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肠道微生态作为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与糖尿病、肥胖症、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但肠息肉的发生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我们通过对年龄、饮食、肥胖等因素的分析,揭示肠道微生态与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冀望有助于提高肠息肉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肠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血清学特点与癌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肠镜证实的640名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息肉特征(部位、大小、数量、分型、病理等)分析,并将息肉者癌胚抗原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检出息肉1144枚;年龄在41岁~60岁的占52.9%;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占47.3%;多发及多部位息肉比例为56.9%和46.9%;腺瘤样息肉占87%;随年龄、息肉体积增加,癌变率增加;无蒂息肉癌变率高于有蒂息肉;两组血清癌胚抗原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息肉多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以腺瘤息肉为主;癌变与年龄、腺瘤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癌胚抗原可能在腺瘤样息肉的筛查及监测癌变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苦荞凝集素(tartary buckwheat lectin,TBL)是一类兼具核糖体失活蛋白N-糖苷酶活性和芦丁水解酶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功能。先前研究表明,TBL可以下调结肠癌细胞HCT116中包括miR-135a 和miR-135b在内的一些oncomiRs的表达,并且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因此,我们推测TBL可能通过调控oncomiRs从而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包含miR-135a 和miR-35b结合位点的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经过TBL处理后,实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高,而且用miR-135a&b的反义核酸anti-miR-135a&b处理后和实验组有相似的结果。Western 印迹分析表明,TBL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细胞中APC和p-β-catenin的表达上调,总β-catenin的表达下调,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而对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探究了TBL进入细胞的方式,我们发现,加入TBL作用2 h后,其主要存在于HCT116细胞的表面,部分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表面可以同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竞争结合细胞膜表面受体,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TBL以HCT116细胞表面的galectin-3受体为靶点,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进而调控HCT116细胞中miR-135a&b的表达,影响Wnt信号通路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满桂月  李小敏 《蛇志》2010,22(4):393-394
结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项常规的治疗手段。内镜治疗的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发生,其严重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和穿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致病因素、预后及其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由电子结肠镜检出的64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64例患者中47例有便秘,服用葸醌类泻药史者54例.诊断为MCⅠ°24例(37.5%),MC Ⅱ°28例(43.8%),MCⅢ° 12例(18.7%).合并有结肠息肉14例、痔疮9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癌1例.结论:服用泻药、便秘以及相关细胞凋亡是导致MC发生的重要因素.泻剂主要为蒽醌类,MC的发病率与性别不存在相关性,其与结肠癌、结肠息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积极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刘璞 《蛇志》2005,17(4):285-286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适应症范围越来越广,此法安全、有效、简单、痛苦少,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出血和穿孔。因此,预防并发症发生一直是内镜医务人员努力的目标。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4年1月行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摘除术680例,取得满意效果,有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80例(298枚息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9,96枚息肉,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组(n=61,103枚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及黏膜切除术组(n=60,99枚息肉,行黏膜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整体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组(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黏膜切除术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蒂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而对于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结直肠疾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肠镜室2012年5月-2013年4月(A)及2005年5月-2006年4月(B)两个时间段经电子肠镜检查的人群的性别、年龄及结直肠疾病的检出、息肉及癌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情况。结果:两时间段结直肠器质性疾病发病率均较高,且A时间段比B时间段结直肠器质性疾病发病率升高(57.68%:45.13%),结直肠息肉及炎发病率升高(35.09%:19.76%和21.90%:14.45%),腺瘤性息肉比率升高(76.84%:68.33%),左半结肠息肉及癌的比率降低(60.88%:72.27%和60.00%:77.55%)。结论:结直肠疾病的发病人群分布发生改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分型、发生部位及结直肠癌的发生部位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苦荞凝集素(tartary buckwheat lectin,TBL)是一类兼具核糖体失活蛋白N-糖苷酶活性和芦丁水解酶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显著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功能。先前研究表明,TBL可以下调结肠癌细胞HCT116中包括miR-135a和miR-135b在内的一些oncomiRs的表达,并且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因此,我们推测TBL可能通过调控oncomiRs从而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包含miR-135a和miR-135b结合位点的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的3'-UTR区。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经过TBL处理后,实验组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高,而且用miR-135a&b的反义核酸anti-miR-135a&b处理后和实验组有相似的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TBL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细胞中APC和p-β-catenin的表达上调,总β-catenin的表达下调,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而对GSK-3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进一步探究了TBL进入细胞的方式,我们发现,加入TBL作用2 h后,其主要存在于HCT116细胞的表面,部分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表面可以同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竞争结合细胞膜表面受体,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TBL以HCT116细胞表面的galectin-3受体为靶点,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进而调控HCT116细胞中miR-135a&b的表达,影响Wnt信号通路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覃冬林  韦艳碧 《蛇志》2010,22(1):55-55
早期发现和及时切除结肠息肉可使结肠癌的患病率明显下降,减轻病人的负担。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17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