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汉佳 《生态学报》2007,27(10):3993-4001
观察了香港最大的大埔滘天然次生林内鸟类群落结构在10a间的变化。用t檢验比较了1993~1995年和2003~2005年间的10种数量最高的鸟类的密度变化。所有的泛生境留鸟种类的密度均呈显著减少。两种树林种类的密度有显著増加,其中一种是本土种,另一种是外来种。香港树林鸟类群落的变化趋势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缺少有树林种类鸟居住的树林,和外来种的入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花外蜜腺植物分布规律,作者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县境内调查了7个(3个原始雨林,4个不同林龄的次生林)森林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7个群落中共有424种被子植物,发现花外蜜腺植物52种(占12.3%).大部分花外蜜腺植物隶属于五桠果亚纲(Dillen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扁平型的花外蜜腺最常见,叶片是花外蜜腺的主要着生部位.7个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版纳青梅原始林中最低(9.8%),5年生中平树林中最高(18.5%),次生林比原始林中花外蜜腺植物更丰富.不同生长型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依次为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未发现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有花外蜜腺.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洲滩速生杨树林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砚霞  黄进良  杜耘  韩鹏鹏  王久玲  黄维 《生态学报》2014,34(24):7243-7250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其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近20年来,洞庭湖洲滩速生杨树林发展迅速,其中西洞庭湖杨树林的扩张最为明显,极大改变了湖区湿地植被分布格局,隐含极大的生态风险。以Landsat ETM+和HJ-1A/1B CCD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洞庭湖速生杨树林变化信息提取的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一种是分类的方法,即采用面向对象分层信息提取的方法先提取出树林滩地信息,再将距离大堤一定范围内的树林滩地归为防护林,速生杨树林变化的面积即为两个时相提取结果的差值。另一种是变化检测的方法,它是基于像元进行变化检测,先确定出总的变化区域,再从中筛选速生杨树林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两种提取方法都是可行的,不同方法提取的速生林变化信息存在一定差异,但空间分布大体一致;(2)基于分类的方法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略高于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其中基于分类的方法总体精度达84.00%,Kappa系数为0.67,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总体精度达83.00%,Kappa系数为0.65;(3)基于分类的方法图斑较大、图斑数较少,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图斑较小且较破碎、图斑数多;(4)基于分类的方法漏分较少、错分较多,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漏分较多、错分较少。为洞庭湖洲滩杨树林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研究方法,也为杨树林扩张原因及其生态效应分析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林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望天树林林窗小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水平差异进行了观测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个大小不同林窗内温度垂直分布状况、相对湿度差别。结果表明:大林窗内温度、湿度、光照的日变化均比林内大;大林窗中央光照强度为林内的10倍以上,太阳总辐射量、净辐射量为林内的5倍以上,大林窗中央的蒸发耗热量大于林内,且均占各自净辐射的较大比例(70%~80%),干季大林窗内温度、湿度日变化比雨季剧烈,大林窗内具有两个加热层(幼苗冠层、地表),小林窗仅有一个加热层(幼树冠层),且前者的加热强度大于后者,相对湿度日变化则是大林窗内较剧烈。  相似文献   
5.
猛犸雪原     
邓涛 《化石》2016,(3):31-38
正我对东北的了解和向往,最早来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读过的描写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小说《征途》。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描述的东北的自然风光和动物植物:"遮天蔽日的红松林,尽管被大雪覆盖,但远远望去,依然是郁郁苍苍。朔风吹过,发出万马奔腾的松涛声。那一望无际的桦树林,好像千百株银枝玉树,俊秀挺拔地屹立在冰天雪地中";"咱这疙瘩呀,是‘棒打獐子瓢舀鱼,雉鸡飞到饭锅里’。汽车在公路上撞死几个挡道的狍子,跟你们南方碾死一条蛇一样不稀  相似文献   
6.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类昆虫,是指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的重要物种。大多数蚂蚁由于其社会性而具有群体觅食的特点,然而不同蚂蚁种类由于食性的差异以及种间竞争等原因会产生觅食节律的分化。为研究相同生境中不同种类蚂蚁觅食规律的差异,本研究分别用20%蔗糖水和鸡肉火腿肠以诱饵法诱集湖边、树林、荔枝园3种生境中的蚂蚁,以此确定不同生境中的优势蚂蚁种类及其觅食行为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生境诱集到的蚂蚁种类数无显著差异,但诱集到的蚂蚁数量则差异显著。不同生境的优势种也不一样,湖边的最大优树林势种群为小大头蚁(44.21%);树林的优势种群为白跗节狡臭蚁(67.36%)、小大头蚁、宽结大头蚁;荔枝园的最大优势种群为小大头蚁(63.46%)。结果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不同调查时间点上觅食工蚁数或同一时间点上不同蚂蚁的数量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将为不同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青海省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群落植被的区系特征,对同德县然果村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古树资源基本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古树林群落及同德县班多村和贵德县曲卜藏村甘蒙柽柳幼树林群落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保护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在然果村古树林群落中,胸径大于1.40 m的甘蒙柽柳百年古树有203株,最高植株的株高、胸径和地径分别为22.85、1.78和3.39 m;群落中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百年古树有15株,最高植株的株高和胸径分别为25.00和4.18 m.在垂直结构上,然果村古树林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其中,草本层包括多年生丛草层和一年生杂草层2个层次;在水平结构上,甘蒙柽柳均匀散布在群落内,小叶杨呈带状聚集分布,大部分灌木呈丛状分布,草本植物则呈小丛或单生态分布.然果村古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8科18属21种,班多村幼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10科18属20种,曲卜藏村幼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8科12属12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科水平上,3个甘蒙柽柳群落均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在属水平上,然果村古树林群落和班多村幼树林群落均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型)的37.50%和43.75%,而曲卜藏村幼树林群落则以世界分布型为主,中亚分布型次之.比较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甘蒙柽柳植株大小差异明显,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也有一定差异.综合考虑认为,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林地0~10 cm和10~25㎝土层的有机质,全氮、磷、钾,速效氮、磷、钾等几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状态及雨季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为旱季结束>雨季结束,沟谷地带雨林>低山地带雨林,并且差异显著;表土0~10 cm是养分富集区,10 cm以下土层的养分含量锐减,两层养分含量对比,除钾元素以外均差异显著,表明望天树热带雨林生存的环境与植被的生活习性,对土壤养分的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雨季对林地土壤的全钾和速效磷含量影响很大,对有机质、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影响较小,对氮素的影响是低山雨林>沟谷雨林。雨季期间土壤中的磷素消耗到严重缺乏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片断化望天树林小气候边缘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片断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林林缘小气候的季节、水平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不同大小雨林斑块(30 hm2、25 hm2、20 hm2、3 hm2)的小气候边缘效应.结果表明:各雨林斑块林缘均存在明显的小气候边缘效应,其中在干季晴天最为明显,且在两个较小斑块林缘出现最高气温及气温日较差高于林外的现象;干季,部分林缘小气候要素(最高气温、总辐射、净辐射、最小相对湿度)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均是高于或大于雨季的相应值,而地表最高温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则是雨季强于干季;各斑块相比,小气候边缘效应波及林内的深度在最大斑块达到最浅(25 m),而在最小斑块达到最深(35 m),呈现出小气候边缘效应及其影响深度随片断雨林斑块面积减小而增强及向林内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片断化望天树林气候边缘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双版纳片断望天林树(Shorea chinensis)林林缘小气候的季节、水平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个不小雨林斑块(30hm^2,25hm^2,20hm^2,3hm^2)的小气候边缘效应。结果表明:各雨林斑块林缘均存在明显的小气候边缘效应,其中在干季晴天最为明显,且在上较小斑块林缘出现最高气温及气日较差高于林外的现象;干季,部分林缘小气候要素(最高气温、总辐射、净辐射、最小相对湿度)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均是高于或大于雨季的相应值,而地表最高温林缘与林内的差值则是雨季强于干季,各斑块相比,小气候边缘效应波及林内的深度在最大斑块达至最浅(25m),而在最小斑块达到最深(35m)呈现出小气候边缘效应及其影响深度随片继雨林斑块面积减小而增强及向林内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