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0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463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1123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436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中ω-3 PUFAs补充与妊娠期间母婴健康结局的关系以及目前推荐摄入的国家的现状和推荐后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为我国妇女在妊娠期间是否需要补充剂ω-3 PUFAs以及其推荐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绣球花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三批供试品(20121201、10121202、20121203)进行了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本品在有效浓度为1.0mg/ml时,即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在25℃下以0.01~1.0mmol·L-1精胺和0.01~0.1mmol·L-1亚精胺预处理水稻种子48h,可以提高16℃下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但对28℃下的种子萌发无影响。种子萌发时胚芽中α-淀粉酶活性和胚芽、胚根的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活力指数相似。  相似文献   
8.
9.
臭参中挥发性臭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参(Codonopsis sp.)俗称臭药、云南参、臭党参等,系桔梗科党参属云南特有植物种,种名待分类学家鉴定。其根具有特殊臭味,民间作为廉价滋补佳品,和肉、蛋一起煮食,具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同属许多植物如党参(C.pilosula Nannf)、川党参(C.tangshan Oliv.)等的根,均为著名中药,但都没有臭参那种臭味。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了解臭参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党参、川党参等的相互关系,我们首先对臭参的挥发性臭味化学成分作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香荚兰种子的无菌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是兰科、香荚兰属植物,主产于湿热地区。香荚兰的果实是国际上重要的食用香料的原料。大约在1960年,我国引入香荚兰试栽。生产上,通常用扦插法繁殖;但如用种子繁殖,虽然结实较晚(约7至8年开始结实,较扦插苗晚4—5年),但结实期长,盛产期可维持约15年。而且,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一定要用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