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行天下     
《生命世界》2008,(11):81-81
在热带东非和南非的干旱地区,生长着一种奇异而有趣的树,树上一年到头只是一些光溜溜的绿枝,不长叶子,偶然长叶,但也很少,因此人们叫它“光棍树:也有人叫它神仙棒或绿玉树,日本人称之为青珊瑚。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盘菌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雨生 《真菌学报》1992,11(3):207-209
  相似文献   
4.
含 5 mg/L Vit B_1,附加 2 mg/L 2,4-D,5mg/L ABA和 300 mg/L LH的MS培养基对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的效果明显优于含5mg/L Vit B_1,附加2mg/L 2,4—D和1mg/LKT的MS培养基。从后者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多呈白色不透明状,并通过器官(芽)发生途径再生绿苗,而前者培养基上产生的愈伤组织绝大多数为乳白色,表面呈疣状突起,常形成胚状体继而再生绿苗。  相似文献   
5.
绿褶托菇在我国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我国蘑菇科Agaricaceae的一个新记录种——绿褶托菇Clarkeinda trachodes (Berk.)Singer,该种所隶属的绿褶托菇属Clarkeinda O. Kuntze现知是个分布于热带亚洲的单型属。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色转绿突变系W25转绿过程中,第5d后叶片内总糖,淀粉,蔗糖,还原糖及总氮的含量都逐渐增加,完全转绿后一星期达到亲本2177S水平,W25除还原糖含量一直较2177S高,蔗糖在完全转绿时已达2177S水平外,其叶片内总糖,淀粉和总氮的含量须再经一段时间才达到亲本的水平;总糖和淀粉含量在转绿开始时明显较亲本低,淀粉累积极微。总氮含量增加的幅度较亲本明显,而蔗糖含量的变化与亲本相仿,2177SC  相似文献   
7.
绿疣海葵对人工投饵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疣海葵对人工投饵的反应韩志泉首都市范大学生物系100037绿疣海葵(Anthoplenramidori)是海滨习见腔肠动物,为了观察人工投饵后,其取食与消化特点,我们利用海滨实习的机会,在烟台等一带,作了此项试验,试验分十个组,每组用30个绿疣海葵...  相似文献   
8.
绿盲蝽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德良 《昆虫知识》1993,30(2):82-84
<正> 随着大毫、福丁等茶树品种的不断推广,原来主要在杂草,棉花和其它植物上为害的绿盲蝽 Lygus lucorum Mayer-Dur,近年来在江苏茶园的为害日趋严重,尤其是无锡茶区,常年春茶芽梢被害率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笔者自1988年起,连续3年在本所茶园内对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NAC转录因子在梨缺铁黄化叶复绿过程中的表达特性,并筛选响应该过程的核心NAC因子,以清水处理正常梨树叶片(N)和黄化梨树叶片(C)为对照(CN和CC),再次探讨了外源0.2% FeSO4溶液对梨缺铁黄化叶复绿和Fe2+积累的影响,研究了其关键PbrNAC基因的生物学性质,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复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阐述了其与叶内Fe2+积累的关联性。其结果表明,(1)于N和C内共鉴定到含NAM结构域的21个显著差异表达的PbrNAC基因,涉及8个亚族,其长度不均,motif数从4到9不等,内含子数较少。(2)该基因倾向于根中表达,且均可响应缺铁黄化叶的复绿,其中Pbr032231.1/Pbr021393.1/Pbr026635.1/Pbr038615.1/Pbr019210.3/Pbr019212.1/Pbr002372.1这7个基因在CC内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N内表达量,且FeSO4处理后,其各时期表达量均较CC显著上调;与之相反,Pbr007284.1/Pbr016205.1/Pbr007673.1等14个PbrNAC基因均在CC内显著高表达,而FeSO4处理后,其各时期表达量总体较CC显著下降。(3)各叶样内Fe2+含量与Pbr007284.1/Pbr016205.1/Pbr007673.1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且该3个基因的表达与Pbr016932.1/Pbr027956.1/Pbr029956.1/Pbr026635.1等基因的表达显著相关。(4)多数PbrNAC在正常梨树根系和黄化梨树根系中的表达趋势与其在CN和CC内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其在地下部根系与地上部叶内可能存在表达协同性。以上结果表明,梨PbrNAC基因可能与梨树缺铁胁迫响应和缺铁黄化叶的复绿相关,其中Pbr007284.1/Pbr016205.1/Pbr007673.1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物种丰富且属于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物种的潜在分布影响,对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一级濒危藏药植物全缘叶绿绒蒿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平均算法(weighted average algorithm, WAA)构建随机森林(RF)、灵活判别分析(FDA)及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集成模型,同时对比分析了WAA模型和不同生态位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利用WAA模型预测了全缘叶绿绒蒿在当前(1970~2000年平均)和未来(2041~2060年平均)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其中未来气候考虑了2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和SSP5-85)。结果显示:(1) WAA模型的预测表明,基于RF、FDA和ANN的集成模型的AUC值为0.926,在AUC值最高RF模型的基础上提高了3%,在FDA和ANN模型的AUC值的基础上均提高了5%。(2) WAA模型确定,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对年降水量和最暖季降水量最为敏感,其次是最热月份最高气温,同时对最湿月份降水量以及等温性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3)当前全缘叶绿绒蒿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至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北部、西藏东部。(4)未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全缘叶绿绒蒿潜在分布预测表明,在2050年SSP2-45情景下,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区大小与当前潜在分布区大小基本相同,但整体向西北方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迁移;在SSP5-85情景下,全缘叶绿绒蒿的潜在分布区明显收缩,且向西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