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雄蛛性成熟后织精网、逸精纳精;雌雄求偶交配;孕蛛产卵及护卵行为等有关生殖习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褐稻虱(Niaparvata lugens)鸣叫行为与起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褐稻虱不同翅型.不同起飞特性个体的鸣叫行为及其与起飞的关系,结果表明:短翅型能较早鸣叫(雌虫)或明显比长翅型活跃(雄虫).在早期的求偶、空尾中表现出一定优势.羽化后2—3日为起飞高峰期,起飞的长翅型雄虫有SVS行为的个体明显少于短翅型.其变尾受到较多抑制.起飞的长翅型雌虫则极少鸣叫.起飞个体的鸣叫.求偶.交尾行为多发生在起飞之后.  相似文献   
3.
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求偶鸣声和交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油点滴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初羽化雌虫背部,点滴量分别为1.0、2.5及5.0μg,或将试虫饲养在分别用3%、6%及9%印楝油乳液喷雾处理过的稻株上.结果表明印楝油对褐稻虱雌虫正常的发声和交尾行为有明显干扰.8.3—25.0%的处理雌虫不能发声,也不交尾;8.3—58.3%发出不正常的求偶鸣声;其余鸣声虽基本正常,但脉冲重复频率增高,鸣叫持续时间缩短.后者可完成交尾,交尾前历时明显延长,但交尾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无尾两栖类的配偶选择依赖声音通讯。为吸引雌性,雄性可通过增加音节数量或鸣声复杂性的方式提升鸣声吸引力。工作记忆是指在进行复杂认知活动时对过去短时间内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储存的一种记忆程序。目前,大多数无尾两栖类鸣声通讯研究侧重于揭示鸣声信号的功能,但关于工作记忆对雌性配偶选择的影响及其在复杂求偶信号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以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为实验对象,利用趋声性实验测试雌性对不同复杂程度鸣声信号的工作记忆。雄性锯腿原指树蛙的鸣声主要包含A音节("呱"音)和B音节("啾"音),两类音节可以组成不同复杂程度的鸣声,如简单的广告鸣叫5A、复杂的组合鸣叫5A2B和5A5B。实验过程中为雌蛙播放不同复杂程度的鸣声刺激对(5A vs. 5A2B及5A vs. 5A5B),然后进行不同时长安静处理(0 s、5 s、10 s、15 s和30 s)。若安静处理后大部分雌蛙仍选择之前播放复杂鸣声的音箱,则认为此次安静处理时长在雌性对复杂鸣声的工作记忆范围内。实验数据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E)和精确二项分布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5A,雌性对组合鸣叫5A2B的工作记忆大约有15 s,对5A5B的工作记忆大约有10 s;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雌性对于5A2B和5A5B的工作记忆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认为复杂鸣声信号会通过工作记忆影响雌性的行为决策,且工作记忆对复杂鸣声信号进化的影响可能具有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绿映红藏江上村,一声鸡犬似山源。闭门尽日无人到,翠羽春禽满树喧。"这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一首七绝《幽居春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深藏在山中的小山村,无人打扰,没有喧嚣,只有满树的小鸟,在那里欢快地鸣叫。这里,诗人以动显静,来渲染山村的安谧。"满树喧"的"动",反衬"无人到"的"静",使寂静的山村,  相似文献   
6.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锄足蟾科6种的繁殖鸣声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地处四川省洪雅县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录取了锄足蟾科 6种的繁殖期求偶鸣叫声。它们分隶 4属 ,即角蟾属 (Megophrys)、齿蟾属 (Oreolalax)、齿突蟾属 (Scutiger)和掌突蟾属 (Leptolalax)。在IBMPC上用“SIGNAL”软件 (EngineeringDesign ,USA)对获取的鸣声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的频率范围设置为 0~ 10kHz。声学分析结果表明 :峨山掌突蟾 (L oshanensi) ,小角蟾 (M minorr) ,角蟾 1种 (M sp) ,金顶齿突蟾[S (S )chintingensis],峨眉齿蟾 (O omeimontis)和无蹼齿蟾 (O schmidti)的主能峰频率平均值分别是45 2 1 9、 34 5 6 4、 2 2 93 8、 10 76 5、 10 71 0和 1849 4Hz ,每声持续时间的平均值分别是 46 2、 90 8、 99 6、72 2、 78 8和 110 3ms ,声距的平均值分别是 140 4、 2 5 3 0、 6 81 4、 15 17 7、 46 1 3和 6 19 5ms。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能峰频率、每声持续时间和各声距在 6个种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LSD法多重比较的结果指出金顶齿突蟾和峨眉齿蟾间的主能峰频率无显著差异 (P =0 917>0 0 5 ) ;在每声持续时间上 ,只有峨山掌突蟾与小角蟾、角蟾 1种、峨眉齿蟾、无蹼齿蟾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在声距上 ,峨山掌突蟾与小角蟾间无显著差异 ,角蟾 1种与无蹼齿蟾之间、峨  相似文献   
7.
亚洲象的求偶交配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用多样性指数公式对亚洲象的求偶交配进行分析,结果雄象的H值较高,表明雄象的求偶交配行为多样且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为云南山地环境中典型的有尾两栖类,其求偶交配行为模式尚未被系统研究。2013—2014年对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繁殖期红瘰疣螈在陆地环境中的求偶交配模式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红瘰疣螈的求偶交配行为是按照一定时序进行的,整个过程由定位、静止展示、劝导展示和精子转移4个阶段组成。在求偶交配中雄性个体行为包括:警戒、追逐、阻拦、蹑行、嗅探、轻推、诱导、扇尾、侧行和产精包等类型。雌性个体的行为包括离开、静止、跟随、纳精包等类型。雄性行为较雌性复杂,雄性在求偶交配行为过程中占据主动。雌雄的识别主要以视觉为主,整个求偶交配过程中无抱握行为,雄性尾部的运动也比较单一,这些行为的变化可能是对在陆地求偶交配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足大竹象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gueti Guer)是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McClure )等丛生竹林的主要害虫,是国家林业总局公布的危险性生物之一.为了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其繁殖行为进行研究很有意义.通过3年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确定它的繁殖行为可分为求偶、交配、产卵3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