何扩增,其它材料均扩增出了预期大小440bp的特异带。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山胡椒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表面消毒法,从浙江天目山野生山胡椒[ 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 Blume]的茎、叶和树皮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定殖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H')及相似性系数为指标,分析了山胡椒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在26株山胡椒样株的728块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328株内生真菌(茎、叶和树皮中分别有161、40和127株);共鉴定出44个分类单元(茎、叶和树皮中各有19、18和28个),其中25个分类单元鉴定到种、17个鉴定到属、2个鉴定到科,ITS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从JF502420至JF502462.在44个分类单元中,有40个分类单元属于子囊菌(310株),存在于山胡椒的各个部位;仅有4个分类单元属于担子菌(18株),且仅存在于茎和树皮中.山胡椒茎、树皮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别为65%、60%和15%,分离率分别为0.77、0.61和0.19;叶和树皮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为2.63,远大于茎(H’=1.83).山胡椒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为Phomopsis、Paraconiothyrium、Phoma和Colletotrichum,大量存在于叶、茎和树皮中.山胡椒茎与树皮、茎与叶及叶与树皮间内生真菌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27、0.19和0.18,显示树皮和叶之间以及树皮和茎之间内生真菌的组成极不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山胡椒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其茎、叶和树皮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且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卡瓦胡椒及胡椒的RAPD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RAPD分析搞清楚卡瓦胡椒胡椒胡椒属其它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方法和结果:采用随机引物80条进行筛选,用从80条随机引物中入选的20条引物,对卡瓦胡椒胡椒属共计28份材料进行RAPD扩增,均能产生清晰的扩增谱带。重复1—2次,结果稳定可靠。20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0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12%。RAPD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0.36处对28份种质可划分为6个类型,其中卡瓦胡椒被单独聚为一类,说明卡瓦胡椒胡椒及其它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大叶种胡椒实生苗茎尖培养和合子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平  郑成木 《广西植物》2005,25(5):459-i0003
利用各种表面消毒方法对采自海南岛三个地区的胡椒大田植株的外植体进行消毒试验,由于内源性污染,除胡椒成熟种子外,其它各种大田外植体的表面消毒均未能成功。以胡椒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的实生苗茎尖作外植体,在1/2MS(MS或B5)+1.5mg/LBA+0~0.2mg/LIAA(或NAA)上可实现丛生芽增殖。茎尖水平或竖直接种方法显著影响茎尖的增殖;水平接种茎尖的生长和增殖效果优于竖直茎尖接种方式。茎尖增殖率随BA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BA浓度大于2.0mg/L时会使苗芽的质量降低,愈伤组织产生严重,苗芽细小,抽出不明显,颜色发黄甚至变白。附加或不附加100mg/LAdSO4对丛生芽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生根培养基以1/2MS+1.0mg/LIBA+0.5~1.0mg/LIAA为最优,生根率可达100%;在细沙∶土∶椰糠(1∶1∶1)的基质中常规炼苗,成活率可达98%以上。液体纸桥法对胡椒种胚进行培养,在不附加任何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MS、B5或SH)上只产生单苗,而在附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则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但未能实现分化;以胡椒无菌萌发的实生苗胚轴和叶片切段作外植体进行培养,较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但难以实现分化。  相似文献   
8.
以n-3 HUFA含量为0.16%、1.27%、2.36%和3.47%的4种人工配合饲料(D1~D4)及天然饲料(冰鲜杂鱼,D5)饲养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雌亲鱼一周年,通过比较各饲料组亲鱼的产卵量、卵和仔鱼质量以及各月份的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研究n-3 HUFA对生殖性能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平均每kg雌鱼的产卵量、卵受精率、仔鱼存活率、开口仔鱼体长等,D2和D3组与D5组相近,但D1和D4组显著低于D5组;饲料中n-3 HUFA含量对血浆17β-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但亲鱼性腺发育与成熟时期的E2和T水平.D1和D4组较D5组显著降低。n-3 HUFA含量对亲鱼离体卵泡E2和T的分泌也有一定影响:D4组卵泡E2的基础分泌很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IU/mL)可刺激D2-D5组卵泡分泌E2和T,但D1组卵泡对HCG无反应。结果提示,花尾胡椒鲷亲鱼饲料中n-3 HUFA的适宜含量为1.27%-2.36%,不足或过高对亲鱼的生殖性能均有不利影响;通过影响性类固醇激素的产生可能是饲料中n-3 HUFA含量影响鱼类生殖性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CoffeaarabicaL.)上的咖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coffeigenaGuo&Liu.nov)和生在假(PiersarmentosumROxb)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piperis-muricati(Yen)Yen]。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66-773
为探讨COⅠ基因作为条形码在胡椒鲷亚科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 研究测定了胡椒鲷亚科8种鱼类51个个体线粒体COⅠ基因长度为651 bp的序列, 利用MEGA 5.0计算胡椒鲷亚科种内与种间的遗传距离, 基于最大似然法与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 胡椒鲷亚科鱼类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142)显著大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3), 物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Hebert推荐的物种鉴定最小种间遗传距离0.020(2%)。系统进化树上,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均能形成独立的单系分支, 表明COⅠ基因可作为胡椒鲷亚科物种鉴定的有效条形码基因。研究同时揭示, 在形态分类上被认为是同种异名的两种胡椒鲷(条纹胡椒鲷与东方胡椒鲷)的COⅠ基因序列差异达到0.070, 有可能是两个独立的物种。此外, 在属级水平, 少棘胡椒鲷属与胡椒鲷属种类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小于胡椒鲷属内部种间的遗传距离, 支持少棘胡椒鲷归属于胡椒鲷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