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木樨榄的配糖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常敏  王娟  田峰  张庆华  叶波平 《微生物学报》2010,50(10):1385-1391
摘要:【目的】鉴定一株来自于红海榄根际土壤并具有分泌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真菌菌株F12,并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抑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F12进行鉴定;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化合物的质谱、氢谱、碳谱以及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并检测它们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株F12被鉴定为Aspergillus awamori strain F12;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到3种化合物:1,4-二甲氧基苯(1)、大黄素(2)和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3),其中化合物1属于在本属真菌中首次报道。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ng/L和32ng/L,化合物1和3对上述菌株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首次发现从红海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菌株F12具有合成1,4-二甲氧基苯和大黄素的能力,其中后者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戟科植物学名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戟科(Euphorbiaceae)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的重要成分,还有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等重要的粮食、经济植物和巴豆(Croton tiglium L.)、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等常用药用植物,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的生理生态特性,对西沙群岛永兴岛上自然生长的榄仁树的叶片形态、生理特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根际土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榄仁树具有比叶面积低、叶片厚、气孔密度小等形态特征。叶绿素a/b为2.25∶1,低于理论值3∶1。叶片的SOD和POD活性较低,脯氨酸和ABA含量较高。植物体内养分含量较高,适生土壤养分含量低。这说明榄仁树叶片的吸收利用光能能力较强,保水能力较好,有较强的抗干旱和抗逆能力,适生于贫瘠的土壤并保持较高的叶片营养。因此,榄仁树是一种能够适应高温、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条件的树种,可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的工具种和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6.
红海藻多糖的提取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从红海藻中分离提取出水溶中性多糖,经纯化和鉴定得单—木聚糖,其一级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此多糖为直链结构,以β(1—3)木糖残基连接.构象研究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三股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7.
三种红树植物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采自福建九龙江口的3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和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的叶片结构并探讨了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这3种红树植物叶片都具有适应海生环境的结构,较厚的角质层,表皮之内有内皮层,内皮层属贮水组织;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下陷,并有大的孔下室;中脉有发达的维管束,其导管粗大。从叶片的横切面来看,秋茄叶片具有对称的结构,为等面叶;木榄和红海榄的叶片结构不对称,为异面叶。3种植物叶内都含有较丰富的单宁,以秋茄最高,红海榄次之,木榄最少。这些结构差异可为物种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鹤  宋晓霞  李姝  王琦  李玉 《菌物学报》2012,31(6):947-951
报道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3个黏菌中国新记录种:榄色孔膜菌Enteridium olivaceum,疏网发丝菌Stemonaria laxiretis和硬网发菌Comatricha rigidiret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考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MHJAU)。  相似文献   
9.
榄仁树的生态分布与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在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就基质盐度对温室中人工培育的榄仁幼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榄仁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盐度高达17.09‰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温室里幼苗可在10‰左右的盐度下存活。结果还表明,10‰盐度能增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20‰~30‰则下降;盐胁迫下叶片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则随盐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海海岸的红树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树培  梁志贤  邓义   《广西植物》1988,(3):215-224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潮滩上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和生物资源。我国南海海岸为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包括桂、粤、台、闽南部海岸,但主要是广东省的海岸,尤为海南岛。群落的组成种类丰富,有21科、27属和38种,其中红树林的有9种,占世界红树科种数的54%。我国红树林根据其群落的各种特征,可以划分人海滩红树林和海岸半红树林两类,共包括15个群落类型,其组成种类、外貌结构与马来半岛及其邻近岛屿相似。因此,我国的红树林应属于世界红树林的东方群系。 木文还介绍我国南海海岸红树林的分布和演替,并根据红树林的特点提出保护和经营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