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东  吴宝强  陈昌泽  朱峰  孙东林 《生物磁学》2013,(30):5956-5958,5994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胆管结石患者的3.1%,其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疼痛及反复的胆管炎发作为主,但缺乏特异性。术前胆管癌组患者AKP、γ-G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LT升高12例,总胆红素升高9例,与非胆管癌组相比,AKP、γ-GT、ALT、TBIL均显著升高(P〈0.01),且胆管癌组术前血清CA19-9及CEA显著高于非胆管癌组(P〈0.01),而两组间CA125及AF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6例患者中可进行手术治疗10例;其中根治性手术8例,姑息性手术2例。8例根治性手术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36.4%;2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的疗效较差,对血清CA19-9和CEA显著升高者应行病理活检确诊,治疗手段应该力争实行根治性切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rc 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P2 对人胆管癌QBC939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 技术 检测PP2 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中Src 激酶活化的影响;用Transwell 小室法观察PP2 对QBC939细胞的影响;用RT-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PP2对QBC939 细胞侵袭能力相关分子的作用。结果:实验组p-Src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QBC939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 比,实验组E-cadherin 表达显著增强,CD44表达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2 通过抑制Src 激酶活化,增 强E-cadherin 表达、减弱CD44 表达,抑制人胆管癌QBC939 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利用POSSUM、P-POSSUM和APACHE-Ⅱ评分对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术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进行预测,评价各评分的预测能力,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死亡风险寻求有效的评估方法。方法:收集了2002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资料,统计其手术后的住院死亡率;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数据通过SPSS15.0 for windows、Medcalc9.2.10 for windows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和Z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O:E值和ROC曲线用来评价评分方法的判别能力。结果:348例患者的术后有6例发生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1.7%,POSSUM评分预测的住院死亡率为9.3%(33例),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0,df=1,P〈0.01);P-POSSUM评分预测的住院死亡率2.8%(10例),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2,df=1,P〉0.05);APACHE-Ⅱ评分预测的住院死亡率9.2%(32例),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2,df=1,P〈0.01)。POSSUM、P-POSSUM和APACHE-Ⅱ评分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741和0.608。结论:P-POSSUM评分能很好的预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术后住院死亡率,POSSUM和APACHE-Ⅱ评分不能准确的预测,明显高估了术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and-D,VEGF-C and 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胆管癌组织及血清中诱导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胆管癌、15例癌旁胆管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31例胆管癌及18例胆道良性疾病患者和28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DcR3的水平。结果:45例胆管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29例,阳性率为64.4%,胆管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浸润和转移有关(P<0.05)。胆管癌患者及胆管良性疾病患者血清DcR3水平分别为152.2535.94 pg/ml,98.35 14.27 pg/ml,均高于正常人。胆管癌患者与胆道良性疾病患者血清DcR3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cR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关,可成为治疗胆管癌的一个新靶点。血清DcR3的检测对胆管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下段胆管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中下段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对确定的单因素进行生存率的描述,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对单因素进行生存分析评价。结果:79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6.2%,19.1%,中位生存时间为19.8个月。行根治性手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24.2%,分别显著高于姑息性手术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28.9%、14.3%和7.1%);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5个月,较姑息性手术患者显著延长(8个月),根治术与姑息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四项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化,慢性病史,淋巴结转移为影响中下段胆管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病史、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中下段胆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病史、手术切缘、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为中、下段胆管癌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可提高中、下段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胆管癌组织及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KAI1/CD82蛋白表达。结果:KAI1/CD82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3%,明显低于正常胆管组织(87.5%,P<0.01)。KAI1/CD8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相关(P<0.05),而与胆管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KAI1/CD82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并对肿瘤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痘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疸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γ-synuclein(SNCG)在胆管癌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NCG蛋白在72例胆管癌组织及41例胆管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NCG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61%(53/72),高于其在胆管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8%,2/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CG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SNCG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正相关,并对胆管癌的浸润转移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对SNCG蛋白的研究将可能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并为胆管癌的预后判断和诊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