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南地区油橄榄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了油橄榄在陕南地区的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油橄榄树的枝条日高生长量为昼夜生长类型。夜间生长高于昼间的121%-160%;6、7、8、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6%。油橄榄树的年生长量和产量状况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地性质有密切关系;油橄榄树为阳性树种,在增加光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结实良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33-38
调查和分析了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产卵刻槽在寄主植物黑松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产卵刻槽分布与寄主胸径和树高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黑松树干胸径在9~15 cm之间,树高在4~7 m之间最适合天牛产卵危害,其中在胸径9~13 cm范围内产卵刻槽数量最多,在此范围的寄主受天牛为害最重。天牛在胸径>17 cm或树高>7 m时,没有产卵刻槽分布。产卵刻槽集中分布于树干1~2 m位置,3 m以上很少有刻槽分布,同时,天牛产卵多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其中南面产卵刻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3.
蜀龙姐姐 《化石》2016,(2):68-69
正"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这是苏东坡赞美银杏树的句子,两句话,状尽银杏树高挺秀颀的身姿、清秀明朗的容颜。银杏树,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晚期,在中生代曾经是植食性恐龙的重要食物之一,白垩纪末开始衰退,现今仅存一属一种,殊为珍贵,被科学家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初春萌芽,仲春初夏时节,银杏一树碧绿。等到入了秋,又换了衣装,化作满目灿灿的金黄。  相似文献   
4.
广西西端海岸四种红树植物天然种群生境高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亮  范航清  李春干 《生态学报》2012,32(3):690-698
在广西防城港市东湾渔洲坪、石角、交东3个样地平行海面方向共设置18条剖面对4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在沿海滩涂生长带高程测量和群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东湾渔洲坪和交东两个样地的坡度变化较大,分别从-0.37变化为-0.05和-0.72变化为-0.10,而地处北仑河口保护区内的石角样地受到保护,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坡度从-0.23变化为-0.10变化不大。石角和交东两个样地中的桐花树集中出现在高程15至40 cm和33至36 cm范围内;秋茄集中出现在高程43至60 cm和37至51cm范围内;木榄集中出现在高程94至106 cm和111至119 cm范围内。所有样地中的白骨壤在高程6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20 cm,且分布密集;桐花树在高程20至4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秋茄在高程40至80 cm范围内,树高最高达到200 cm,且分布密集;木榄在高程60至100 cm范围内,且分布密集,树高最高达280 cm。通过对各样地剖面上红树植物种类出现频度的分析和林木高度的测量,4种红树植物天然林临界滩涂高程分别为:桐花树为-7 cm;秋茄为+33 cm;白骨壤为+23和+26 cm;木榄为+44 cm。对应的浸淹时间分别为8.5、7.0、7.0、6.0h。在石角和交东分别有30.0%和56.7%的桐花树分布于平均海平面以下,秋茄也能分布在此高程下,平均株高也达1.75 m。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结果,桐花树、秋茄可以大量生存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滩涂上。  相似文献   
5.
红木字典     
《生命世界》2012,(7):8-11
紫檀木(类)檀香紫檀:中乔木;直径0.4~0.7米。商品名Red sanders,Red sandalwood,Saunderswood。主产于印度南部,印度半岛东南部东高止山脉南段安得拉邦区域,包括古德柏、奇图尔、内洛尔、科努尔、蒂鲁帕蒂、帕拉马南等地区。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和中国华南等地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人工林Sloboda多形地位指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将德国生物统计学家Sloboda B的树高生长模型应用于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模拟中。结果表明,用Sloboda树高生长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能获得良好效果,且优于Richards多形地位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7.
柳州市行道树资源调查与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对柳州市区主要道路园林绿化全面踏勘,在四城区中筛选出68条道路行道树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柳州市行道树共有28种,隶属于17科21属,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及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合理。(2)柳州市行道树中小叶榕和黄葛榕在各城区应用频度较高,树种组成结构相对单一。(3)季相树种在各城区应用频度不均衡,部分城区春季景观营造效果显著,而夏秋冬季相景观效果不显著。(4)绿化达标率和林荫路推广率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有待提高。建议加大乡土树种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各城区物种丰富度及季相树种的应用,营造城市道路特色季相景观。该研究成果提出了发展乡土树种、丰富树种多样性及季相景观营造的技术建议,对柳州市行道树树种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戴云山固定样地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松是亚热带中部山区主要建群种,研究其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对探讨中亚热带植被演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黄山松群落,该研究采用网格布点法,建立86块(25.82 m×25.82 m)共5.7 hm~2固定样地,对样地内黄山松群落的物种组成特征、分布区类型、胸径和树高结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木本植物32 603株219种,隶属于59科108属。乔灌木优势种有黄山松、马尾松、木荷、肿节少穗竹、岩柃、窄基红褐柃等,其中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3.79%、25.75%和45.21%、24.66%。(2)在区系分布类型上,热带分布类型的科属多于温带分布类型的科属,热带分布类型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占据最大比例。(3)样地内优势种的胸径分布呈倒"J"型,表明更新状态良好。垂直结构上,各优势种树高为倒"J"型或近似倒"J"型。黄山松和其他优势乔木大部分树高为4~10 m,灌木除短尾越桔0~1 m个体数最多外,其他优势灌木1~2 m个体数最多。(4)经计算,样地内乔灌木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有所差异,乔木层黄山松最低,灌木层短尾越桔最低。该研究结果表明戴云山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高山针叶林的典型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与取样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于倩    谢宗强    熊高明  陈志刚  杨敬元

《生态学报》2008,28(5):1931-1931~1941
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苔藓层发达.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Pin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与温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巴山冷杉是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达54.30%,幼苗储备丰富,占更新层的90.4%,但幼树缺失.巴山冷杉中小径级个体占多数(78.8%),为进展型种群.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集中分布于8~10级3个高度级上(62.2%),10级个体最多,占29.3%.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对原产地越南以及我国多个引种地的灰木莲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灰木莲生长对土壤养分和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地灰木莲的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差异显著.灰木莲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与土壤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K、速效K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土壤N、P含量是影响灰木莲生长的主要养分因子.不同海拔灰木莲树高年均生长量差异显著,而胸径无显著差异.海拔为150~550 m,树高年均生长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海拔550 m处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表明海拔550 m为灰木莲引种的最适海拔.灰木莲树高和胸径的年均生长量与年均温、≥10 ℃积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年均温、≥10 ℃积温和降雨量是影响灰木莲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