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对一种e PTFE人工硬脑膜表面改性,将其外表面疏水特性进行改良,并观察其对兔硬脑膜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对一种e PTFE材料人工硬脑膜外表面进行光化学修饰,从而改变其对成纤维细胞吸附能力及促增殖能力。将表面改性后的人工硬脑膜和未改性人工硬脑膜修补兔硬脑膜缺损,观察其对术后1周、3周伤口愈合及脑脊液漏、浸润成纤维细胞、纤维组织厚度等的影响。结果:未处理组2只术后早期出现皮下积液,处理组无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P=0.12)。人工硬脑膜移植术后1周其外表面成纤维细胞数目表面改性组要明显多于未处理组(P<0.05)。人工硬脑膜移植术后3周其外表面纤维组织厚度表面改性组和未处理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表面改性后的e PTFE人工硬脑膜其促进组织愈合能力要优于未改性组。结论:对e PTFE材料人工硬脑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定量观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阴离子场的技术方法。以研究毛细血管腔面阴离子场与血管通透性的关系。用前包埋程序以阳郭胶体金(CCG)做为探针,标记硬脑膜毛细血管内皮腔面的阴离子场,在电子显微镜下摄影计数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的金颗粒,在硬脑膜毛细血管腔面,微绒毛和质膜小泡的表面均见CCG标记,而不带电荷的BSA-胶体金呈阴性结果,前包埋阳离子胶体金标记技术可特异性地显示硬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阴离子场,并可做定量研究,标记微环境,血管开口大小和复染可能影响标记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在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断为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脑缺损(0%)、再出血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术相比,微创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冻干人硬脑膜的微粒和微丝作为血管内栓塞的材料,经动物实验后应用于临床。通过血管内栓塞后不同时间的血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证明冻干人硬脑膜微粒及微丝是理想的永久性固体栓塞材料,制作方便,栓塞过程简单,不易堵管,注射方便,对周围组织无不良反应,栓塞效果可靠,可作为永久性栓塞材料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兔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其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硬脑膜修复的机制,为以后检测硬脑膜移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兔硬脑膜体外培养,再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预先铺过胶原的培养板中培养8~10d后有细胞从硬脑膜缺损的边缘逸出、增殖,13~15d硬脑膜缺损愈合;而以多聚赖氨酸及层粘连蛋白铺底的培养板中没有看到细胞逸出的现象。硬脑膜细胞对波形蛋白抗体呈强阳性反应,对第Ⅶ因子抗体则为阴性反应;在电镜下可以看到新生胶原的生成。结论:成功建立一种硬脑膜缺损的体外培养模型;成纤维细胞从硬脑膜创缘的逸出、增殖是硬脑膜缺损愈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