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定黑尾近红鲌仔稚鱼的适宜运输密度, 实验选取平均体长为(27.08±3.09) mm、平均体质量为(0.11±0.04) g的黑尾近红鲌仔稚鱼作为实验对象, 采用氧气袋运输, 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20、40和80 g/L)下2h、4h、6h、8h和10h后黑尾近红鲌全鱼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 运输后各组黑尾近红鲌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9%以上, 但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水体总氨氮浓度均随运输时间显著升高, 而水体pH均随运输时间显著降低,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低密度组水体DO浓度(14.20—20.93 mg/L)在不同运输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42 —2.88 mg/L; P<0.05)。各组全鱼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运输4h和6h时显著高于其它运输时间(P<0.05), 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各组全鱼乳酸含量均随着运输时间显著升高(P<0.05), 但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各组全鱼糖元含量在运输2h时显著降低(P<0.05), 但此后维持在稳定水平(P>0.05)。运输密度和时间对黑尾近红鲌鱼苗的全鱼皮质醇、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和溶解氧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 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 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 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 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 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 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 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 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高效降解水体中氨氮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应用评价,研究从多种水产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的混合物中筛选出2株氨氮降解菌,降解率分别达97.8%和98.5%,经鉴定均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对筛选出的2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2菌株pH、C/N适应范围广,并且耐高温、高盐。通过灌服试验表明所筛选菌株对养殖动物是安全的。在此基础上,将筛选菌株与本实验室前期诱变菌株B38复配后制成复合菌,通过养殖试验评价了复合菌对氨氮、亚硝酸盐及藻类数量的调控效果。与4种商品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酵母菌、强效EM和芽孢杆菌)相比,泼洒复合菌的池塘氨氮含量逐渐降低。在氨氮含量下降的同时,亚硝酸盐含量有上升的趋势,但在试验的第18天,复合菌组与酵母菌组亚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对藻类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第9天开始添加复合菌与芽孢杆菌组藻类数量高于其他各组,在第14天,这2组藻类数量大约为其他组的2倍。由此可见,复合菌具有明显的降氨氮特性,并能有效增加藻类数量,但对亚硝酸盐降解效果不显著。研究为复合型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背景】基于硝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技术可高效稳定地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害氮素,而当前在水产养殖领域有关硝化菌群定向培育及硝化功能菌株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不同盐度、pH、温度、通气量条件下硝化菌群分离菌株XH1的生长及其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的盐度、pH、温度、通气量条件,通过计数菌量、测定氨氮及亚硝氮的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条件下菌株XH1的生长及其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影响。【结果】菌株XH1可在盐度5‰-35‰、pH 6.0-9.0、温度15-45°C和通气量0.5-1 V/(V·min)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菌量最高可达2.34×109cells/mL;在盐度5‰-35‰、pH 6.0-9.0、温度15-30°C、通气量0.5 V/(V·min)的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P0.05),在第1-3天对培养液中氨氮的最高去除率可达86%-97%,但培养液中的氨氮浓度先降后升;对亚硝氮的最高去除率达68%。【结论】菌株XH1对盐度、pH、温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对水体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可作为中低盐度养殖池塘水体氨氮防控菌剂产品研发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宋超  牛翠娟  陈欣然 《动物学报》2007,53(2):270-277
本研究旨在探讨壳聚糖对急性氨氮胁迫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实验组中华鳖分别腹腔注射0mg/ml(C0组)、1mg/ml(C1组)、5mg/ml(C2组)、50mg/ml(C3组)壳聚糖溶液0.1ml,并饲养于总氨氮浓度(TAN)为110mg/L的水环境中;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后观测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血清旁路途径溶血活性、血清溶菌活性。与对照组相比,C0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血清旁路途径溶血活性均有显著提高,脾脏T淋巴细胞和血清溶菌活性没有显著变化。与C0组相比,注射壳聚糖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血清溶血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并且恢复到接近对照组的水平(P>0.05),只有C3组溶血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壳聚糖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ANAE活性没有显著影响。C2组溶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对氨氮胁迫导致的免疫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作用强度因壳聚糖浓度和免疫指标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脱氮菌株P6的分离鉴定及其处理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帆  荚荣  查诚 《生物技术》2007,17(5):64-68
目的:从污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去除氨氮效果较好的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的研究。方法:根据维诺格拉斯基柱法分离出几种纯菌株,选取其中脱氮效果较好的一株,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其分类地位。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生长的影响,用滴定法测定不同条件下其对氨氮的去除率。结果:获得一脱氮菌株P6,初步推测该菌为产碱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9℃,初始pH值7.5以及摇床(100r/min)培养,且在温度29℃、废水的初始pH值11、接种量与废水体积的比例为1.2g/150mL、添加乙酸钠浓度为0.1%、废水的氨氮浓度为600mg/L和摇床(100r/min)的条件下,3d后该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45%。结论:P6菌有一定的去除氨氮能力,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几种理化因子对海洋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pH、温度、供氧状况、投菌量、氨氮初始浓度等理化因子对海洋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理化因子对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均有明显影响,海洋硝化细菌的最佳作用条件是pH 8.5,25℃,好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投菌量的增加而增强。在适宜条件下,海洋硝化细菌对海水中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研究海洋硝化细菌在去除氨氮过程中D IN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发现,在处理系统中随着NH4 -N含量的降低,NO2--N、NO3--N含量持续增加,大约有66.57%的D IN在海洋硝化细菌作用过程中以其他形式脱离了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地衣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氨氮、残饵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从健康养殖大黄鱼肠道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益生地衣芽孢杆菌X3914的氨氮、残饵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3914菌株降解氨氮的最适温度、盐度和pH分别为30℃、2.0%和7.0,在氨氮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24h内的氨氮降解率达到36.2%。通过向添加1%饲料的大黄鱼养殖用水中接种1%和5%(体积比)的菌量(菌浓度约为9.0×108 cfu/L)来研究地衣芽孢杆菌浓度对降解饲料中蛋白质、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5%菌量的降解率均高于1%菌量的降解率,其中,48h内接种5%菌量的蛋白质和淀粉的降解率分别为35.2%和52.6%。X3914菌株具有较好的氨氮、饲料蛋白质和淀粉的降解能力,在水产养殖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的栅藻深度脱氮和除磷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栅藻包埋固定在筛网上,经饥饿处理,在平行板式生物反应器中对人工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后,测定藻细胞生长期和饥饿时间对NH4^+-N和PO4^3-P去除效率影响以及净化前后藻细胞生理变化的结果表明,生长静止初期藻细胞的氮和磷去除率高于对数期的,细胞饥饿48h的氮和磷去除率大于饥饿24和12h,第2个循环中处理4h的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无有机碳源和缺氧条件下自养菌和异养菌脱氨氮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无有机碳源和缺氧条件下,应用^15N示踪考察4株具有氨氧化作用的菌株在膜反应器中的氨氧化产气情况。当溶氧浓度(DO)〈0.5mg/L的缺氧条件下,自养菌Nitrosomonas sp.单株培养,能将6.3%的氨氮转化为氮气,^15N2产生量占氨氮消耗量的21.86%。自养菌株与异养菌株混合培养,可将30.86%的氨氮转化为氮气,^15N2产生量占氨氮消耗茸的80.38%。企无有机碳的条件下,自养菌和异养菌的协同代时作用,可大大提高缺氧氩氧化产氮气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