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孔限制在植物叶片光合诱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麦田冠层气孔导度的分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灌浆期和乳熟期冠层各层叶片上、下表面的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冠层不同层的叶片气孔导度从早到傍晚有平行变化的趋势,数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从冠层上到下递减。经分析,这主要与冠层叶片接受的光强自上而下递减有关,且这时所对应的叶片水势自冠层上到下递增的幅度大。测算结果表明,冠层气孔导度白天亦呈明显的日变化,灌浆期的值大于乳熟期的值。  相似文献   
3.
甘薯(Ipomoea batatas)叶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叶片光合产物水平与光合机构运转关系时,我们曾观测到田间甘薯叶片干重增长速率日变化进程中有明显的中午降低即“午睡”现象(图1)。为了揭示这一现象的形成机理,在人工气候室作了以下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气孔及其下腔看作截面为椭圆形的柱形区域,提出一个水汽从气孔下腔内所有细胞表面扩散到气孔外端的三维扩散模型。根据 Fick 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支配该模型的水汽扩散方程。用有限差分法,借助于计算机求得水汽从气孔下腔的所有细胞表面扩散到气孔内端所遇到的阻力及其近似表达式。并从理论上对该阻力的倒数——导度随气孔面积而变化的方式做了分析和解释。通过将本模型求得的气孔下腔阻力计算公式与 Brown 等以及 Cooke 的公式比较,发现在气孔开度变化相当大的范围内用后面两公式计算的阻力偏大0.5—1倍左右。此外,计算结果还表明:在气孔下腔水散失总量中,腔内表皮细胞表面上的水散失量占86—96%,而保卫细胞表面上的水散失量又占后者的88—93%,副卫细胞表面上的水散失量仅7—12%。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田间生长的玉米、高梁、芝麻、豇豆在不同土壤供水条件下,叶水势、气孔阻力、蒸腾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作物气孔开闭与光强密切相关:夜间气孔关闭,rs高;白天气孔开放,rs低。ψ_(WL)、TR与环境因素(气温、RH、ψ_(WV)、光强等)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四种作物ψ_(WL)日节奏为“正弦曲线”状,13:00—15:00小时ψ_(WL)最低,黎明前最高。中午ψ_(WV)和土壤含水量愈低。ψ_(ML)愈低。四种作物TR在早晨逐斩增高,13:00—15:00小时最强;傍晚前又降低;夜间TR最低。干旱植株ψ_(WL)、TR低于灌水植株,而rs高于灌水植株。  相似文献   
6.
卢振民 《生态学杂志》1990,9(5):19-21,25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气孔经验模型的电学类化分析和模拟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all等人提出的气孔经验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检验,分析是通过电学类比实现的,在引进叶片边界层导度很大等假设后可以从气孔内外CO2浓度之比保持恒定的实验事实推导出这个经验模型的表达式,在其它类似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已可作同样的推导。模拟检验中采用的是由我们建立的,较为完整的气孔对环境响应的机理性定性数学模型。两种方法得出结论是一致的:Ball等人的经验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不能模拟边界层阻力叶  相似文献   
8.
细胞松弛素B对蚕豆气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蚕豆叶片下表皮条为材料,研究了微丝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利用肌动蛋白纤丝专一性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后,再用诱导气孔运动的因子处理表皮条,在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几种木本植物的N2O释放与某些生理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使用带有开放气路的气体交换测定系统,同步测定了几种针、阔叶树种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气孔导度.结果表明,低光下树木针叶或叶片释放N2O的速率与光合速率无显著相关.伴随根、茎、叶的呼吸,检测到有N2O吸收现象,其通量与温度及呼吸强度呈正相关.气孔导度明显影响N2O的通量,表明气孔可能是木本植物释放N2O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边界层阻力在叶片气体交换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现有的气体交换法的叶室作了改进。从实验上检验了作者根据电学类比分析和模拟检验得到的结论:在已有的气体交换测定装置中,空气流速不变,叶片的边界层导度也固定不变,所得到的结论用于边界层导度变化的情形时,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现加一障碍物使得流过叶片的风速减小,从而改变叶片的边界层导度。通过测量在不同边界层导度下同一叶片的光强曲线可以考察不同边界层导度下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与作者以前的电学类比分析和模拟得到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