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的高温伤害与高温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叶片经受30分钟高温胁迫后,其电解质伤害性渗漏量(IL)随胁迫温度而增加,两者关系符合指数曲线性质,但超过某一临界温度时,曲线突然变陡,IL的温度系数(Q10)比临界温度之前增加数十倍至数百倍,该临界温度大致相当于或略高于致死温度,麦株经适当高温锻炼后,致死温度及IL达50%时的温度(IT50)均显著增高,但恢复常温后,锻炼效果逐渐解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评估高粘度骨水泥的应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术中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盲取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及住院时间。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进行CT复查,以确定伤椎高度、Cobb角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于末次随访采用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定手术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失访病例,实验组渗漏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p0.05),未见其它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前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ODI指数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伤椎Cobb角及VAS、ODI指数与同组术前同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Cobb角及VAS、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末次随访实验组总满意度高达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微创治疗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可降低渗漏发生率,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张瑶  苏柱程 《蛇志》2015,(2):186-188
<正>20世纪80年代,Galibert等首次报道了经皮穿刺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硫酸钡造影剂治疗椎体血管瘤,并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1]。PVP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止痛效果明显而得以迅速推广,尤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骨水泥渗漏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约占全部临床并发症的66%[2,3]。本文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是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体液中的蛋白质是来源于与其密切接触组织或者细胞的分泌或渗漏,体液蛋白质组的变化能反映这些组织的生理或者病理改变,因此以寻找疾病相关生物标记为主要目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近年来各种体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状况和应用及存在挑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吸湿—回干处理降低番茄种子电解质渗漏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吸湿-回干处理降低番茄种子电解质渗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湿-回干处理降低番茄种子电解质渗漏的效应产生于吸湿阶段。随吸湿时间延长,电解质渗漏下降,而SOD、CAT活性上升。m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对剂电解质渗漏下降与SOD、CAT活性上升均无抑制作用,表明吸湿处理降低电解质渗漏、提高SOD、CAT活性的作用mRNA和蛋白质合成无关,吸湿和吸湿-回干处理后K3Fe(CN)6还原活显著下降,表明的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地区主要稻田土壤类型黄泥土为对象,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对回填土柱和植稻原状土渗漏池进行模拟稻田灌溉试验,系统研究了灌溉水对稻田土壤氮磷营养的贡献.在回填土柱灌溉试验中,在试验初期,不同形态的氮素均有较高的淋失量,以后逐渐降低,表明初期淋失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而不是灌溉河水.在整个水稻生长季,均观测到有可溶性有机氮淋失,表明富营养化河水灌溉条件下可溶性有机氮是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在本试验中,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没有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后期有大量的土壤磷素淋失损失,这可能是淹水后期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继续固持土壤中多余的磷所致.与回填土柱模拟灌溉淋洗试验相比,在当前供肥条件下,原状土渗漏池试验氮磷淋失量远低于回填土柱试验,而灌溉水对土壤氮磷养分的贡献远高于回填土柱.通过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带入当季稻田的N量达到每公顷56.3 kg,其中有55.8 kg N可被土壤吸持和作物吸收,表明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对氮磷养分来说是一个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在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进行稻田土壤灌溉时可适量减少肥料施用量、优化氮磷肥料管理.  相似文献   
8.
极端干旱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以东居延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张兰  赵传燕 《生态学报》2014,34(8):2102-2108
以东居延海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目视解译ETM影像,提取东居延海2002—2012年各月湖面面积。通过水文保证率法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湖面面积,结合额济纳旗气象站观测的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水汽压、降水量等气象数据估算湖泊蒸发耗水量和湖泊降水补给量,根据湖泊渗漏系数估算湖泊渗漏量,最后运用水平衡原理构建湖泊生态需水模型,估算了东居延海在湖面面积保证率为50%、75%、95%时各月月均和年均生态需水量,其中年均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78×108、1.60×108、1.03×108m3,约占莺落峡年均径流量的9.66%、8.66%、5.59%,约占正义峡年均径流量的16.27%、14.60%、9.42%,约占狼心山年均径流量的30.81%、27.65%、17.84%。  相似文献   
9.
三种粘结剂用于纵折牙粘结的微渗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种粘结材料的封闭性能,为折裂牙选择合适的粘结材料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制备成后牙纵折模型,分别用Clearfil SE Bond/AP—X(A组)、Super—Bond C&B(B组),Single Bond/F2000 Cmpomer(C组)进行粘结,在0.5%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72h后,在电镜下观察染料渗透深度。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标本的粘结界面均有染料渗入,经单因素方差分析,A组与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learfil SE Bond的封闭性能优于其它两组,但三种粘结剂均无法避免微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深度土壤渗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丽  程一本  杨文斌  朱斌  党宏忠  李卫  冯伟 《生态学报》2018,38(22):7960-7967
沙地的土壤深漏是沙地水分循环及水量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对这一分量的准确测算,能够增进对沙地降雨的分配、转移及运输过程规律的认识。利用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YWB-01),对毛乌素沙地典型的流动沙丘50、100 cm和200 cm的3个层次的土壤渗漏水量进行定点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降雨条件下沙地土壤渗漏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降雨条件下,2016年4—6月3个沙层的渗漏过程都不明显,从7月开始,渗漏过程与降雨过程的一致性随沙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弱;(2)随沙层深度的增加,累计渗漏天数以及连续渗漏天数在增加,累计渗漏水量、最大日渗漏水量逐渐减小,渗漏水量的波动也逐渐减小;渗漏水量10 mm的天数和渗漏水量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3)对降雨量和各沙层渗漏水量日、周、半月、月累积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拟合后发现,越往深处渗漏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越弱,月渗漏水量与月降雨量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