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钱义咏 《广西植物》2003,23(4):307-308
报道了云南发现宿苞豆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3.
4.
Yunnan(云南):Lancang(澜沧),alt.2000m,under sparse forests,1991-07-24,Y.Y.Qian 2311(holotape!PE,isotype!SMAO),3034. 植株全部无毛。茎高17~70cm,纤细,分枝。基生叶有长柄,一至二回三出复叶,茎中部叶有短柄,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5~10cm;小叶纸质,顶生小叶圆形或宽心形,稀倒卵形,长0.7~2.2cm,宽0.7~2.9cm,顶端钝,稀具小尖头或微凹,基部心形或浅心形,稀宽楔形,在上部3~5(~7)浅裂,裂片全缘或有1~3个圆齿,脉在两面隆起,网  相似文献   
5.
滇南竹子四新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丽箭竹 白竹(云南景东)新种 图1 Fargesia concinna Yi, sp. nov. Species haec F. praecipuae mihi affinis, a qua culmis juvenalibus cinereo-viridibus, tenuiter farinosis, super internodiis cinereeo-vel lutcolo-strigosis; ligulis vaginarum 1—6 mm altis; laminis 2—3 mm latis; vaginis foliorum persistenter fimbriatis; laminis usque 12 cm longis et 2.2 cm latis differt.  相似文献   
6.
澜沧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澜沧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民间具有利用当地植物来防病治病的传统实践。本文选取澜沧县文东乡、东回乡、酒井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关键人物访谈、自由列举、参与式调查和相关文献查询等方法,对澜沧县各民族传统使用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共收集到58种药用植物,分属35科55属,记录了58种药用植物中文名、拉丁名、药用部位、加工方法、主治(功效)等。分析了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的知识和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7.
澜沧舞花姜繁殖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化意义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舞花姜属(Globba)植物具有多样的繁殖策略。分布于西双版纳的澜沧舞花姜(Globba lancangensis)自然条件下既能结实,同时又能在花序下部产生珠芽。通过对澜沧舞花姜的花部性状、花粉活力、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结实状况、珠芽产量等多方面的观测,初步了解了澜沧舞花姜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澜沧舞花姜具有雄花及两性花同株的性表达特征。雄花及两性花的花粉在中午12∶00以前活力很高,之后雄花的花粉活力急剧下降,而两性花的花粉到16∶00仍有萌发能力。澜沧舞花姜在花序上产生雄花及两性花,每个花序每天仅开少量的花,其中50%的时间仅开雄花或两性花,在整个种群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暂时性的雄花两性花异株现象,从而增加了异交的可能性。澜沧舞花姜雄花的存在为P/O低的两性花提供了花粉补贴,这使得它可以通过调节雄花与两性花比例来调节种群的P/O,从而保证一定的结实能力。人工自交与异交下结果率没有差异,但自交结实率显著低于异交结实率,表明澜沧舞花姜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现象。排蜂(Megapis dorstata)和黄绿彩带蜂(Nomia strigata)是澜沧舞花姜的主要访花昆虫,其中排蜂是它的有效传粉昆虫。澜沧舞花姜可能通过雄花两性花同株与自交不亲和相结合来促进异交。  相似文献   
8.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荛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 ,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 ,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 ,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 ,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 ,与之相对应 ,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 ,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 ,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 ,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 ,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 ,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子房 ,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 ,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 ,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滇西北横断山地区云南蝗属1新种,即郑氏云南蝗Yuannanites zhe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编写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另记述中甸拟澜沧蝗的雌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采集自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察隅县低海拔河谷澜沧黄杉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将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气候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地区1812—2016年4—5月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变化(方差解释量为47%)。结果表明: 树轮宽度指数与PDSI指数有良好相关性(r=0.69,P<0.01)。PDSI重建序列存在4个偏湿阶段(1831—1844年、1853—1863年、1938—1948年和1988—2002年)、3个偏干阶段(1864—1876年、1908—1926年和2003—2016年)。与其他序列和历史记录对比分析表明,该重建序列能够较好地指示研究区历史时期干湿变化。空间分析显示,重建序列与青藏高原东南地区 PDSI 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具有很强的空间代表性。多窗谱分析表明,PDSI重建序列具有19~20、3.9、3.2、2.4和2.1年准周期变化特征,这些周期性干湿变化与亚洲夏季风和ENSO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