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树明   《广西植物》1987,(3):210-210
<正> 所用木材标本采自福建省太宁县。树干胸径为10.5厘米。在横切面上,从中心向外连续选取木材样品两个,照一般方法作横向、径向和弦向三种切片租离析,均用番红染色,供显微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2.
色泽庄重、纹理精美的红木家具以其特有的材质、优雅的造型和隽永的生命力获得了国人的青睐,历久不衰,然而令我们好奇的是,在现代显微技术的辨析下,红木优雅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真实面目?红木的内在是否与它的外观一样,散发着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朱明德 《生物学通报》2003,38(11):27-28
结合植物学教学活动,介绍了植物上的核孔、纹孔、气孔、皮孔、穿孔、筛孔、水孔、种孔、萌发孔和珠孔等基本知识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 Gu et Zhi 的叶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解剖研究所用的D-1标本是笔者于1984年5月在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二采区新开辟的运输巷侧壁砂岩中采到的,其层位经对比与田宝霖和张连武(1980)描述的水城汪家寨矿区综合地层柱中龙潭组下部第8分层的中部砂岩相当。该叶片沉积时受水流冲击,以中脉为对称轴向远轴侧对折成约20°角状(图版Ⅰ,图2)。  相似文献   
5.
以润楠属(Machilus) 7种植物成年个体为材料,对其进行生理指标测定,并对它们的叶片水分供需关系以及木质部纹孔特征和导水效率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润楠属7种植物相比原始被子植物具有更高的叶脉密度(VD),叶脉密度为9.8~14.1 mm/mm~2;气孔密度(SD)与叶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水分供需存在协同关系;气孔密度与气孔大小(GLC)呈负相关;气孔越大的叶片其膨压丧失点(TLP)的绝对值越低。枝条边材比导率(Ks)较低,为0.13~1.87 kg·m~(-1)·s~(-1)·MPa~(-1),且种间差异较大。叶脉和气孔密度均与边材比导率呈正相关。边材比导率与纹孔膜面积、纹孔口面积以及纹孔口长短轴比例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润楠属植物虽然叶脉密度较高,且木质部水分供应和叶片结构具有协同关系,但木质部解剖结构较为原始,导管多具梯形穿孔板,导水效率低,只能适应比较湿润的生境。  相似文献   
6.
贵州凤冈兰多维列世晚期管状体及其古植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凤冈县硐卡拉韩家店组顶部保存有很好的管状体化石,经研究计有3属6种。依据生物地层学的综合证据,确认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晚期。介于散生管的壁上出现了具缘纹孔这一重要特征,判断在早志留世已确有早期维管植物的存在;从内部结构方面,论证了Pinnatiramosus qianensis Geng属于早期维管植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交叉场纹孔在管胞一侧和射线薄壁细胞一侧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细节,扫描电镜下管胞胞腔一侧交叉场纹孔口周围形成的光晕,在柳杉(Cryptomeris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木材中首次看到管胞一侧的交叉场纹孔膜具辐射状排列的微纤丝或束;西藏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 Sarg.)的松木型纹孔膜的边缘具辐射状排列的微纤丝束,此外,尚在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Trautv.)Maxim.]木材中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纹孔口外展的杉木型纹孔,并在冷杉属(Abies)其他种,落叶松属(Laricx)一些种及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等木材的交叉场纹孔中也看到。  相似文献   
8.
裸子植物木材交叉场纹孔的电镜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交叉场纹孔在管胞一侧和射线薄壁细胞一侧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细节,扫描电镜下管胞胞腔一侧交叉场纹孔口周围形成的光晕,在柳杉(Cryptomeris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木材中首次看到管胞一侧的交叉场纹孔膜具辐射状排列的微纤丝或束;西藏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 Sarg.)的松木型纹孔膜的边缘具辐射状排列的微纤丝束,此外,尚在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Trautv.)Maxim.]木材中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纹孔口外展的杉木型纹孔,并在冷杉属(Abies)其他种,落叶松属(Laricx)一些种及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等木材的交叉场纹孔中也看到。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细胞壁有初生壁和次生壁之分。在植物细胞初生壁上较薄的区域称初生纹孔场(周云龙2004)。在许多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材中,一般采用红辣椒的外果皮作为实验材料来观察植物细胞壁上的初生纹孔场。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为:首先取一块红辣椒的外果皮,将表皮向下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压住材料,以刀片刮去果肉细胞。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电镜对梣属11种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应用Carnoy2.0软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的照片,测定了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电镜观察表明,梣属11种研究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侧壁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较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的统计描述进一步证实附物纹孔的分布变化大;3个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分别与管间具缘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2个指标,即导管外纹孔口附物频率与导管纹孔腔附物频率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推测梣属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研究认为,附物纹孔在梣属植物稳定存在,是可界定梣属植物的木材解剖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