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滇紫草愈伤组织中的紫草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et Franch)的幼嫩根茎经二步法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含有较原植物较高的紫草色素。经薄层层析鉴定,此种紫草色素由6种单体组成,其 Rf 值与原植物中的紫草色素各类衍生物非常近似。进一步采用硅胶 H 柱层析进行分离,最后得到4种单体。经结构分析证明它们是:去氧紫色素(deoxy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β,β-dimethylacrylalkannin)、乙酰阿卡宁(acetylakannin)和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β-acetoxyisovalerylalkannin)。  相似文献   
3.
滇木樨榄的配糖体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我国横断山区滇芎属植物花粉形态分化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陈虎彪  诚静容   《广西植物》1992,12(2):97-98
<正> 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状茎粗短、根簇生。稍粗,具浓香,匍枝细长,具对生三裂叶或不裂叶。茎挺直,单生,具纵棱,下部常被粗白毛,向上除节部外渐光滑。基生叶具长柄,羽状3—5裂,或为单叶;茎生叶对生,羽状全裂,顶裂片与侧裂片同形,但较长大,侧生裂片1—4对,椭圆形,长卵形或披针形,长1—6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下延,边缘具齿,稀全缘或波状,两面被短白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和腋  相似文献   
6.
滇紫草愈伤组织培养与紫草素产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浓度为10~(-5)Smol/1和10~(-6)mol/l的2,4-D和NAA分别与10~(-5)mol/l的KT组合,能明显抑制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愈伤组织中紫草素的产生,但几乎不受天然生长素IAA和KT组合的影响。葡萄糖较蔗糖能更有效地促进紫草素的产生,它们的最适浓度均为6%。LH和CH能抑制紫草素的产生,CH浓度大于0.02%时能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LH对生长无明显影响。椰乳浓度为10%时,能明显地促进紫草素的产生,紫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24倍。  相似文献   
7.
米曲霉中的紫草色素诱导物对滇紫草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滇紫草细胞培养第8天时加入来源于米曲霉的紫草色素诱导物,12h后滇紫草细胞中紫草色素含量增加,其衍生物之一的乙酰紫草素的相对含量增加,胞内可溶蛋白合成量上升,细胞对碳源消耗增多,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处理12h后,培养液电导率下降,pH上升,K^+外泄和Na^+大量内流,表明离子跨膜运输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真菌诱导物对滇紫草细胞色素形成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滇紫草细胞培养中加入真菌诱导物后紫草色素的合成增强,培养液的电导率和pH值在24h内分别下降和上升,且三者均以指数生长初期加入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背景】肠道菌群与宿主的消化吸收、免疫抵抗和行为等息息相关,并受宿主的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目的】人工辅助投食能增加野生动物的营养摄入,但对其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较少。【方法】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和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的新鲜粪便为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探究人工辅助投食对猴群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人工辅助投食的猴群肠道菌群丰富度、均匀度及谱系多样性更高,并且个体间群落组成差异更小。通过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 LEfSe)分析发现,人工辅助投食对20种不同分类水平的细菌相对丰度有影响,包括提升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8种类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12种类群的相对丰度。通过构建微生物相关网络发现,野生猴群肠道菌群网络结构更加复杂,鲁棒性更高。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人工辅助投食降低了猴群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 L.)TT8(TRANSPARENT TESTA 8)基因的功能和表达特性,并解析其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通过RT-PCR等技术克隆IuTT8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花色和不同花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滇水金凤IuTT8基因,其编码区全长为2 136 bp,编码711 aa,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gDNA全长为3 938 bp,共有6个内含子;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属于bHLH超家族成员,与喜马拉雅凤仙花、山茶等物种的TT8蛋白同源且Motif基序相似。(2)IuTT8与同属植物喜马拉雅凤仙花的聚在一支,相似性约86.34%;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T8蛋白的结构域高度保守。(3)IuTT8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除白色外,其表达量均随花发育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IuTT8基因的表达量与花色呈正相关,其中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深红色S3的表达量约为白色S2时期的48倍。研究表明滇水金凤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