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3,(2):196-196
<正> 从学校毕业出来参加工作,做上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在学校学过的课程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上的就有限了。这样说,并不等于否定许多学科的作用。所学的课程再多,也都是增加我的科学知识,训练我的科学头脑的基础,都不是白学。但在诸多的课程中,总有一些是与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或关系密切一些的课程。从实事求是而言,除了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学拉丁语两门有直接关系之外,关系比较密切一些的课程,要数普通植物学一门了。不论是在植物分类研究中,或在植物区系学、植物群落学、植  相似文献   
2.
通过作在昆虫生物学方面近五十年研究工作的体会.提出了组建昆虫系统生物学的目的性和可行性探索.拟以昆虫分类序列目、科、属、种为单元,将一些已知种类的有关生物学环节.一一列叙.编成《中国农林昆虫系统生物学手册》.再以目、科、属、种为主体,探求彼此间在生物学各环节间的共性和个性,分别加以比较、归纳和分析.作为这—分支学科的蘸本。  相似文献   
3.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1,(1):34-37
本文对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原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资源分布的概况作了扼要介绍,附花形态特征鉴别图和分种检索表,并对开展臭牡丹原植物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报告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要求在文中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字样。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结论。在结果和讨论中应写明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美]D.N.弗雷德里克斯编。本书旨在对人体发现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概览,并介绍以往在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关系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工具;第四章从数学角度解释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第五至第九章介绍了身体各部位(呼吸道、口腔、生殖道和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综述了利用动  相似文献   
6.
青宁生 《微生物学报》2012,52(10):1309-1310
阎逊初,1912年2月24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北坎尾村,1994年4月5日卒于北京。阎逊初出身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份子。他4岁至11岁就读于家乡的私塾和小学,1923年入北京市立第十八小学,1924年高小毕业,考取作为中法大学附属中学的温泉中学(今北京第47中学),1930年高中毕业,进入北京中法大  相似文献   
7.
前言今年 1 1月 3 0日是殷宏章先生逝世 1 0周年忌辰。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暨《植物生理学通讯》编辑部约请了殷先生的一些生前友好、同事、学生 ,从各自的角度 ,就殷先生的学术成就、道德风范等各方面撰写了文章 ,特编成此专辑 ,以志纪念。殷宏章先生是我国现代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植物生理学事业 ,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高深的学术造诣和远见卓识 ,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辟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他学识渊博 ,睿智过人 ,作风严谨 ,目光敏锐 ;他道德高尚 ,淡泊名利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所有这一切 ,永远是我们后辈和青年学子学习的楷模。愿我们努力继承和发扬殷先生的遗志 ,做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科研成果 ,以告慰他老人家 !  相似文献   
8.
中國人民對於動物的觀察和利用,對於人體的保健,這些操作的開端,歷史是很悠久的。但由於封建勢力長期的統治,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一向没有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十九世紀中葉,帝國主義者侵入中國,他們又把中國科舉限制在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圈套裏。近百年來,帝國主義者在每一次武裝侵略之後,相繼派人以幫助中國發展科學為名,進行掠奪剝削,灌輸奴化思想,毒害中國人民,使中國陷於半殖民地的處境。在帝國主義所主宰的反動政權下,中國人民仍掙扎着想把科學成長起來;當然,在那種貧瘠的半封建  相似文献   
9.
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理查德·密立根实验室的基因疫法研究工作者I.Lemischka说:“这是一个如此丰富多采的系统。有那么多的基础问题……,使我们永远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感知空间方位的?它又是如何引导我们回家的?什么时候该转弯?什么时候该停下来?虽然这些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但也许你从来都没有注意到或是问过自己这些问题。随着201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了O’Keefe和Moser夫妇关于空间认知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当下大众的兴趣。笔者顺水推舟,为大家解读一下今年获得诺奖的主要工作和贡献。空间认知领域的开辟1971年,John O’Keefe和Dostrovsky的一篇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